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集美大学2002级福建籍新生肝炎感染现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了解集美大学2002级福建籍新生甲、乙、戊3型肝炎感染情况.方法采用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果学生中抗HAV-IgG,HBsAg和抗HEV-IgG阳性率分别为77.08%,15.23%,17.15%,地区差异明显;HAV,HEV无性别差异,而HBV以男性为高;农村HAV和HBV感染率均高于城镇,而HEV感染率无城乡差别.结论应该加强对本地区大学生的甲、乙肝预防,急需研究出一种有效的戊肝疫苗.  相似文献   
2.
戊型肝炎流行区病毒感染的特点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 在新的抗体检测试剂基础上了解普通人群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特点。方法 利用戊型肝炎病毒多聚化重组抗原组装的抗HEVIgGELISA试剂 (E2 IgG)对山东某地社区普通人群的戊肝感染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本地人群各个年龄组共 2 ,998人中抗HEVIgG抗体总阳性率 (年龄性别标化 )为 14 1% ,男性标化阳性率为 16 2 % ,女性为 11 9%。 2 0岁以下人群戊肝感染率不足 1% ,自 2 0岁起男性和女性分别以每年接近 0 9%和 0 8%的速度平稳上升。戊肝感染者中男性与女性的平均抗体水平基本相同 ,基本上随着年龄的上升 ,人群中感染者的平均抗体水平也缓慢上升。随机选取的 10份E2 IgG阳性血清与抗原的反应均被抗 HEV单克隆抗体明显阻断。结论 该地区为戊肝流行区 ,感染主要发生在成年之后 ,以每年接近 1%的新感染率稳定上升。中小学生中戊肝抗体阳性率极低 ,学校内戊肝暴发的预防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抗HIV-1p24单克隆抗体(单抗,McAb),并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建立HIV-1p24抗原检测试剂。方法以基因工程原核重组抗原HIV-1p24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利用常规杂交瘤技术和间接ELISA法制备单克隆抗体,单抗经纯化和HRP标记后,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筛选检测p24蛋白的最佳配伍单抗以期建立HIV-1p24抗原检测试剂。结果成功筛选到16株稳定分泌抗HIV-1p24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并从中筛选出最佳单抗配伍组合“16G12+2F2b-HRP”,该组合对p24蛋白的检测灵敏度为20pg/mL,对感染性克隆pNL4-3表达的HIV病毒培养上清检测呈阳性,对100份HIV阴性人血清无非特异性反应,显示出良好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结论本研究初步成功地建立了HIV-1p24抗原的检测试剂,并为最终建立HIV第四代诊断试剂(HIV Ag/Ab Assay)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浙江南部地区戊型肝炎的感染情况.方法 对2008年2-10月间浙江省温州市中心血站的无偿献血者进行整群抽样,检测抗HEV IgG以及IgM抗体,并对抗HEV IgM阳性的标本进行RT-PCR检测,经测序后分析其基因型及序列同源性.结果 3044例无偿献血者中,HEVIsG阳性率为33.28%,随着年龄的升高IgG阳性率也有一定的提高,从20岁组的21.16%升高到40岁以上组的50.36%;IgM阳性率0.92%,以31~40岁年龄段感染率最高,为1.90%.通过对IgG和lgM各自阴阳性标本群的分析发现其与献血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血型并无显著相关性.对28例HEV IgM阳性标本进行PCR检测共发现3例核酸阳性,总体阳性率约为10%,其中2例为基因4型,1例为基因1型感染.结论 浙南地区的无偿献血者中存在一定比率的HEV病毒携带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人血浆P^16甲基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1年4月至2004年1月,应用甲基化特异PCR法检测3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病人肿瘤、肿瘤旁组织及血浆中P^16甲基化的表达状况。结果 P^16甲基化阳性率HCC癌组织34%明显高于癌旁肝硬化/慢性肝炎组织11%(P〈0.01)。50%HCC癌组织P^16甲基化病人血浆可检测到P^16甲基化。血浆P^16甲基化阳性率在血清AFP定量呈正常(AFP〈200μg/L)的19例HCC病人为21%。HCC癌组织,血浆P^16甲基化阳性病人术后1年复发的相对危险度是P^16甲基化阴性的3.34倍(95%的可信区间1.49~8.00),2.69倍(95%的可信区间1.40~5.14)。结论 HCC血浆中P^16甲基化可能与HCC术后复发相关,可能是微创监测HCC术后复发的分子标记物。检测血浆P^16甲基化有助于对血清AFP〈200μg/L的肝癌病人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戊型肝炎病毒核酸阳性血浆经输血传播感染恒河猴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了解戊型肝炎病毒(HEV)核酸阳性血浆对灵长类动物的感染性和致病性。方法对抗-HEV IgM阳性而IgG阴性志愿献血员血浆进行HEV RNA检测,并将存在病毒血症献血员的10ml血浆静脉输入健康恒河猴,观察其对恒河猴的感染性和致病性。结果从1份抗-HEV IgM阳性而IgG阴性志愿献血员血浆中分离出HEV基因IV型RNA片段。该份血浆输入恒河猴后,恒河猴出现典型急性肝炎生物化学和病理表现,病毒血症,血清抗-HEV IgM和IgG抗体阳转。结论HEV病毒血癌献血员血浆输入可以引起灵长类动物的HEV感染以及急性肝炎,提示HEV经输血传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戊型肝炎诊断中血清学及核酸检测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利用恒河猴感染模型评估血清学检测和核酸检测在戊型肝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6只戊型肝炎病毒(HEV)实验感染猴的系列血清和粪便标本,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进行病毒学检测,用4种酶联免疫吸附抗体检测试剂(E2-IgM,E2-IgG,GL-IgG和YES—IgG)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感染猴均产生E2-IgG抗体,除1只感染猴未检出粪便排毒和E2-IgM外,其余感染猴均出现粪便排毒和E2-IgM阳转。GL-IgG和YES-IgG的阳转率较低,而且与感染剂量相关。急性肝炎主要开始于感染后3~7周内。病毒学指标在潜伏早期即已出现,较疾病的发生约早2周,并在急性期迅速下降。E2-IgM在发病时已有约2/3阳转,并在发病后10周内完全转阴。E2-IgG几乎与E2-IgM同时阳转,在所有感染猴中持续存在,直至86周后仍无阴转。GL-IgG和YES-IgG抗体较E2抗体晚约1周,在感染后20周内已有过半数转阴。