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质疏松或增龄性骨丢失与老年人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功能特点密切相关。尽管高龄人群成骨细胞骨形成作用和破骨细胞骨吸收作用对骨骼的影响都逐渐下降,但表现出不同的特点。(1)骨形成功能持续降低,主要表现为:成骨细胞分裂增生能力降低、基质合成减少、对钙调激素的敏感性降低。这些变化与骨髓中前体细胞的快速减少有关,使高龄人群骨骼中成骨细胞群由于缺乏新生细胞的不断补充而功能退化。(2)骨吸收功能短暂激活,主要表现为:破骨细胞数量一度增加,而其泌酸和蛋白酶功能基本得以保持。(3)成骨细胞调节能力降低,主要表现为成骨细胞中RANKL和OPC表达失偶联。破骨细胞激活的机制和破骨细胞二次活跃产生不同骨平衡的意义值得探讨。作为建议,我们提倡在基础领域重视骨髓微环境中前体细胞分化增殖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电离辐射肾损伤病理特点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对放射性肾病有一些研究,但对其发生机理不很明确,现有的体外照射动物肾脏的方法存在定位不准确和肾外组织的损伤。本研究用手术方法将大鼠双肾暴露体外后进行γ射线照射,并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电离辐射肾损伤的病理特点,以RT-PCR方法研究相关基因表达量的改变,为放射性肾病病理及辐射防护提供实验依据和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自由基参与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血浆铜蓝蛋白(CP)低下为其特征性生化表现,体内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需在CP的酶促作用下自由基才得以迅速清除,由此推想HLD患者有可能存在氧自由基的慢性损害。近年的研究认为组织及血液中α_2-巨球蛋白(α_2-M)不仅为一种血浆蛋白酶抑制剂,而且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本文同时测定HLD患者血浆α_2-M含量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以探讨其在本病发病过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对多种病理因子的高反应性是许多疾病的重要病理生理环节。辐射病理学与活体微循环观察已证明,大剂量γ射线、X射线和中子照射后早期在微血管或微血流中存在血小板聚集团块或微小血栓。本实验室应用血浆血小板聚集仪测定照射后血小板聚集反应的改变,发现小鼠、大鼠、兔和白血病患者照后早期4小时至3~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鼠卵巢辐射损伤后腰椎骨密度、微结构和生物力学的改变。方法手术暴露大鼠双侧卵巢并应用50Gy的γ射线局部照射,术后90d取大鼠腰椎,DEXA测定骨密度,扫描电镜显示微结构,并行压缩实验检测腰椎最大载荷。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卵巢辐射组大鼠的腰椎骨密度显著减少(P<0.05),骨微结构破坏,生物力学性能下降(P<0.05)。结论卵巢辐射损可导致大鼠腰椎的骨质疏松样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控制体重以及中心效应的影响后,我国女性腰椎骨密度随年龄的变化趋势。方法:根据研究资料的特点,采用一般线性模型,拟合我国女性腰椎骨密度的变化曲线。结果:年龄与女性腰椎骨密度呈3次回归曲线关系,在纳入协变量体重后,年龄多项式的系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并且在控制中心效应后,模型拟合的效果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结论:在拟合腰椎骨密度随年龄变化的曲线时,利用一般线性模型控制体重以及中心效应的影响后,可获得更加准确的回归系数及标准误的估计。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骨质疏松的诊断与筛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骨质疏松在老年人中的患病率明显增高.据全国6中心应用美国GE公司Lunar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对20~98岁11 418名健康人测定的骨密度资料表明,依据WHO诊断标准,≥50岁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男性腰椎为11.9%,女性为32.1%.众多文献报道,≥60岁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为30%~50%,男性20%~30%.骨质疏松是老年人易发骨折的重要诱发因素,其发生率在70岁以上人群中明显上升,上海与北京70~79岁女性脊椎骨折患病率分别为25.4%和19.0%,≥80岁女性分别为39.3%和36.9%.因而,骨折已成为老年人缩短寿命、致残、致畸的主要原因.在未来50年中,我国老年人口的数量将迅速增加,预计≥60岁的老年人将接近人群的30%,老年人的骨质疏松与其诱发的脆性骨折患病率在我国将会更加严重.因此,重视老年人骨质疏松的诊断和防治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现对老年人骨质疏松的诊断作一概述,并讨论简易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降钙素对破骨细胞骨吸收抑制作用的机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降钙素对破骨细胞骨吸收抑制作用的机理于明香王洪复破骨细胞(osteoclast,OC)是一种多核的骨吸收细胞,在骨再建过程中起着启动和先锋作用,与成骨细胞通过相互调控机制,共同完成骨的吸收与形成,使骨组织不断更新。破骨细胞功能过度活跃时,骨吸收亢进,...  相似文献   
9.
