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62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测3~10月胎儿心脏重量及各表面结构的相关数值,探讨各结构随胎龄变化的规律和趋势。方法:取非正常分娩的、无心血管畸形的死亡胎儿心脏42例,甲醛固定后,按月龄分成8组,托盘天平称重后,测量表面各结构。结果:胎儿心脏重量为(6.31±5.53)g,其长径、宽径、前后径、周径、前室间沟径、后室间沟径、左缘径分别为(2.95±0.93)cm(、2.20±0.72)cm、(1.78±0.63)cm(、6.74±2.09)cm、(2.32±0.86)cm(、1.93±0.58)cm、(3.66±1.42)cm。结论:胎儿心脏外形各结构测量值随胎龄的增加而增大,且增大的速度不同。了解其正常数值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治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用hCG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NS-1融合,获得6株分泌抗hCG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其中,2B5和2D8二株细胞的分泌抗体,对hCG-β亚基呈强阳性反应。其培养液抗体的ELISA效价为10~(-2)~10~(-4);注入同系小鼠腹腔诱生的腹水抗体效价达10~(-5)~10~(-7)。2B5抗体为IgA,2D8抗体属IgG_1。它们对hCG-β的亲和常数(K_a)分别为0.8×10~9升/克分子和1.8×10~9升/克分子.在以~(125)I-hCG-β作为标记物的检测系统中,2B5抗体在50%抑制时同hLH的交叉反应为5.7%,而2D8抗体为3.1%.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肝脏病理检查在不明原因肝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诊断的118例肝脏疾病患者,对其予肝穿刺病理检查,观察所有患者的肝穿刺病理检查结果及其ALT、AST、TBil、IgG水平。结果肝穿刺病理检查共确诊105例,诊断率为88.98%。其中AIH患者各项指标水平最高,ALT为(248.41±93.62)U/L,PBC患者的Ig G水平最低,为(13.78±6.57)g/L。结论不明原因肝病采取肝脏病理检查基本能够完成对不明原因肝病的诊断,临床效果符合预期。  相似文献   
4.
不同年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我院住院患者,经肾活检病理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年龄分为小于20岁组,21岁~30岁组,31岁~40岁组,40岁以上组。结果:IgA肾病患者在21岁~40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占66.9%);临床表现中发作性肉眼血尿以11岁~20岁最多见(占80%);收缩压、舒张压、血尿酸、总胆固醇与各年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0岁以上组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及动脉壁增厚变性比例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要特别注意血压、血尿酸、血脂情况,而且病理预后指标较差,应早期肾穿刺活检,对明确肾脏疾病的病理类型及施行不同的治疗方案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估算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的潜隐期和潜伏期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以2022年1月1日至6月30日在我国五起Omicron变异株感染疫情中的467例感染者和其中335例确诊病例为研究对象, 采用对数正态分布和伽马分布模型估计潜隐期和潜伏期, 采用加速失效时间模型(AFT)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 467例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中位年龄M(Q1, Q3)为26(20, 39)岁, 男性253例(54.18%);无症状感染者132例(28.27%), 确诊病例335例(71.73%)。467例感染者的潜隐期均值为2.65(95%CI:2.53~2.78)d, 98%的感染者在感染后6.37(95%CI:5.86~6.82)d内核酸检测阳性。335例确诊病例的潜伏期均值为3.40(95%CI:3.25~3.57)d, 97%的确诊病例在感染后6.80(95%CI:6.34~7.22)d内出现症状。AFT模型分析结果显示, 与18~49岁年龄组相比, 0~17岁感染者的潜隐期[exp(β)值为1.36(95%CI:1.16~1.60), P<0.001]和潜伏期[exp...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者航班同乘人员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检出情况,为有效确定风险人员排查范围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国2020年4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航班同乘人员信息,采用χ2检验分析比较指示病例发病前不同时间、不同座位距离和不同新冠病毒变异株流行期的同乘人员核酸阳性检出率。