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8篇
临床医学   48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新等位基因278C>T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ABO血型系统中Bw变异型的分子遗传背景,发现并鉴定一个新的ABO等位基因。方法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1例ABO血型疑难样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先证者ABO基因转录调控序列和全编码序列进行突变筛选和检测。结果血清学和家系调查鉴定该样本为Bw表型,对gDNA和cDNA研究发现该样本存在第6外显子278C/T杂合,单倍体分析发现一种新的Bw等位基因,该等位基因与B101相比,差异仅在第6外显子的278C〉T错义突变,导致多肽链P93L替换,该突变点位于以前报道的Bw等位基因功能域之外。结论在中国人群中发现一种新的导致Bw变异型的ABO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2.
汉族Rh血型DⅥ表型Ⅲ型的分子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h血型系统的部分D表型(或不完全D表型,panial D phenotype)可以分成D^Ⅱ(D category Ⅱ,D^Ⅱ)-D^Ⅶ(D category Ⅶ,D^Ⅶ)6个表型(D^Ⅰ已经被废除),其中D^Ⅵ(D category Ⅵ,D^Ⅵ)表型临床意义显著。D^Ⅵ表型女性妊娠RhD阳性胎儿可导致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如果D^Ⅵ表型患者被误检为RhD阳性而接受RhD阳性血液,产生抗RhD的风险也很高。  相似文献   
3.
胎儿和新生儿溶血病(HDFN)可导致严重的围产期疾病,包括高胆红素血症及其引起的核黄疸。血红素分子解离为胆红素并产生免疫介导的溶血。它与白蛋白结合后转运到肝细胞,再由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酶家族作用而葡萄糖醛酸化。对于人类,这种代谢途径中主要的酶是胆红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1例Bw亚型个体进行分子遗传学及蛋白结构分析。方法采用血清学技术进行红细胞表面抗原和血清中抗体的测定,并用PCR-基于序列的分型(PCR-sequence-based typing,PCR-SBT)方法进行ABO基因的全编码区序列和第1内含子区红系特异性调控元件的分析。进一步对存在突变位点的第5~7外显子扩增片段进行T-A克隆分离单倍体和序列验证分析。应用Pymol软件对突变蛋白进行3D结构的模拟,分析氨基酸残基的变化对蛋白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该样本血清学表现为B抗原减弱,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ABO基因全编码区测序初步确定其基因型为ABO*B.01/ABO*O.01.01伴有c.734C/T的杂合突变。第1内含子红系特异性调控元件区碱基序列无异常。通过单倍体克隆分离,确定突变位点c.734T位于ABO*B.01等位基因链,另一个等位基因为ABO*O.01.01。该突变将B糖基转移酶活性中心245位Thr置换为Ile。蛋白3D结构的模拟分析发现氨基酸置换后,与之结合的残基未发生改变而连接的氢键距离发生变化,同时增加了与远距离水分子之间的连接。结论B糖基转移酶基因c.734C>T突变导致酶活性中心氨基酸置换,影响了突变B糖基转移酶蛋白稳定性,引起酶活性减弱,从而产生了Bw变异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中国汉族人群Rh阴性血型者Del表型与RhD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7例血清学方法检测为Rh阴性的供血者样本进行吸收放散试验以检测Del型,并扩增RhD基因的外显子3,4,5,7,10,检测RhD基因存在情况.结果吸收放散试验表明67例样本中Del型22例,占32.8%,非Del型45例,占67.2%.在所有表型为ccee,ccEe的38例RhD(-)个体中,Del试验均为阴性,RhD基因完全缺失;而在表型为Ccee或CcEe的29例RhD(-)个体中,22例Del试验阳性,其中20例携带完整的RhD基因,2例有部分RhD基因;7例Del试验阴性,其中6例携带部分RhD基因,1例D基因完全缺失.结论中国汉族人群中Rh阴性血型者RhD基因的存在及多态性多由Del引起.  相似文献   
6.
