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2篇
综合类   103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38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并与丙泊酚无痛人工流产术比较。方法 选择门诊ASAⅠ级早期妊娠需人工流产者 6 0例 ,随机分成三组 ,瑞芬太尼组 (A组 ) ,瑞芬太尼 +丙泊酚组 (B组 )和丙泊酚组 (C组 ) ,每组 2 0例。A组 :瑞芬太尼 1 5 μg/kg持续静注6 0s,随后以 0 15 μg·kg 1·min 1持续输注至负压吸引结束停药 ;B组 :瑞芬太尼 1 0 μg·kg 1持续静注6 0s,随后以 0 1μg·kg 1·min 1持续输注 ,瑞芬太尼诱导结束后静注丙泊酚 1 0mg/kg ;C组 :单纯静注丙泊酚 2 5mg/kg持续静注 6 0s,必要时追加丙泊酚 0 5~ 1 0mg/kg。结果 术后三组患者对镇痛效果均表示高度满意 ,A、B和C组VAS分别为 (95 6± 11 8)mm、(99 1± 5 5 )mm和 (98 2±12 7)mm ,其中C组 8例术中出现肢体扭动等体动反应。A组和B组患者术中、术后血压和心率与给药前比较无显著变化 (P >0 0 5 ) ;C组术中血压心率较给药前显著下降 (P <0 0 5 ) ,但术后恢复至给药前水平 (P >0 0 5 )。术中三组患者在供氧状态下SpO2 均为 10 0 %。但三组患者呼吸均明显抑制 ,其中B组所有患者给丙泊酚后均出现呼吸暂停 ,C组 8例患者出现呼吸暂停。手术结束时A组和B组患者VT和RR已恢复至术前水平 (P >0 0 5 ) ,C组手术的中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 选择2003年9月~2004年3月在我院门诊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的妇女40例,年龄42~58岁,平均年龄48.23岁,未绝经28例,绝经12例,绝经年限1~5年.更年期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妇产科学》[1].  相似文献   
3.
左旋布比卡因是一种新型的长效酰胺类局麻药,为麻醉中常用局麻药物布比卡因的左旋体.左旋布比卡因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毒性明显低于布比卡因,且具有儿乎与布比卡因相同的麻醉效能.长效局麻药用于蛛网膜下腔的安全性长期以来一直是麻醉学家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对左旋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就左旋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阴滞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左旋布比卡因是一种新型的长效酰胺类局麻药,为麻醉中常用局麻药物布比卡因的左旋体.左旋布比卡因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毒性明显低于布比卡因,且具有儿乎与布比卡因相同的麻醉效能.长效局麻药用于蛛网膜下腔的安全性长期以来一直是麻醉学家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对左旋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就左旋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阴滞的安全性、可行性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管式喉罩(LMA-ProSeal,PLM)在困难性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行择期手术患者60例(ASA Ⅰ~Ⅱ),随机分为3组,其中PLM组20例、标准型喉罩(LMA-Classic,CLM)组20例和气管插管无困难的全麻患者20例为对照组.对困难气道的患者用盲探法随机置入PLM或CLM,对照组患者采用明视经口行气管内插管,惠普监护仪监测诱导前、置喉罩(或气管插管)后即刻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术中连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气道漏气压(Paw).结果 PLM组用盲探法置入喉罩均较顺利,其平均置入时间为(50±5)s,首次插管成功18例(90%),有2例(10%)第2次插管成功,无明显软组织损伤;术毕患者完全清醒通气量满意时,无一例出现躁动,无明显喉痛现象.CLM组平均置管时间为(46±2)s,首次插管成功16例(80%),第2次插管成功4例(20%).两组喉罩首次插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LM组术毕清醒早期有4例出现躁动,拔管后有2例主诉喉痛不适.PLM组气道漏气压为(32.5±10.5)cm H2O,CLM组为(25.5±10.5)cm H2O.对照组平均插管时间为(52±3)s,有1例(5%)第2次插管成功,术毕复苏期有12例出现躁动,拔管后有8例主诉喉痛不适.对照组于置管后即刻的MAP和HR分别为(121.21±8.65)mm Hg、(98.05±8.21)次/分,分别明显高于PLM组(94.38±9.82)mm Hg、(81.10±7.56)次/分(P<0.05).结论 PLM应用在困难性气管插管患者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心脏患者心内直视手术期间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相关性及二者差值[P(a-ET)、CO2]的临床意义。