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小鼠及家兔对丙型肝炎病毒多表位DNA疫苗免疫应答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 探讨HCV复合多表位DNA疫苗的可行性。方法 把HCV多表位抗原基因PCX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REP9(RSV启动子)及pcDNA3(CMV启动子)中,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REP9/PCX及pcDNA3/PCX。将其肌肉注射免疫小鼠及家兔,检测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水平,并观察免疫小鼠的安全性。结果 质粒pREP9/PCX及pcDNA3/PCX于免疫后第6wk和第10wk时,开始可检测到抗GZ-PCXIgG,随后抗体滴度逐渐升高,但水平较低持续时间较短,pcDNA3/PCX肌肉注射免疫家兔后,于第8wk开始出现特特抗体,至3个月后滴度升至1:3200随后也开始下降,免疫小鼠及家免可诱发针对GZ-PCX融合蛋白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并刺激淋巴细胞转化,免疫后小鼠的体重正常,肝脾脏未见明显肿大,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 HCV多表位基因可诱发特异性免疫应答且安全性。结论HCV我表位基因可诱发特异性免疫应答且安全性好,为HCV疫苗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 (HCV)及恶性疟原虫 (Pf)复合DNA疫苗的可行性。方法 :把HCV复合多表位抗原基因PCX与Pf复合基因AB克隆到带CMV启动子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 ,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CAB ,肌肉注射免疫小鼠及家兔 ,检测其诱发特异性免疫应答水平及安全性。结果 :小鼠及家兔分别于免疫后第 6周及第 8周可检测到抗GZ PCX抗体 ,于第 10周达最高 ,滴度分别为 1:40 0及 1:3 2 0 0 ,但持续时间较短 ;免疫血清可识别Pf抗原 ;免疫动物还可产生针对GZ PCX融合蛋白的迟发性超敏反应 ;免疫后小鼠体重正常 ,肝脾脏未见明显肿大 ,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 :HCV Pf双价多表位DNA抗原基因在小鼠及家兔中可诱发特异性免疫应答 ,但抗体的持续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3.
根据<全国鼠疫监测方案>的要求,结合肃南县具体情况,2002年在鼠疫疫区进行了监测工作,固定监测面积20 000hm2,流动监测面积191 960hm2,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减毒鼠伤寒沙门菌作为载体,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 口服DNA 疫苗的可行性。方法 把HCV 复合多表位抗原基因PCX 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CMV 启动子) ,构建HCV 真核表达载体pcDNA3/PCX,转化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3261 ,获得HCV 重组口服DNA 活菌苗SL3261 (pcDNA3/PCX) ,免疫小鼠及家兔后,检测特异性免疫应答及安全性。结果 SL3261(pcDNA3/PCX) 在小鼠及家兔中均可诱发低水平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应答,免疫动物未见明显的毒性反应。结论 HCV 口服减毒鼠伤寒沙门菌DNA 疫苗可诱发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为HCV 疫苗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将合成的丙型肝炎病毒(HCV)复合多表位抗原基因PCX及恶性疟原虫(Pf)多价抗原基因AB(SPf66+SPf105)克隆到表达载体pWR450 l中,以β 半乳糖甘酶(GZ) HCV Pf复合多肽抗原的形式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融合表达了目的蛋白GZ CAB,表达量约30%。所表达的重组抗原可被HCV患者血清及鼠抗Pf抗体特异识别,显示了该融合蛋白质具有HCV和Pf的免疫原性。该蛋白免疫小鼠后,诱发针对GZ CAB、GZ PCX及PfAg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及针对GZ CAB、GZ PCX的迟发性超敏反应,CD8+T细胞明显升高,提示该复合抗原作为HCV Pf双价疫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减毒沙门菌作为口服基因治疗载体的可行性.方法通过电转化法将真核表达载体pCMVhIL-12、pCMVhGM-CSF、EGFPN1导入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3261中,经由胃管喂给BALB/c和C57BL/6小鼠.6周后分别用4T1乳腺癌细胞和Lewis肺癌细胞进行攻击.通过流式细胞仪、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绿色荧光蛋白在小鼠各组织中的表达,通过PCR和ELISA法检测IL-12、GM-CSF基因的整合和表达情况.并考察肿瘤的受抑情况和小鼠的生存期.结果在小鼠的肝、脾、小肠、肾脏和肿瘤中可检测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和相应细胞因子基因的整合.血清中相应的细胞因子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生存期远远超过对照组小鼠(P<0.05).结论减毒沙门菌可作为口服基因治疗载体,可能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一条简便、安全、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合多表位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及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falciparum,Pf)双价疫苗的可行性。方法:将人工合成的复合多表位HCV基因PCX及Pf抗原基因AB(SPf66+SPf105)克隆到谷胱甘肽转硫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表达载体pGEX2T中,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GSTHCVPf复合抗原(GSTCAB),分析表达产物的免疫特异性、免疫原性及安全性。结果:GSTCAB可被HCV患者血清、鼠抗GZPCX及鼠抗Pf抗体特异识别,可诱发小鼠产生针对GSTCAB、GZPCX及PfAg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及针对GSTCAB、GZPCX的迟发性超敏反应,免疫后CD8+T细胞比例略为升高,免疫小鼠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GSTCAB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HCV及Pf免疫特异性,可诱发理想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可望成为HCVPf双价疫苗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8.
将合成的丙型肝炎病毒(HCV)复合多表位抗原基因PCX及恶性疟原虫(Pf)多价抗原基因AB(SPf66+SPf105)克隆到表达载体p^WR450-1中,以β-半乳糖甘酶(GZ)-HCV-Pf复合多肽抗原的形式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融合表达了目的蛋白GZ-CAB,表达量约30%。所表达的重组抗原可被HCV患者血清及鼠抗Pf抗体特异识别,显示了该融合蛋白质具有HCV和Pf的免疫原性。该蛋白免疫小鼠后,诱发  相似文献   
9.
恶性疟SPf66疫苗的过去与现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atarroyo研制的SPf66杂合多肽疫苗是第一个成功的疟疾疫苗。在南美洲及非洲的广大疟区,已经证实其对恶性疟及间日疟具有一定的保护性。尽管SPf66疫苗问世已有10年,但对该疫苗的有效性还存在激烈的争论。SPf66疫苗保护性的地区差异,可能与SPf66疫苗的化学组成、免疫人群对疟原虫的暴露程度以及不同地区疟原虫的变异程度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