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8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观察藏医外敷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五味甘露药加热后装入布袋中热敷于腰部,1次20分钟、接着白脉涂剂散与陈旧猪油调匀后涂于腰部加于PPT烤电20分钟,每日2次,7天为1疗程。结果:临床控制12例(13.95%),显效47例(54.65%),有效25例(29.06%),无效2例(2.32%),总有效率为97.68%。结论:藏医外敷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肯定,无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和开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和解少阳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合并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近期疗效观察。方法:研究对象为符合标准的膝骨性关节炎合并原发骨质疏松症患者60例,膝骨性关节炎分轻度为29例,中度为31例,收集患者的一般病史、症状、体征、患膝的X光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中医和解少阳治疗,方剂为柴胡桂枝汤加减;对照组服用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阿仑膦酸钠片治疗。对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的改变,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评价。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均能够降低血清中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a的含量,改善膝关节功能。结论:进一步论证了"少阳主骨"理论学说,为临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合并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比较融合生长肝细胞(L02)与肝癌细胞(HCCLM3)对不同硬度基底(0.5、4 kPa和玻璃)的响应,探查两类细胞融合生长差异的成因。方法运用实时显微摄影技术、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技术及Western Blot-ting等试验方法分别检测融合生长L02和HCCLM3细胞在不同硬度基底上的形态特征、骨架构象、E-cad和Integrinβ1表达分布,以及Src激酶活性水平的变化。结果 (1)融合生长L02细胞呈圆形或立方形,HCCLM3细胞呈多角形,铺展和极化更为明显;随基底硬度增加,L02细胞圆度随时间变化幅度较小,HCCLM3细胞变化幅度较大。(2)融合生长的L02细胞皮质下呈现环形骨架,E-cad定位于细胞-细胞接触处,HCCLM3中皮质骨架环不完整,胞内骨架沿基底呈放射状分布,E-cad呈弥散分布于细胞质中。(3)随基底硬度增加,L02和HCCLM3细胞中E-cad表达显著降低(P<0.01),而p-Src和Integrinβ1的表达量则显著增加(P<0.01),HCCLM3较L02细胞变化明显。结论皮质下环形骨架装配与E-cad在细胞-细胞定位呈正相关,基底硬度对肝癌细胞钙黏素与整合素黏附系统平衡调节的影响较对肝细胞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咽癌紫杉醇耐药细胞系中叶酸受体1(folate receptor 1,FOLR1)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人鼻咽癌亲本细胞株CNE1采用大剂量冲击和小剂量维持方式诱导建立耐药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分别为2.0、5.8、10.5的耐药细胞系,采用反转录PCR法检测不同耐药指数细胞的FOLR1mRNA表达情况;选择耐药指数为10.5的耐药细胞为耐药组,人鼻咽癌亲本细胞株CNE1为对照组,2组细胞采用20、40、80μg/L FOLR1抗体预处理后,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将耐药组和对照组细胞分别再分为预处理和未预处理2个亚组,其中预处理组均采用低浓度20μg/L FOLR1抗体进行预处理,未预处理组均正常培养,然后各组分别添加5、10、15μg/L紫杉醇,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 RI为10.5耐药细胞FOLR1mRNA表达水平(2.49±0.29)高于RI为5.8、2.0细胞和对照细胞(1.28±0.31、0.51±0.16、0.12±0.04),RI为5.8耐药细胞高于RI为2.0耐药细胞和对照细胞,RI为2.0耐药细胞高于对照细胞(P0.05);耐药组和对照组细胞20μg/L FOLR1抗体预处理下细胞增殖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80μg/L FOLR1抗体预处理下,耐药组细胞增殖抑制率[(14.45±2.03)%、(47.85±7.07)%]明显高于对照组[(11.92±2.74)%、(29.19±5.17)%](P0.05);2组细胞80μg/L FOLR1抗体预处理下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20、40μg/L FOLR1抗体预处理下,40μg/L FOLR1抗体预处理下高于20μg/L FOLR1抗体预处理下(P0.05);对照组中预处理组和未处理组细胞在5、10、15μg/L紫杉醇处理下细胞增殖抑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组中预处理组细胞在5、10、15μg/L紫杉醇处理下细胞增殖抑制率[(10.85±0.74)%、(33.91±3.17)%、(46.39±2.87)%]明显高于未预处理组[(4.31±0.33)%、(24.68±2.02)%、(29.25±2.53)%](P0.05);对照组中预处理组和未预处理组在5、10、15μg/L紫杉醇处理下细胞增殖抑制率均明显高于耐药组中预处理组和未预处理组(P0.05)。结论 FOLR1表达与鼻咽癌细胞抵抗紫杉醇耐药相关,低浓度FOLR1抗体可使耐药细胞对紫杉醇敏感性提高,有效逆转鼻咽癌耐药,高浓度FOLR1抗体可直接杀死鼻咽癌耐药细胞。  相似文献   
5.