方法45例患者分成3组,每组15例。A组:左向右分流组;B组:无分流组;C组:右向左分流组。3组分别于术前(T0)、插管后15min(T1)、手术开始时(T2)、转流前(T3)、转流停止后15min(T4)、术毕时(T5)共6个时点,用旁气流法监测PETCO2,同时抽动脉血测定PaCO2,应用直线回归分析3组各时点PETCO2与PaCO2的相关性,同时计算并分析各组不同时点的P(a-ET)CO2。结果(1)A组、B组各时点PETCO2与PaCO2呈正相关,A组r为0.70—0.85(P〈0.01),B组r为0.71—0.79(P〈0.01);C组麻醉开始至转停后PETCO2与PaCO2均无相关(0.46—0.54,P〉0.05),而到术毕时则呈正相关(r=0.66,P〈0.05)。(2)3组患者转流前的P(a-ET)CO2变化不大,停转流后A组、B组P[a-ET)CO2增加,其中以A组增加较明显(P〈0.01),而C组P(a-ET)CO2显著减少(P〈0.05)。结论无分流或左向右分流心脏患者在体外循环转流前后PETCO2与PaCO2的相关性较好;右向左分流心脏患者转流前的相关性较差,心内畸形纠正后其相关性可发生变化。P(a-ET)CO2在不同的心脏患者之间差异较大,必须与PaCO2相结合,才能正确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7.
刘继云  佘守章  邬子林  许立新 《广东医学》2006,27(11):1608-1610
目的 研究轻比重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用于高龄患者下肢关节置换术连续脊麻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择期在连续脊麻下行单侧下肢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60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R)组和左旋布比卡因(L)组,每组30例。R组采用0.3%罗哌卡因,L组采用0.3%左旋布比卡因。用Spinoeath导管针(27G)于L2-3,穿刺蛛网膜下腔并置管2~3Cm,以0.1ml/s注入轻比重局麻药4.0ml。观察双侧感觉和运动阻滞时间、双侧最大阻滞平面、维持止痛时间、运动恢复时间、最大Bromage评分、局麻药用量和输液输血量。记录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R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阻滞时间均比L组慢(P〈0.01);两组最大阻滞平面均呈现手术侧显著高于健侧(P〈0.001);R组维持止痛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均比L组缩短(P〈0.01);R组最大Bromage的3级构成比明显小于L组(P〈0.05);R组局麻药用量显著多于L组(P〈0.01)。两组血液动力学变化与其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较少,且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轻比重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用于高龄患者下肢关节置换手术的连续脊麻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比较右旋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麻醉下阑尾切除术后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硬膜外麻醉下阑尾切除手术患者,根据电脑产生序列号随机分为两组,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组(M组,n=30)和右旋美托咪啶组(D组,n=30),观察并记录患者给药前、给药后15min、分离阑尾时以及阑尾切除后5min时的MAP、HR、SPO2和术后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MAP和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HR减慢较M组明显(P<0.05)。 D组较M组苏醒时间明显缩短,同时明显降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窦性心动过缓两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啶用于硬膜外麻醉下阑尾切除术,较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苏醒更快,副作用更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背根神经节小胶质细胞活化在大鼠术后持续性痛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70只,体重200 ~ 250 g,采用皮肤肌肉切口牵拉法建立术后持续性痛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35):假手术组(S组)和术后持续性痛组(SMIR组).分别于术前ld、术后1、3、7、12、22和32 d时,测定机械痛阈.上述各时点痛阈测试完毕后,随机取5只大鼠,计数背根神经节小胶质细胞.结果 与S组比较,SMIR组术后3~22 d时机械痛阈降低,术后3~12d时背根神经节小胶质细胞计数升高(P<0.05).结论 背根神经节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可能参与了大鼠术后持续性痛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