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综合类   2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用生物发光技术建立了定量测定绿脓杆菌(PA)对聚苯乙烯表面粘附的研究方法,同时观察了影响 PA 粘附的某些因素,比较了12株 PA 菌株对聚苯乙烯的粘附率。结果表明:在生物发光(BL)反应体系中,在萤虫素/萤虫素酶浓度给定的条件下,发光强度与 PA 释放的 ATP 量呈剂量依赖关系;在 PA 粘附体系中,其与聚苯乙烯表面的粘附随菌量的增加和粘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并受其缓冲液 pH 和菌龄的影响;不同 PA 菌株在同一条件下对聚苯乙烯的粘附率具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2.
我们对23株绿脓杆菌(PA)菌株的凝集素产生能力与对上皮细胞的粘附以及胞外蛋白酶活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12株产生高滴度凝集素(1∶128—1∶512),1株产生低滴度凝集素(1∶16),其余9株不产生凝集素。2)产生凝集素的菌株比不产生或产生低滴度的菌株对上皮细胞有更强的粘附力。3)产生凝集素菌株,胞外蛋白酶活性也高,不产生凝集素菌株,胞外蛋白酶活性很低或捡不出。4)半乳糖能抑制凝集素的血凝活性并能部分抑制细菌的粘附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们应用国外新近报道的三种方法,分别从牛血清中提取了K,并对其纯度和活性进行了鉴定,对其产量进行了核算,同时与国外最新的有关报道作了比较。我们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良的Lachmann方法,即用酵母多糖提取K,再通过DEAE-纤维素层析柱提纯能获得纯度较高(琼脂双扩散试验对全牛血清抗血清出现一条沉淀线)、产量较高的K(1.48mg/100ml牛血清)。层析图谱表明,K的生物学活性存在于最后一峰中。文中K 的活性是采用EAC_(3bi)(牛)的经典胶固反应鉴定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家兔在肺炎支原体抗原(加和不加弗氏佐剂)免疫后冷凝集素,特异性抗体,循环性免疫复合物以及免疫胶固素产生的动态,并对冷凝集素的性质进行了分析。文中还就这些结果与有关文献资料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正> 一、引言早于1906年Bordet和Gay就发现牛血清中含有一种能使补体(通过抗体)致敏的红细胞(EAC)发生牢固凝集反应的成分,并发现这种成分对热稳定,56℃30分钟不被灭活。1909年Bordet和Streng把这种本质不同于凝集反应的现象称为团聚反应(Conglutinati-on)。把牛血清中固有的引起这种反应的物质命名为胶因素(Conglutinin:以下缩写为K)。五十年代前后,K已被一些学者(Blomfield和Coombs等)运用于血清学诊断(例如胶凝补体吸附试验——Conglutinating Complement Absorption Test),但是由于方法繁杂,特异性不同,没有引起广泛的兴趣。七十年代以来,由于免疫复合物的病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交联剂环氧氯丙烷将半乳糖交联于淀粉,制备了半乳糖—淀粉凝胶(Gal—starch gel),并利用Gal-starch gel亲和层析法成功地提纯了半乳糖专一的绿脓杆菌凝集素(PA-Lectin)。同时,根据产率、纯化倍数、PA-Lectin的分子量和氨基酸组成,作者将Gal-starch gel法与Gilboa-Garber等报道的Sepharose 4B亲和层析法进行了比较研究。此外,文中还对Gal-starch gel法提纯的最适条件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7.
半乳糖专一的绿脓杆菌凝集素(PA-Lectin)能凝集包括大鼠、家兔、小鼠、羊、猪等8种动物的红细胞,除鸡红细胞外,用木瓜蛋白酶处理的红细胞的凝集能力比未处理红细胞要强。半乳糖,N—乙酰半乳糖胺,乳糖、密二糖、棉子糖、木糖和Na-EDTA能抑制PA—Lectin的血凝作用,但葡萄糖和N-乙酰葡葡糖胺无抑制作用。用分光光度分析法测定半乳糖与PA-Lectin的结合,其结合常数为6×10~3L/Mol。此外,凝胶过滤分析表明,PA-Lectin的单体易于聚合。  相似文献   
8.
本工作对免疫调节剂BCG处理的小鼠抗绿脓杆菌(PA)感染作用做了初步观察,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预先经BCG处理(1mg/只,静脉注射)的小鼠对3倍LD_(50) PA活菌攻击的抵抗力显著高于对照小鼠,但对粗制PA内毒素攻击的耐受能力低于对照小鼠。实验观察表明,BCG对小鼠的作用一方面可增强固定吞噬细胞清除PA的能力,另一方面BCG又可封闭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对内毒素的清除功能。  相似文献   
9.
小鼠腹腔注射本草九代后,血清补体溶血活性增强,溶血效价由1/8升高到1/32;血清对免疫复合物形成的抑制作用增强,抑制率由193%上升到423%;血清对免疫复合物的溶解能力增强,溶解率由91%上升到251%。此外,本草九代还能增强小鼠免疫功能,实验组小鼠T淋巴细胞转化率和抗体形成细胞数,分别是对照组小鼠的245倍和224倍  相似文献   
10.
由于杆菌性痢疾目前仍为国内儿童及成人主要传染病之一,而噬菌体在诊断治疗预防上又具有一定意义,所以我们于1958年在作痢疾细菌学检查的同时,进行了噬菌体分离工作,其目的在于自当地流行菌样中分离制备痢疾多价噬菌体以供临床试用,并企图观察噬菌体在急性和恢复期病人中出现百分率与培养阳性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