结论E2-IgM是一个良好的戊型肝炎急性感染诊断指标,E2—IgG是一个良好的戊型肝炎既往感染诊断指标,GL-IgG和YES—IgG抗体的阳转或双份血清滴度升高可以作为辅助诊断指标,病毒核酸检测仅在发病的极早期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20世纪90年代早期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迄今鉴定出的具有明确致病性的肝炎病毒主要是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分别引起甲~戊型肝炎,其中HDV需在HBV的辅助下才能感染人。近年来发现的HGV、TTV、B19和SEN—V对人的确切致病作用尚未明确。在我国,临床肝炎以慢性乙型肝炎为主,并有部分慢性丙型肝炎。急性肝炎则主要由HAV和HEV引起。肝炎病原学的多样性以及重叠和/或共同感染的存在,使得临床肝炎更加复杂。我们对上海市1990年至1994年的1054例肝炎人院患者进行病原学研究,分析各种肝炎的基本流行病学特征,为肝炎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确证试验检测肝病患者血清抗HCV,进一步确认HCV感染.方法 对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初步研制重组免疫印迹法检测抗HCV试剂(简称CWT)与CHIRON RIBA HCV 3.0 Strip Immunoblot Assay进行比较,采用477份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分析(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350份、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血清7份、对照组采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30份、戊肝肝炎患者血清30份及正常献血人员血清60份).结果 120份对照组非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均为抗HCV阴性;350份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国产试剂检出阳性341份,9份不确定;CHIRON RIBA HCV 3.0 SIA试剂检出阳性343份,不确定7份.7份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血清两种试剂检测均为阳性2份,阴性4份,不确定结果1份.两种试剂比较,检测结果一致率为99.16%(473/477),两者有很强的一致性(Kappa=0.98).结论 两种试剂对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检测方法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特别是对于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中的HCV感染者更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ct anti-HCV in serum of hepatic disease patients by performing the confirmatory test, and further to confirm HCV infection. Methods Two recombinant immunoblot assays (CWT and CHIRON RIBA HCV 3.0 Strip Immunoblot Assay) were used respectively to detect anti-HCV in 477 human serum samples, which comprised 350 HCV-infected patients' specimens, 7 none-A none-E hepatitis specimens, 30 HBV-infected patients' specimens, 30 hepatitis E virus infected patients'specimens, and 60 specimens drawn from blood donors. The latter three groups served as controls. Results A total of 120 control non-HCV-infected patients' specimens were negative when tested by both assays. Among 350 HCV-infected patients, 341 were positive and 9 were indeterminated by CWT assay; 343 were positive and 7 were indeterminated by CHIRON RIBA HCV 3. 0 SIA. Seven none-A none-E hepatitis specimens tested by both assays turned out to be 2 positive, 4 negative and 1 indeterminate. The consistency rate of these two assays was 99. 16% (Kappa=0.98). Conclusion CWT assay is highly coherent with CHIRON RIBA HCV 3.0 SIA assay in the methodology of anti-HCV antibody detection, which can be applied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HCV infection among none-A none-E hepatitis patients.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江苏省海门市高中生乙型肝炎感染情况及其HBV S基因的变异情况.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江苏省海门市职业中心校的407名高三学生进行乙肝血清学调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巢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方法检测血清样本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乙型肝炎病毒(HBV)S基因并进行进化分析.结果 407名高中生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6.39%;在家中、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及以上医院出生学生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11.76%、8.02%和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滴度≥10U/L者占72.5%,且呈U形分布;不同乡镇、不同性别学生抗-HBs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7名高中生HBV S基因均为C基因型,主要变异在蛋白疏水区,抗原决定簇a区未发生免疫原性改变.结论 出生时接受的医疗水平对HBV感染有影响;海门市高中生HBV S基因受到正选择作用而出现变异,但未发生免疫原性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