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人格障碍倾向与依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初步考察人格障碍倾向与依恋的关系。方法:用成人依恋问卷(AAQ3.1)、关系问卷(RQ)、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人格障碍筛查问卷(PDQ 4)测量成年早期学生390名。结果:依恋各因子与人格障碍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在-0.359~0.555之间;回归分析显示,依恋对人格障碍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三个依恋量表所测量的依恋因子共解释人格障碍总变异的46.3%。结论:人格障碍与依恋显著相关,不良依恋经验对人格障碍症状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总结了网络态度量表的发展特点:内容特色化、被试的广泛化、对象特殊化和应用多面化,以及目前网络态度量表的主要几个维度:感知有用性、网络自我效能感、网络喜欢及享用与网络焦虑.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国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特点.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及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对906名湖南高校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①父亲与母亲的教养方式有显著差异,同时又有显著相关.②不同子女性别在父母关爱因子上得分有显著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母亲关爱和父亲控制及鼓励自主上得分有显著差异.不同家长文化程度以及家庭经济情况的大学生在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爱因子上得分有显著差异.结论: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不同并与父母文化程度、子女性别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在大学生中的信度效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中文版在中国大学生中的信效度.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抽取84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一周后对其中42名学生进行重测.结果:三个分量表的α系数在0.67-0.83之间,分半信度系数在0.72-0.87之间,重测系数为0.75-0.94之间;各分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5-0.58.结论:PBI中文版具有合适的信效度,是可靠的评估父母教养方式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的因素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的因素结构.方法:对562名门诊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患者进行HAMA测评.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方法探索和评价HAMA的因素结构. 结果:探索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HAMA可分为7因子模型,验证性因素分析各拟合指标均达到测量标准(x2=1.184,RMAEA =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在中国大学生中的因素结构.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arental Bonding Instrument,PBI)中文版,对845名大学生施测,对一半样本数据使用SPSS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对另一半样本数据用Amos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CFA).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三因素结构,三因素为关爱、鼓励自主和控制.母亲版累积解释率为46.22%,父亲版累计解释率为49.28%.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基本符合测量学的要求.在三因素模型中,CFA结果显示:母亲版χ2/df=2.457,GFI=0.898,AGFI=0.871,CFI=0.900,NFI=0.844,NNFI=0.844,RMSEA=0.059;父亲版χ2/df=3.052,GFI=-.870,AGFI=0.839,CFI=0.858,NFI=0.805,NNFI=0.838,RMSEA=0.070.结论:PBI中文版的三因素结构在中国大学生人群中更合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当前青少年的依恋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关系问卷(RQ)、亲密关系经历调查表(ECR),以及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对610名大学生和高中生进行了测评.结果:①父亲与母亲的教养方式有显著差异.②依恋回避与母亲关爱、父亲关爱、母亲鼓励自主、父亲鼓励自主均呈显著负相关,依恋焦虑与母亲关爱呈显著负相关,与母亲、父亲控制呈显著正相关.③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关爱、父亲鼓励自主能显著预测个体的依恋回避,母亲控制和母亲关爱能显著预测依恋焦虑.结论:青少年的依恋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父母养育方式量表(PBI)在中国大学生中的初步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验父母养育方式量表(Parental Bonding Instrument,PBI)在我国大学生中的适用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修订.方法:通过翻译.回译,预试等几个主要步骤确定PBI的中译本,对84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母亲版(PBI-M)和父亲版(PBI-F)各包括23个条目,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三个因子(关爱、鼓励自主、控制),三个因子可分别解释方差总变异的46.22%和49.28%.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三因素模型中,母亲版:χ2/df=2.457,GFI=0.898,AGFI=0.871,CFI=0.900,NFI=0.844,NNFI=0.844,RMSEA=0.059;父亲版:χ2/df=3.052,GFI=0.870,AGFI=0.839,CFI=0.858,NFI=0.805,NNFI=0.838,RMSEA=0.070.同质性信度为0.745~0.858,分半信度为0.661~0.844,重测信度为0.746~0.941.结论:修订后的中文版PBI具有较好的信、效度,适用于我国大学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验证护士工作倦怠的付出—获得不平衡模型。方法:以付出—获得不平衡量表中文版和Mashlash工作倦怠量表通用版对16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以情绪衰竭、去人格化为因变量进行2(高付出低获得、非高付出低获得)*2(过分负责、非过分负责)的多元方差分析,低成就感为因变量进行一元方差分析,结果发现:①高付出低获得和过分负责在情绪衰竭、去人格化上主效应显著,过分负责在低成就感上有主效应。高付出低获得和过分负责对工作倦怠的三维度的交互作用不显著。②高付出低获得组的护士更容易情绪衰竭,去人格化;过分负责高水平组的护士更容易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和低成就感。结论:付出-获得不平衡模型能一定程度上解释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大中学生述情障碍与人格障碍倾向的关系.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20条目量表中文版(TAS-20-C)和人格障碍诊断问卷第四版(PDQ 4)对390名在校大、中学生进行研究.结果:相关分析显示,TAS-20与PDQ 4因子分及总分两两间大部分存在显著相关(P≤0.05),表演型人格障碍与述情障碍各因子相关较低;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人格障碍得分能够显著预测述情障碍总分,可解释总变异的26.1%,相反地,述情障碍对人格障碍也有显著预测作用,能解释其总变异的25.7%.结论:大、高中学生述情障碍和人格障碍存在显著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