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37篇
  免费   848篇
  国内免费   556篇
耳鼻咽喉   90篇
儿科学   221篇
妇产科学   44篇
基础医学   767篇
口腔科学   165篇
临床医学   1701篇
内科学   1095篇
皮肤病学   366篇
神经病学   219篇
特种医学   702篇
外国民族医学   81篇
外科学   1285篇
综合类   4454篇
预防医学   1701篇
眼科学   141篇
药学   1574篇
  19篇
中国医学   2068篇
肿瘤学   448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32篇
  2022年   262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216篇
  2019年   220篇
  2018年   278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210篇
  2015年   276篇
  2014年   701篇
  2013年   577篇
  2012年   709篇
  2011年   760篇
  2010年   714篇
  2009年   748篇
  2008年   696篇
  2007年   763篇
  2006年   831篇
  2005年   951篇
  2004年   840篇
  2003年   685篇
  2002年   572篇
  2001年   560篇
  2000年   548篇
  1999年   526篇
  1998年   448篇
  1997年   445篇
  1996年   404篇
  1995年   393篇
  1994年   369篇
  1993年   288篇
  1992年   227篇
  1991年   211篇
  1990年   172篇
  1989年   190篇
  1988年   117篇
  1987年   95篇
  1986年   95篇
  1985年   84篇
  1984年   65篇
  1983年   68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48篇
  1980年   30篇
  1979年   10篇
  1965年   11篇
  1960年   11篇
  1959年   10篇
  195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包膜内切除和外分离术对垂体腺瘤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的154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77例采用神经内镜下包膜内切除(对照组),77例采用外分离术治疗(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肿瘤全切率(94.81%,73/77)明显高于对照组(79.22%,61/77;P<0.05),而复发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7.79%,6/77;P<0.05)。观察组GH型腺瘤术后生化缓解率(88.89%,16/18)和PRL型腺瘤术后生化缓解率(88.89%,8/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7.14%(8/14)、45.45%(5/11);P<0.05]。两组术中脑脊液漏、术后脑脊液漏、术后颅内感染、术后垂体功能低下及术后暂时性多尿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神经内镜下外分离术用于垂体腺瘤的治疗可有效实现肿瘤彻底切除,降低复发率,促进术后生化缓解,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效果优于包膜内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动静脉内瘘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动静脉内瘘术并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患者为试验对象(本次实验在2017年8月14日至2018年8月14日进行),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随后对比术前1周和术后3个月FS、CO、CI、LVEDV、LVD、LAD、RVD、EF。结果术后3个月FS[(30.29±2.71)%]、CO[(6.89±1.54)L/min]、CI[(3.86±0.85)L.min~(-1)·m~2]、LVEDV[(132.59±14.27)mm]、LVD[(56.82±4.19)mm]、LAD[(44.58±5.67)mm]、RVD[(19.56±3.11)mm]高于术前1周(P0.05),EF[(57.42±5.78)%]低于术前1周(P0.05)。结论动静脉内瘘可促使患者心血管功能改变,增大左室舒张末容积和心室腔扩大,升高心脏指数和心输出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和静脉溶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PCI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死亡发生率、ST段回落情况、住院时间、近远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左室舒张末径和左室射血分数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近期和远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近期不良事件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远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死亡发生率、ST段回落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在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PCI治疗可显著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死亡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效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新西兰大白兔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后原癌基因(c-fos)、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ax基因,Bcl-2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18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按不同再灌注方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Ⅰ组,缺血15min,不灌注;Ⅱ组,缺血15min,再灌注15min;Ⅲ组,缺血15min,再灌注30min。术后分别取缺血-再灌注区及对照区(非缺血-再灌注区)心肌组织进行c-fos,PCNA,Bax,Bcl-2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3组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后c-fos、PCNA、Bax和Bcl-2均有阳性表达,缺血-再灌注区均高于对照区(P〈0.01或〈0.05);组间比较:缺血-再灌注区c-fos、Bax和Bcl-2阳性率Ⅱ组、Ⅲ组均高于Ⅰ组,且Ⅲ组高于Ⅱ组(P〈0.01),PCNA阳性率Ⅲ组高于Ⅰ组(P〈0.01)。3组缺血-再灌注区Bax/Bcl-2比值均较对照区增高。结论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显著诱导c-fos的表达,其增加与心肌再灌注损伤有关;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诱发细胞促凋亡/抗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的激活,存在着与增殖基因共同表达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分别用水和乙醇作为溶剂加热提取枳椇子中的总黄酮,用比色法测定黄酮的含量,分别以提取时间、加热温度、料液比、提取次数等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对两种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确定各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对其解酒作用进行研究.水提取法的最优条件是:100 ℃,料液比1 g:8 mL,加热0.5 h,回流提取3次;醇提取法的最佳条件:80 ℃,料液比1 g:6 mL,加热1.5 h,以体积分数50%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实验结果显示,醇提取法比水提取法效果更好,枳椇子提取液具有一定的解酒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手榴弹片伤后的救治方法和效果。方法 分析5例手榴弹片炸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结果 5例患者均康复出院,住院时间3~5周,无任何后遗症。结论 手榴弹片炸伤应遵循早期处理原则,根据异物大小所处部位决定是否取出,经上述处理,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弱视综合治疗效果。方法:配镜后采用传统遮盖加长春光电仪器厂生产的多功能弱视矫治协调器,及精细目力训练治疗430例(820眼),20天为1个疗程。结果:中、重度的治愈率明显低于轻度,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16例经内窥镜及病理证实为Barrett食管的钡餐检查表现,初步探讨Barrett食管及其并发症放射学检查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Barrett食管的内窥镜和气钡检查的记录及表现,着重探讨气钡检查的X线表现。结果:食管内窥镜和组织学检查全部病例均有炎症改变,其他可见胃食管反流、食管溃疡和食管腺癌。放射学钡餐检查结果:Barrett食管炎4例,Barrett食管溃疡7例,Barrett食管癌5例。结论:Barrett食管及其并发症至今无明确放射学征象,改进对“Z”线的检查技术和方法,有可能提高其发现率。钡餐发现胃食管反流、食管裂孔疝同时并发食管炎、食管溃疡及食管癌者均应考虑到本症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光子嫩肤仪配合激光治疗皮肤光老化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光子嫩肤仪配合755nm激光治疗皮肤光老化的疗效。方法 根据皮肤光老化者的肤质及疗效调节治疗方案,光子及激光交替进行治疗,每例治疗5次或5次以上。在治疗前和完成疗程后,由主治医师和接受治疗者共同对疗效做出评价。结果 本组178例,经治疗皮肤光老化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以肤色、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质地改善最为明显。临床观察表明,只要选择合适参数及完成疗程,治疗效果明显。结论 光子嫩肤仪配合755nm激光治疗皮肤光老化,是改善光老化表现的有效方法,并且比其他有损伤性治疗发生的合并症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母金明  林刚乐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0):344-344,356
躯体形式障碍是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新增加的诊断类别。现将我院诊断为躯体形式障碍24例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