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SCTA在微小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直径小于10mm的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 选择12例直径小于10mm的脑动脉瘤患,进行SCTA,DSA或MRA检查,SCTA成像技术为表面遮盖法(SSD)和最大密度投影法(MIP)。结果 12例微小脑动脉瘤患术前均准确定性,定位,全部经神经外科手术证实。结论 SCTA是一种无创伤性血管成像方法,在诊断脑动脉瘤方面,具有分辨率高,快速,准确,经济等优点,可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肝脏少见肿瘤的CT特点,以提高其CT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肝脏少见肿瘤的临床、病理及CT特点.结果:其CT特点包括:(1)3例肝肉瘤类肿瘤体积均较大,易坏死囊变,发展快;其中胚胎性肉瘤内见分隔状软组织影;(2)1例肝类癌内见钙化影;(3)1例肝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肝内多个类圆形低密度肿块,环形增强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4)1例肝血管淋巴管瘤病见多房囊性低密度及纤维分隔影,周边见斑点状、条状钙化,肿瘤周围及其内纤维分隔明显增强;(5)3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增强后均见中心斑点状增强血管影.结论:典型CT表现结合临床其它资料,可提高肝脏少见肿瘤CT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颈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9,他引: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检查(MSCTA)在颈动脉病变诊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5年7月行颈动脉血管造影成像检查36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三维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表面遮盖成像(SSD)、最大强度投影(MIP)、容积成像(VRT)血管仿真内窥镜(CTVE)。结果36例颈动脉MSCTA检查,27例患者有异常血管,其中双侧血管异常11例,单侧血管异常16例,狭窄血管35支,30支血管壁有不同程度的钙化,15支颈动脉可观察到软斑块。结论颈动脉MSCTA检查可清楚观察颈动脉的血管形态,了解颈动脉狭窄程度及闭塞情况,且能观察颈动脉壁的钙化及软斑块,对脑梗塞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及CT仿真内镜(CTVE)技术对主动脉夹层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12例主动脉夹层行螺旋CT血管造影及二维和三维重建,二维重建包括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RI)。三维重建包括表面遮盖成像(SSD)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其中6例行主动脉CTVE成像。结果:SCTA横断面CT,MPR及CRI均显示12例主动脉夹层真腔与假腔,剥离内膜,瘤壁钙化及血栓,械断面CT显示4例内膜破裂口,MPR及CRI显示5例内膜破裂口,SSD及MIR显示12例真腔与假腔及剥离内膜,2例主动脉弓分支血管,SSD及MIP图像直观,立体感强,但均不能显示夹层动脉瘤内部结构情况及内膜破口,CTVE显示5例主动脉夹层真腔与假腔及其内壁,剥离内膜。结论:以主动脉SCTA的横断面CT图像为基础。结论其MPR,CRI,SSD,MIP及CTVE图像是诊断与评价主动脉夹层最有效无创伤性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25例混合性中风病人进行螺旋CT扫描和血管成像,了解其螺旋CT血管造影的形态和改变。1 材料与方法本组混合性中风患者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51~72岁,平均61岁。在入院7天内所有病例均行第一次螺旋CT检查,部分病人行2次或2次以上螺旋CT扫描检查,2次间隔最多不超过1个月,采用SiemensPlus4Power螺旋CT扫描机行CT平扫并CT血管造影(CTA)扫描。CT平扫条件120kV,280mA,T1:1s,层厚10mm,间隔10mm,CTA扫描条件120kV,240mA…  相似文献   
6.
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对血管病变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对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17例血管病变行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及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方法采用最大强度投影(MIP),表面成像显示(SSD)和多平面重建(MPR)。结果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能较好显示正常血管形态和病变,包括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夹层动脉瘤及血管瘤。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是诊断血管病变一种有效无创伤性检查方法。对主动脉瘤及夹层动脉瘤,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基本上可替代血管造影或DSA。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螺旋CT门静脉血管造影(spiral CT portolography,SCTP)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9例肝脏疾病行SCTP检查及门静脉血管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方法包括MIP和SSD。结果 选择合适扫描检查技术可以获得较好的门静脉血管成像图像,SCTP可较好显示肝硬化门静脉血管大小形态变化、侧支循环血管开放情况及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脂肪肝等肝内病变对门静脉推移,压迫和浸润情况。结论 SCTP是一种有效微创伤性门静脉血管成像技术,对了解肝内病变与门静脉的关系及门静脉大小形态改变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螺旋CT肝脏双期扫描及门静脉血管三维重建在小肝癌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5例直径≤3cm小肝癌行螺旋CT肝脏双期扫描及门静脉血管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方法采用最大强度投影(MIP)。结果 (1)CT平扫,18例病灶呈低密度,7例病灶呈等密度。肝动脉期,25例病灶强化呈高密度,强化类型分为均匀一致性,斑点状及环状强化。门静脉期25例病灶均呈低密度。(2)门静脉血管MIP三维重建能较好显示小肝癌病灶与肝内门静脉血管关系,肝内门静脉血管分支于病灶处稀少,部分中断或被轻度推移,肿瘤内无门静脉分支血管。结论 螺旋CT肝脏双期扫描及门静脉血管三维重建是诊断和评价小肝癌的有效方法,提高了小肝癌的检出率及诊断正确率,可较好显示病灶与门静脉的关系,为其外科手术提供导向。  相似文献   
9.
静脉套管针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套管针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CT增强扫描病人的临床资料,使用静脉套管针150例,使用螺旋头皮针150例。结果:使用静脉套管针者无一例发生渗漏,使用螺旋头皮针者有15例发生渗漏。结论:高压注射器行CT增强扫描时,选用静脉套管针可使造影剂外渗率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0.
绒毛膜上皮细胞癌为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肿瘤,但男性原发颅内绒毛膜上皮细胞癌发病率极低。国内亦未见CT扫描报道。我院发现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14岁,左侧肢体进行性乏力1年,加重伴右眼胀痛呕吐1周。检体:左侧肢体肌力Ⅳ级,肌张力下降,左侧踝阵挛( ),双侧巴氏征( )。 CT表现:平扫示右侧基底节区不规则形混杂密度影,大小约45×48×44mm,边界欠清,其内密度不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