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与乙醛脱氢酶(ALDH1A1)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EGF在乳腺癌干细胞演进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24例正常乳腺组织和4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GF和ALDH1A1的表达情况.结果 RT-PCR结果显示,乳腺癌中EGF与ALDH1A1的mRNA水平高表达,在正常乳腺组织中低表达或不表达,两组比较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GF在正常乳腺与乳腺癌中的表达分别为20.8%和75.6%,ALDH1A1在正常乳腺与乳腺癌中的表达分别为16.7%与66.4%,乳腺癌中EGF与ALDH1A1蛋白水平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1).EGF与ALDH1A1两者在乳腺癌中表达存在正相关(P<0.05).EGF的表达与发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有无淋巴结转移、PR表达无相关性,与ER表达呈正相关(P<0.01);ALDH1A1的表达与发病年龄、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ER、PR表达无相关性,与组织学分型呈正相关(P<0.05).结论 EGF与ALDH1A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EGF与乳腺癌干细胞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携带不同耐药基因对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生长适应性及毒力作用的影响。方法 通过PCR方法扩增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KPC、blaNDM、blaVIM、blaOXA、blaIMP)及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TEM、blaSHV、blaCTX、blaLAP),测序确定基因型。扩增7个管家基因rpoB、gapA、mdh、pgi、phoE、infB和tonB,测序确定基因型并获得菌株ST类型。根据所携带的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不同,将菌株进行分组,在不同亚胺培南抗生素浓度(0、2、8 mg/mL)下培养细菌,绘制生长曲线,比较各组细菌的生长适应性变化;通过线虫侵染模型用CRKP感染线虫,绘制线虫生存曲线,比较各组细菌对线虫的毒力作用。结果 无抗生素压力下各组菌株生长适应性相似;在2 mg/mL亚胺培南培养基中,双抗性基因组中blaKPC+blaNDM组、blaIMP+blaOXA组生长适应性最强,单抗性基因组中blaIMP组生长适应性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8 mg/mL亚胺培南培养基中,双抗性基因组中blaKPC+blaNDM组和blaNDM+blaOXA组生长适应性最强,且分别强于单抗性基因组blaKPC组和blaOXA组;单抗性基因组中blaOXA组生长适应性最弱,blaKPC和blaNDM生长最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无抗生素压力下,各组菌株对线虫毒力作用有所不同,blaKPC组、blaKPC+blaNDM组和blaIMP+blaOXA组生存曲线右移,线虫中位生存时间延长,菌株毒力减弱;blaIMP+blaNDM组生存曲线左移,线虫中位生存时间缩短,菌株毒力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携带不同的耐药基因以及携带单个或多个耐药基因均会对菌株的生长适应性和毒力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宏璐  毛俊 《海峡药学》2022,(11):113-116
目的 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和临床药师药学服务的整体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的用药咨询记录,对咨询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结果 159次用药咨询中,以患者身份(149次,93.71%)、70岁以上(43人,27.04%)、男(91人,57.23%)和面对面方式(116次,72.96%)为主,用法用量(44次,27.67%)、不良反应(33次,20.75%)、药物相互作用(27次,16.98%)和药理作用(21次,13.21%)是咨询类型的主要因素,抗微生物药(22次,13.84%)、消化(21次,13.21%)、神经(18次,11.32%)、内分泌(16次,10.06%)、心血管(15次,9.43%)和血液系统药物(13次,8.18%)是主要的咨询药物种类。结论 定期进行用药咨询调查分析,是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用药依从性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SPECT,探讨双源CT(DSCT)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18例临床怀疑冠心痛或已知冠心病史的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和静息/负荷心肌灌注锝-99mSPECT显像检查,并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DSCT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检查1 8例患者,发现阳性1 4例,阴性4例。对比SPECT检查,14例DSCT阳性病例中,SPECT均发现了相同心肌部位的灌注缺损。而4例阴性病例中,SPECT检查有1例有心肌缺血。二者检出心肌灌注缺损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CT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发现心肌灌注缺损的能力与SPECT大致相符,对冠心病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颈部CTA低剂量减影成像技术的应用.方法 对28例患者行颈部CTA减影成像检查,平扫毫安量采用50 mas,增强扫描毫安量为160 mas,其他扫描参数不变,将增强前后图像进行减影,去除骨结构,进行血管三维重建,与非减影三维重建图像相比较.结果 减影图像能整体显示颈动脉和椎动脉,18例清晰显示颈内动脉和椎动脉,10例因颈部移动,未能去除骨结构,成功率64%.重建时间减少5 min,平均增加患者辐射量3.90 mgy.结论 与常规颈部CTA相比,低剂量减影技术操作简单,稍增加辐射剂量便可以得到类似DSA血管减影图像.  相似文献   
6.
高迁移率蛋白A2(HMGA2)是一种非组蛋白染色质相关蛋白,其AT-钩结构能够特异性结合特定的DNA序列,主要功能是作为致癌基因和结构转录因子.HMGA2几乎在所有类型的恶性肿瘤中表达,与肿瘤的形成、发展以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HMGA2在各个生物过程,包括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干细胞自我更新、上皮间质转化及DNA损伤修复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深入研究高迁移率蛋白A2对肿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52例脑卒中患者实施社区康复护理,52例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较康复护理前均有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免疫组化证实的16例胃肠道间质瘤MSCT资料,4例术后随访7~36月。结果本组肿瘤源于胃10例,小肠5例,肠系膜1例。肿瘤平均最大径9.94cm±7.75cm,其中良性5例,直径不超过5cm,形态规则,强化轻而均匀。交界性5例,其MSCT不具特征。恶性6例,多呈分叶及多囊实性改变,不均匀显著强化,动脉期见结节或条带状显著强化,侵犯周边及远处转移。MSCT定位、定性准确性分别为87.5%(14/16)、68.8%(11/16),对恶性的阳性预测值为85.7%(6/7)。6例动态增强5min延时期肿瘤均见中度强化,5例分化不同的胃间质瘤三期动态强化曲线有差别。4例随访发现3例有术后转移。结论MSCT多平面重建及动态增强更能显示胃肠道间质瘤的特征表现,对其定位、定性诊断及术后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毛俊 《护理与康复》2003,2(3):183-185
目的:探讨护生参与工疗站残疾人社区护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护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从生活行为、学习行为、就业行为等方面对工疗站残疾人进行技能训练。结果:护生通过参与工疗站社区护理,提高了心理素质、业务素质、言行素养,扩大了知识面,同时也提高了健康教育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和交流技巧,端正了服务态度,增强了护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结论:护生通过参与社区工疗站护理,不仅提高了自身的整体素质,而且进一步完善了社区护理。  相似文献   
10.
社区营养干预对中老年临界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毛俊  钟华荪 《护理学报》2002,9(2):67-68
目的:用营养干预控制社区患临界高血压的中老年人的血压,方法:对90例社区临界高血压的中老年人进行6个月的营养干预,比较干预前后膳食结构变化和血压变化,结果:食物结构,营养素结构发生变化,血压,血脂水平明显下降,结论,通过营养干预特别是改善膳食结构可使社区居民的膳食结构趋于合理,控制临界高血压的中老年人的血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