患儿,男,以“发现口腔内新生物4h”为主诉就诊。该患儿为38周足月剖宫产,羊水、胎盘、脐带正常,于当地医院出生后清理口腔时发现一新生物,因未及时牵引出,新生物脱落向下,具体部位不详,患儿呼吸音粗,无明显呼吸困难、憋气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中药熏洗在膝骨性关节炎行关节镜术后康复过程中作用的近期疗效观察。方法将确诊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70例,其中分度轻度为31例,中度为39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膝关节镜检、清理术治疗,研究组术后采用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安慰剂熏洗治疗。术前、术后1月、3月、6月对患者关节液中细胞因子含量的改变。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评价。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均能够降低关节液中自介素-1含量,改善膝关节功能,但中药熏洗组疗效更明显。结论中药熏洗在关节镜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康复过程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少阳生骨方对大鼠在体软骨损伤进行干预,观察其对大鼠在体软骨损伤关节液中IL-1β水平及和修复组织中Ⅱ型胶原的影响。方法选用在相同条件下喂养的6~8周清洁级SD大鼠,制作成关节软骨损伤动物模型,按照组内均衡一致原则随机编为3组,即少阳生骨方组实验组(S组)、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组对照组(A组)和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K组),每组9只。于造模完成后的第二天,开始灌胃药物,S组少阳生骨方灌胃,A组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灌胃,K组生理盐水灌胃。对比观察少阳生骨方及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对大鼠关节软骨损伤后不同时期(4周、8周、12周)关节液中IL-1β水平和修复组织中Ⅱ型胶原的影响。结果三组关节液中IL-1β水平检测,S组和A比较:第4、8、12周A组高于S组(P〈0.05);第4、8、12周K组高于S组(P〈0.05);第4、8、12周K组高于A组(P〈0.05)。治疗前后自身比较:S组第8周、第12周均低于第4周(P〈0.05);A组第8周、第12周均低于第4周(P〈O.05);K组第4周〉第8周〉第12周(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S、A组软骨缺损修复组织的数量及质量均优于K组,S组的修复效果强于A组。结论通过和解少阳的方法可显著降低关节液中导致软骨细胞损伤的炎性介质IL-1β水平,提高软骨损伤后修复组织中Ⅱ型胶原的表达,从而有助于软骨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基底硬度对肝癌细胞黏附、铺展和迁移行为的影响及对细胞骨架装配方式和细胞表面黏附蛋白整合素β1表达的调控,探讨基底的力学特性在肝癌细胞恶性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调节丙聚酰胺和双丙烯酰胺的比率制备不同硬度的聚丙烯酰胺基底,并在基底表面裱衬2.5μg/mL纤维连接蛋白为细胞提供黏附位点;用显微观察并记录不同硬度基底上细胞黏附、铺展和迁移的变化,并用Image J软件定量分析;分别运用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仪的方法检测不同基底硬度对肝癌细胞骨架装配和细胞表面整合素β1表达的影响。结果硬基底利于肝癌细胞的黏附和铺展并缩短细胞的铺展时间。过软(1.1 kPa)或过硬(玻璃)的基底都不利于肝癌细胞的迁移,肝癌细胞在中间硬度的基底上(10.7 kPa)迁移速率最高。硬基底促进细胞骨架的装配和整合素β1表达。结论基底硬度通过调节细胞骨架装配和整合素的表达从而影响肝癌细胞的黏附、铺展和迁移。  相似文献   
9.
正咽喉部海绵状血管瘤临床上较少见,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对于治疗该病无统一方式。基于海绵状血管瘤自身的病变特点加之咽喉部位特殊,临床表现可从毫无征兆到突发性死亡[1],故我们认为本病的治疗应以症状控制为首要原则,不同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方式。现报告我科收治2例典型病例资料,并结合文献学习,借以更加规范有效的治疗该病。1病例资料1.1病例1患者,男,53岁,因"呼吸困难1周"于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