结果 研究期间,新冠病毒感染者共涉及370架次航班和23 548名同乘人员,累计判定指示病例433名。指示病例的同乘人员中,核酸检测阳性人员72名,其中,与指示病例同行人员57名,非同行人员15名。对15名非同行的阳性同乘人员进一步分析显示,86.67%在指示病例诊断后3 d内发病或检测阳性,乘机时间均在指示病例发病前4 d内,指示病例前后三排内的阳性检出率为0.15%(95%CI:0.08%~0.27%),显著高于前后三排外的阳性检出率[0.04%(95%CI:0.02%~0.10%),P=0.007],前后三排内各排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7)。不同类型变异株流行期间,非同行的同乘人员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5)。Omicron变异株流行期中,非同行人员阳性检出集中在指示病例发病前3 d内。结论 指示病例航班同乘人员的风险排查时间可设定为指示病例发病前4 d内。指示病例前后三排内的同乘人员应作为优先排查人员,并作为密切接触者进行管理,座位距离在指示病例前后三排外的同乘人员可作为一般风险人员进行排查和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对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冠心病患者94例,根据其血浆LDL-C水平给予阿托伐他汀10~20 mg/d(平均13.65 mg/d),治疗1年.对照组为87例同期在心血管病房住院的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其他患者.于入院时及随访1年后以数字式放射吸收测量法测定左手第2、3、4手指中节指骨的相对骨矿物质密度(BMD),并检测治疗前后血TC及LDL-C浓度.结果:1年后,治疗组患者血TC浓度降低25.86%[(5.22±0.97)mmol/L:(3.87±0.42)mmol/L,P<0.01],LDL-C浓度均降低24.71%[(3.06±0.60)mmol/L:(2.26±0.41)mmol/L,P<0.01],手指BMD增加5.78%[(0.588±0.061)g/cm2;(0.622±0.046)g/cm2,P<0.01].对照组患者血TC浓度[(4.37±1.03)mmol/L:(4.67±0.49)mmol/L]及LDL-C浓度[(2.6l±0.61)mmol/L:(2.74±0.26)mmol/L,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指BMD降低0.13%[(0.596±0.062)g/cm2:(0.585±0.047)g/cm2.P>0.05].1年后BMD的变化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8%;-0.13%.P<0.01).结论:常规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降低血胆固醇水平的同时能增加老年冠心病患者BMD,改善患者的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8.
医疗美容指使用药物或医疗器械、采用手术或其他具有不可逆性的医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人类容貌、体型等身体部位的形态进行修复、修整与重塑,使其更加符合美学准则和自身心理的需求的医疗技术.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容貌,形体美观和健康需求急剧增加,医学美容这个近年来兴起的行业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文通过回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病理学及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造模组(B组)、头穴丛刺组(C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急性脑梗死动物模型,观察头穴丛刺法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病理学的影响及脑组织皮质及海马区NGF和TGF表达的变化。结果造模后第7天,B组大鼠缺血区脑组织明显水肿,周围区神经细胞数明显减少;与B组比较,C组大鼠脑缺血区脑组织水肿减轻,神经细胞数增多;术后7d,A组与B组大鼠皮质及海马区均有少量NGF及TGF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组大鼠皮质及海马区NGF及TGF表达明显升高,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头穴丛刺能减轻大鼠脑缺血区组织水肿,改善缺血半影区神经细胞功能状态,促进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并可诱导皮质及海马区NGF和TGF的表达,减轻缺血造成的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10.
焦亡是一种新发现并证实与炎症相关的细胞死亡方式,其特征为依赖于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并伴有促炎症因子的释放,主要为白细胞介素1β和IL-18.虽然焦亡与坏死和凋亡有相似之处,但它们是迥然不同的生物学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焦亡相关信号通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起重要作用,包括急性脑感染、神经变性疾病、急性无菌性脑损伤和慢性无菌性中枢神经系统炎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