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 对广州管圆线虫抗原IF进行中间纤维蛋白家族分类和细胞组织定位.方法 IFTG诱导重组基因pET-IF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广州管圆线虫抗原IF,用组氨酸亲和层析纯化表达产物,用Western blot方法鉴定抗原IF的中间纤维蛋白类型;小鼠皮下多点注射法制备抗IF抗体血清,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抗原IF在虫体组织和细胞上的定位.结果 广州管圆线虫抗原IF在体外成功表达并纯化,其属于中间纤维蛋白家族的角蛋白,定位于广州管圆线虫成虫肠管壁,存在于细胞质中.结论 广州管圆线虫抗原IF分布于虫体肠管壁,同时从组织学角度证明广州管圆线虫存在中间纤维结构.  相似文献   
2.
下调miR-221改变细胞周期,增加G0/G1期细胞,减少S期细胞,但对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miR-221和miR-21共同下调后,细胞活力则明显下降.其他miR转染对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不明显.结论 部分在胰腺癌中异常表达的miRNA对胰腺癌细胞的生长有一定影响,选用一定组合的联合转染,对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比单独转染时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金葡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基因的多重PCR快速检测体系,了解耐药基因acc(6')-Ie+aph(2″)、aph(3')-Ⅲat ant(4')-Ia在广州地区的流行分布.方法 采用VITEK-60或PHOENIX-100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鉴定菌株及药敏试验,利用琼脂扩散法检测4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表型.通过优化PCR体系建立多重PCR并应用于检测金葡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基因.结果 构建了四重PCR快速检测体系, 124株金葡菌临床分离株中,acc(6')-Ie+aph(2″)、aph(3')-Ⅲa和ant(4') -Ia的检出率分别为62.1%、32.3%和1.6%;所有庆大霉素、奈替米星以及阿米卡星耐药的金葡菌菌株均检测到上述3个耐药基因中的1个或1个以上基因;74株mecA阳性菌株中72株(97.3%)检测到acc(6')-Ie+aph(2″) 基因.结论 所构建的多重PCR检测体系为临床实验室提供快速而有效的菌株耐药基因检测手段.编码AAC(6')-APH(2″)双功能酶的acc(6')-Ie+aph(2″) 基因是金葡菌最重要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基因,其次为aph(3')-Ⅲa,ant(4')-Ia则少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华眼镜蛇毒(Naja Naja Actra Venom,NNAV)抗白血病作用.方法:应用不同剂量NNAV和阿霉素(THP)于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和难治性白血病细胞株,观察NNAV直接或协同THP的细胞毒性及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凋亡检测.结果:NNAV对K562有明显的细胞毒及促进细胞凋亡作用,并剂量依赖地增强THP杀伤作用.但对难治性白血病细胞株作用不一:单用NNAV有细胞毒性25%(5/20);单用无效联合THP有效55%(11/20),以NNAV 100μtg/ml THP 5μg/ml作用最强;凋亡百分率增多60%(12/20).临床对比研究结果,体外实验THP及NNAV无效的9例病人,含蒽环类全部无效(其他机制药物有效3例);THP及NNAV有效的5名病人,含蒽环类缓解2例,1例其它药物缓解;双相吻合率超过60%.结论:NNAV体外对难治性白血病细胞株有一定杀伤作用,和适当剂量THP合用有效率及杀伤作用明显增加,提示蛇毒中可能含有特殊抗难治性白血病的组分.  相似文献   
5.
利用家兔作为研究免疫反应机理的动物模型,在各个领域日趋广泛。然而,关于实验家兔正常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尚少有较为全面的研究报道。本研究组应用数种免疫学方法,对家兔细胞免疫功能的数项指标作了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前已有较多资料证实cyclin在实体肿瘤中呈高表达。我们检测了cyclin在急性白血病(AL)中,特别是复发难治性AL中的表达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肺炎衣原体PCR诊断盒的研制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所广州510080汪玎妍,蒋文玲,罗宪玲,李质怀,谭新洪,魏惠永,董婷肺炎衣原体是1989年版Bergey's系统细菌手册中正式命名的第三种衣原体,已于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起流行。主要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阐明基因检测手段在病毒性心肌炎(VMC)病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地高辛标记CBV3 -cDNA探针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斑点杂交,检测血标本中的柯萨奇病毒B组病毒(CBV)。结果:RT-PCR阳性检出率:心肌炎组为48.33%.对照组4.41%(P<0.01)。斑点杂交阳性率:心肌炎组为51.67%,对照组4.41% (P<0.01)。检测CBV的两种方法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方法特异性均高,敏感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心血管疾病患者柯萨奇B组病毒(CBV)感染状况,探讨CBV感染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我们于1996年2月至1997年2月对广州地区部分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了CB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一、对象与方法:心血管疾病组包括临床诊断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人192例,均为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门诊和住院病人,年龄37~84岁,平均年龄56岁。正常对照组78例,年龄28~66岁,平均年龄48岁。正常对照组采血时3个月内无呼吸道、肠道及心血管疾病史,均取外周静脉血。CBV检测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逆转…  相似文献   
10.
<正>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国外的病原学研究已达40年之久。曾使用多种动物和细胞分离病毒均未成功。直到1976年,朝鲜李镐汪和李平佑首次报告用免疫萤光技术在黑线姬鼠肺和肾组织检出了一种抗原,能与朝鲜出血热病人恢复期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1977年,他们在黑线姬鼠和出血热病人急性期血清中分离出朝鲜出血热病毒(KHF 病毒)。并作了鼠肺切片电镜观察的报导。其后又将 KHF 病毒适应到A-549细胞系,Wistar 大白鼠肺和黑线姬鼠肺。同时,通过免疫萤光技术确定了朝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