背景: 不同地区骨峰值和标准差不同,对骨质疏松诊断率有较大影响。探讨建立一完整数据库为中国人骨质疏松诊断准确性提供依据。 目的:探讨青年人腰椎骨密度和标准差正常参考值影响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程度。 设计、时间及地点:调查分析,于1997-01/1999-12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嘉兴和成都市完成。 对象:采用前瞻性及回顾性方法对全国6个中心骨密度参考数据库中11 418人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男3 666人,女7 752人;年龄20岁~90岁;分别来自北京(2 385人)、广州(1 178人)、上海(1 404人)、南京(2 938人)、成都(1 425人)、嘉兴(2 088人),受试者来源于社区调查、健康体检和健康志愿者。 方法:用GE-Lunar公司的DXA仪测量骨密度,调查全国6个中心11 418人L2~L4腰椎后前位和髋部骨密度,建立了骨密度参考数据库。6个中心的仪器内部精度0.3%~0.7%,仪器间的精度1.1%。 主要观察指标:①6个中心不同年龄组腰椎骨密度分布。②青年人群骨密度及其标准差值对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影响。 结果:中国汉族女性以腰椎进行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青年人群的骨密度和标准差值,6个中心,最大差值分别为0.098 g/cm2和0.027 g/cm2。用6个中心及总体各自的青年人平均骨密度和标准差值为参考标准,对同一人群计算T-score和获得的骨质疏松症检出率不相同;发现青年人平均骨密度每变化0.01 g/cm2,则骨质疏松症检出率变化1.6%(呈正相关),其标准差值每变化 0.01 g/cm2,则骨质疏松症检出率变化4%(呈负相关)。 结论:青年人平均骨密度和标准差值不同引起骨质疏松症检出率也不相同。为了让不同中心的骨质疏松症检出率有可比性,建议同一个类型的骨密度仪,同一个种族,同一个地区用一个设计较完善大样本的参考数据库,以其青年人正常参考值计算T-score。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arlier pathological character and mechanism of radiation osteonecrosis in femoral head, in order to provide evidences for the earlier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of radiation 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Methods Single femoral head of rats were irradiated singly with 30 Gy of 137 Cs γ-ray. The rats were executed after 2, 6 and 12 weeks, then the femurs were stained with HE and histopatholngical changes were observed by light microscope. The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 were cultured after 2 weeks and its proliferation and the colony formation were observed. The rats were endo-perfused with microfili contrast medium 12 weeks later, and the 3-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capillaries by Micro-CT was re-estabhshed to detect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capillaries after irradiation. Result The irradiated femur showed deranged cbondrocyte, decreased osteocyte, shrinking nucleus, increased empty bone lacuna and reduced bone trabocnla (P < 0.05). Micro-CT showed the discontinued small vessels and absence(6.65 %) capillaries in irradiated femur were obviously less than those of the unirradiated (12.3 %)(P < 0.001). The proliferation of BMSCs was slowed, the number of colony in irradiated group (10 %) was less than that of control (21 %) (P < 0.001). Conclusions The preliminary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of osteoradionecrosis on femoral head could be increased the empty bone lacuna, and the bone lacuna above 30 % was the sign of the earlier period of osteoradionecrosis. The 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induced by radiation is not only correlated to the damages to the bone, but also to the damages to BMSCs and capilla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