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期。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28例老年(年龄≥65岁)晚期胃癌患者,采用紫杉醇静脉化疗联合替吉奥胶囊口服化疗,具体治疗方案:紫杉醇135mg/m2静脉滴注,d1;替吉奥胶囊60mg(体表面积≥1.5m2)口服,每天2次,d1~14;28天为一周期,2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28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CR0例,PR5例,SD21例,PD2例,有效率为17.8%,疾病控制率为95.4%,中位总生存时间为9.5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手足综合征,以1~2级为主,无治疗相关并发症及死亡。结论: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疗效肯定,且不良反应较轻,老年患者可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吗啡镇痛对晚期肝癌患者血清TNF-α及IL-6水平影响。方法将120例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曲马多缓释片组和吗啡组,每组60例。曲马多缓释片组给予曲马多缓释片片口服治疗,吗啡组给予口服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和血清TNF-α及IL-6水平。结果吗啡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曲马多缓释片组(P<0.05)。吗啡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曲马多缓释片组(P<0.05)。吗啡组患者镇痛后1周和1个月时血清TNF-α及IL-6水平显著低于曲马多缓释片组(P<0.05)。结论吗啡镇痛可有效降低晚期肝癌患者血清TNF-α及IL-6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骨癌痛大鼠模型中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痛觉过敏的产生和维持及其脊髓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体重在180~200 g,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癌痛模型组(A组)、假手术组(B组)、正常组(C组),A组大鼠左侧胫骨髓腔内单次注入Walker256乳腺癌细胞建立大鼠胫骨癌痛模型,B组大鼠左侧胫骨注入等量生理盐水,C组做不给药处理.A组造模后第7天,评估筛选成模的大鼠,随机分为3组:癌痛组(A1组)、癌痛+NS组(A2组)、癌痛+抑制剂组(A3组).正常对照组(C组)随机分为2组:空白对照组(C1组)、空白+抑制剂组(C2).A3组和C2组分别在第13、14、21天鞘内注射Akt抑制剂GSK690693,A2组在第13、14、21天鞘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A1组、B组、C1组均不给药处理.在第0、7、14、21天,分别检测大鼠机械性缩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腿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MWT).第21天行为学测试后处死大鼠,取大鼠脊髓L4~L6区段,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脊髓的磷酸化Akt(p-Akt)水平.结果 实验观察到大鼠的MWT和TWL均显著降低,第7天及14天A1组、A2组、A3组及B组分别与C1组比较,P<0.05,第21天A3组与A1组、A2组分别比较,P<0.05.与C1组比较,骨癌痛模型组大鼠脊髓背角p-Akt表达增强,鞘内注射Akt抑制剂可降低脊髓背角p-Akt的表达.结论 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了骨癌痛的中枢敏化,在大鼠骨癌痛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癌症的形成经历多因素、多步骤的漫长过程过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寿命的延长,癌症在不同个体或同一个体上的发生率也随着升高。现报告2例四原发肿瘤患者情况如下:1临床病例患者1,男,85岁。患者于2008年3月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例为胃窦小弯侧腺癌,胃小弯淋巴结1/1转移,术后行FORLFOX方案化疗6程。2009年5月反复右上腹痛,恶心,呕吐胆汁1月,B超见胆囊内不确定性占位,行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放射治疗对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TACE联合放疗治疗2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组),单纯TACE 治疗原发性肝癌27例(对照组)。TACE选择肝脏肿瘤供血血管,注入氟尿苷500-1000mg和/或顺铂40-60mg,吡柔比星20-40mg+碘化油5-20ml混悬剂,大肝癌合用明胶海绵1/3条,剪成碎末栓塞血管。研究组TACE 1-2次后2-3周,行三维适形放疗,总剂量DT 30-60Gy/15-30f,1.8-2Gy/(f·d),5次/周。结果:治疗组25例共计TACE术60次,平均2.4(1-6)次,完成总剂量DT 30-60Gy/15-30f,2例患者的远处转移灶同时放疗;对照组27例共计TACE术83次,平均3.07(1-8)次。52名患者均可评价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8.0%和25.9%,中位生存时间为22和5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14.62±1.86)和(7.47±1.29)个月,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024)。6、12、18、24个月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52例患者栓塞化疗并发症有呕吐8例,腹痛16例,发热18例,3例出现Ⅳ度白细胞抑制,无肝肾功能损害,放疗期间未观察到毒副反应。