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利用文献计量和科学知识图谱方法分析针灸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研究现状及热点,并探讨其发展趋势。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及核心合集数据库(WOS)自建库至2023年3月20日所收录的关于针灸治疗MPS的中英文文献,应用Excel2016、CiteSpace6.2.R2、VOSviewer1.6.18软件通过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关键词时间线、关键词突现等方法进行可视化分析。中文数据库与WOS数据库分别纳入中文文献910篇、英文文献300篇,年发文量总体均呈上升趋势;英文文献产出集中于西班牙、中国与美国,跨区域合作较少;关键词分析显示,在针灸疗法的选择上,中文文献以“针刺”“电针”“小针刀”为主,英文文献以“干针”“注射”为主。中文数据库当前研究热点以临床研究为主,WOS数据库以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为主。中英文文献均缺乏机制研究,应加强研究团队之间的合作,进行不同针灸方法的对比研究、量效研究及作用机制研究,为进行更深层面的探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耳穴疗法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耳穴定位是治疗的前提。由于耳郭面积较小、耳穴众多导致自动寻穴困难,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耳郭穴区定位方法。方法通过对来自于北京科技大学USTB人耳图像库和自行采集图像共30幅构建训练集,在最新耳穴国家标准GB/T13734-2008的基础上,选取包含耳郭边缘点、曲率极大值点、等分点等在内的65个特征点构建点分布模型(point distribution model,PDM),采用基于活动形状模型(active shape model,ASM)的图像处理方法,对待测人耳图像搜索匹配后,通过分别连接构成耳郭穴区的特征点,实现对人耳图像的穴区定位。最后通过计算定位后与人工标定的特征点之间的欧几里得距离,对定位的精度进行评估。结果该方法能初步实现耳郭的穴区定位,欧几里得平均距离为6.246±0.429。结论基于ASM的耳郭穴区定位方法能初步实现人耳图像的穴区定位,有利于耳穴疗法的穴区定位、耳穴自动化仪器的开发和中医耳穴示教等。  相似文献   
3.
王强梅  高明  李少雄  王波  徐刚  温军玲 《中国针灸》2023,(11):1269-1274
目的:利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观察艾条温和灸与红外线温和灸引起的外关穴皮肤血流灌注量变化,比较两种灸法施灸过程中与撤灸后的微循环效应,探讨灸法的量效关系。方法:纳入24名健康受试者,于左侧外关穴分别进行艾条温和灸与红外线温和灸,在穴区皮肤温度达到(44±1)℃开始计时,保持在这个温度范围内进行两种灸法干预。采用插值法将20 min施灸过程分解为5、10、15、20 min 4个时程依次进行,每位健康受试者均完成8次试验,不同时程的试验间隔24 h以上。采用TES1306型热电偶测温仪监测两种灸法干预10 min时程左侧外关穴皮肤表面温度。采用PSIN-01087型激光散斑血流仪监测每次试验灸前1 min,施灸5、10、15、20 min,撤灸后连续20 min左侧外关穴皮肤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BPU)。结果:两种灸法施灸过程中左侧外关穴皮肤表面温度均在(44±1)℃范围,两种灸法穴位皮肤表面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灸法施灸5、10、15、20 min 4个时点的左侧外关穴MBPU均较灸前升高(P<0.05,P<0.01);与灸10、15、20...  相似文献   
4.
基于偏序数学原理设计一套操作简便的腧穴配穴规律可视分析教学软件,该软件适用于对古籍、教材和临床医案中针灸处方腧穴配伍数据的结构化整理、规律知识可视化的辅助教学。其以插件形式安装在办公软件Microsoft Office Excel中,可生成符合针灸专业师生认知的知识可视化图形及关联规则。意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发现和分析腧穴配伍数据中所蕴含的规律和结构化知识,以期对腧穴配伍教学效果的提高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弥补传统温和灸的不足,根据传统温和灸的原理及技术操作特点,结合温度调控技术,研制了一种能够实时精准控温的新型红外线温和灸装置。该装置由主机和红外线辐射头组成,主机包括开关电源、人机交互界面、微控制板(MCU)和驱动电路4个模块,红外线辐射头主要包括红外线发热片和温度传感器。新型红外线温和灸装置操作便捷,电致热发热片可产生3 000~13 000 nm的红外线辐射,发热片温度稳定后,温度的变化幅度为±0.50℃,实现了精准控温的目标,并可多穴位同时操作,有利于温和灸的量效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