胎儿和新生儿溶血病(HDFN)可导致严重的围产期疾病,包括高胆红素血症及其引起的核黄疸。血红素分子解离为胆红素并产生免疫介导的溶血。它与白蛋白结合后转运到肝细胞,再由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酶家族作用而葡萄糖醛酸化。对于人类。这种代谢途径中主要的酶是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结合后成为胆红素二葡糖苷酸(易溶于水),然后主要排泄到胆汁并通过尿液和胃肠道排泄。该过程限速步骤是UGT1A1的浓度。  相似文献   
7.
罕见类孟买型AB_m~h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鉴定类孟买型ABhm。方法 检测先证者ABO、H血型,红细胞进行吸收放散试验,测定唾液中的血 型物质,测序分析并进行家系调查。结果 先证者血型为罕见的类孟买型ABhm,血清中有抗- H,家系调查提示其遗 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结论 鉴定出罕见的类孟买型ABhm,血清中含有抗- H。  相似文献   
8.
B(A)血型分子机制研究及其家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罕见B(A)血型的血清学特性和分子机制,为B(A)血型的临床输血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利用单克隆抗体检测1例先证者、家系成员及献血者红细胞ABO血型抗原,用标准A、B、O红细胞检测其血清中的ABO抗体.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和抗球蛋白法进行先证者与献血者交叉配合试验.采用PCR技术扩增ABO基因的第6、7外显子序列,对先证者、家系成员、献血者标本的ABO基因外显子6、7和侧翼内含子序列进行测序分析,并对先证者标本进行单倍体序列分析.结果 先证者及其2位家系成员红细胞上有A、B抗原,同时血清中存在抗A_1抗体,血清学表型为A_2B.直接测序分析发现先证者标本第6、7外显子存在261G/del、297A/G、526C/G、657C/T、700C/G、703A/G、796A/C、803G/C、930A/G杂合,可推断为B(A)_(02)/O_(01)基因型杂合子;家系中其母亲基因型为B(A)_(02)/B_(101),外祖母为B(A)_(02)/O_(01).先证者单倍体序列分析得到2个等位基因B(A)_(02)和O_(01);与B_(101)序列相比,B(A)_(02)位第700位C>G,导致1个氨基酸改变:第234位脯氨酸变成丙氨酸.既往血清学特性为A_2B的2个献血者,1个基因型为B(A)_(02)/O_(01),另1个基因型是A_(208)/B_(101).B(A)血型先证者与这2名献血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均相合,临床输注后无不良反应.结论 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等位基因(B等位基因)700C>G突变可导致形成B(A)血型,其血清学特性显示为A_2B表型.B(A)血型临床输血相配合的供者可选择A_2B表型的献血者.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探索1例类孟买型血型的分子机制,为稀有血型的筛选和鉴定提供理论基础。以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该个体红细胞的ABO和H表型,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类孟买表型个体的abo基因第6、7外显子和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基因(fut1)编码区,并对PCR产物直接测序分析。对纯化的fut1扩增产物进行TOPO克隆和测序,对2处变异位点进行单倍体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血清学分析确认该个体为罕见的类孟买表型;直接测序发现先证者fut1基因第547位和880位附近存在碱基缺失或插入变异;TOPO克隆测序法证实,fut1基因1条单倍体存在第547-552位两碱基AG缺失,另1条单倍体存在880-882位两碱基TT缺失。这2种变异均导致移码突变,并提前形成终止密码。结论:在献血人群中发现1例罕见的类孟买表型,其分子机制为双碱基缺失型fut1等位基因复合杂合所致的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活性减弱。  相似文献   
10.
类孟买血型是一种罕见的血型,血清学表现与常规ABO血型有很大差异。在我站无偿献血人群中,1例红细胞与抗A、抗B均不凝集,血清凝集ABO细胞。经进一步检测,证实为类孟买ABmh血型,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献血者,胡某,21岁,籍贯福建蒲田市,在血型鉴定过程中,其正反定型符合O型,但血清凝集O型红细胞。重新采集外周静脉血,收集唾液,进一步做血清学试验。1.2试剂试剂红细胞和标准抗血清(上海血液中心),鼠抗人单克隆抗-Lea、抗-Leb抗体(加拿大Titus公司)。1.3ABO定型正定型中增加抗-A1、抗-AB、抗-H,反定型增加自身细胞,血清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