结论:TACE联合放射治疗较单纯TACE对晚期原发性肝癌疗效好,毒副反应未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LOC146880在非小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标本48例,相应的癌旁组织标本48例,通过问卷调查及收集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肺部疾病史、家族史、吸烟情况、肺癌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远处转移情况、肿瘤分期等与LOC146880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对比LOC146880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RT-PCR法检测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LOC146880基因表达。结果患者性别、年龄、肺部疾病史、家族史、肺癌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远处转移情况、肿瘤分期等对LOC146880的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吸烟组的LOC146880表达量明显高于不吸烟组,(P0.05); LOC146880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为(6.045±0.519),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量为(4.191±0.29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可以引起LOC146880高表达;LOC146880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LOC146880有望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新型诊断标志物和肿瘤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上海市崇明岛居民生物燃料的使用程度与慢阻肺患病情况及肺功能的变化,探讨不同程度的生物燃料使用与慢阻肺患病情况及对肺功能影响的差异,进一步推进崇明岛慢阻肺的防治工作,以及为世界级生态岛的建设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将崇明岛3842例调查人群中的1673例有生物燃料使用史的人群,剔除其中主动吸烟与被动吸烟者,再次筛选出1492例有生物燃料使用史的人群,并根据每日使用频次及使用年限的差异,分析相应人群的慢阻肺的患病率的差异及肺功能的变化。结果将崇明岛3842例调查人群筛选出有生物燃料使用史,但没有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史的人群,共计1492例,其中慢阻肺患者169例,患病率11.3%,高于总体慢阻肺患病率,但统计学差异不明显(P>0.05)。同时与主动吸烟人群及被动吸烟人群的慢阻肺患病率分析发现,也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研究发现生物燃料每日使用频率越高,慢阻肺患病率越高;使用年限越长,慢阻肺患病率越高,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研究也发现随着生物燃料每日使用频次与使用年限的增高,FEV1、FVC也呈现下降趋势(P<0.01)。结论不同程度的生物燃料使用与慢阻肺患病情况,存在相关性,每日使用频率越高,慢阻肺患病率越高;使用年限越高,慢阻肺的患病率也越高;同时随着生物燃料每日使用频次与使用年限的增高,FEV1、FVC也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低剂量螺旋CT对筛查早期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052例肺癌高危人群分别接受DR胸片及低剂量螺旋CT肺部扫描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7052例肺癌高危人群受检者经低剂量螺旋CT扫描,共筛查出肺结节共1527例,其中经病理确诊肺癌共96例,肺癌总体检出率为1.36%,高于DR的检出率(0.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螺旋CT能够提高肺内非钙化结节的检出率,对早期诊断肺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相关生物学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放射性肺损伤(acute radiation pneumonitis,ARP)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到放疗剂量及近期疗效。目前ARP发病机制不十分明确,治疗无特效办法。早期采用有效措施防治ARP意义重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因子的变化可以是导致损伤发生的原因或启动因素,也可以是损伤发生过程中的伴随变化,检测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有望预测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或检测其发展过程,细胞因子还可以作为放射性肺损伤的干预靶点,预防放射性肺损伤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盐酸安罗替尼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81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盐酸安罗替尼治疗前后的甲状腺激素(TH)水平.针对盐酸安罗替尼治疗后TH下降的患者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晚期肿瘤患者安罗替尼治疗后,53例(65.43%)出现TH异常[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