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8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失眠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入睡困难和(或)睡眠维持困难的睡眠障碍,主要特征是睡眠感不满意,属于中医学"不得眠""不寐"范畴。传统多从心、肝、胆、脾、胃、肾论治该病,杜元灏教授认为脏腑机能失调,气血不和,阳不能入阴,阴不能涵阳,神不守舍而致失眠。重视"脑为元神之腑"的理论,且因督脉入络脑,夹脊穴为五脏六腑之气转输、流注之处,杜教授多强调从脑、督脉以及夹脊穴论治失眠,为针刺治疗失眠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李志道,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师源针灸世家,业擅针砭,熔铸古今,笔耕不辍,从事临床、教学、科研近五十个春秋,学验颇丰,良著诸多。学生不才,得其教诲,积水成渊,以升量石,医门拾贝,点滴成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关于十二经脉流注与五腧穴气血流注学说中所存在的矛盾,笔者管见如下。1 产生有先后早在汉墓出土的《帛书》中,已有十一经脉的记载,而且全为向心性分布,是经络学说体系的雏形。在经脉命名上以手足为始,延至今日,充分说明古人对经脉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及血清 IL - 1β含量的影响。方法 以热凝法阻断一侧大脑中动脉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采用放免法测定大鼠脑组织及血清 IL - 1β含量。结果 脑缺血后 3- 4 8h,脑组织 IL - 1β含量均较正常组和同时段假手术组显著升高 (P<0 .0 1) ,6 h达高峰 ;针刺治疗后 ,6 h到 4 8h脑组织 IL - 1β含量较同时段缺血组显著降低 (P<0 .0 1) ,但仍明显高于同时段假手术组和正常组 (P<0 .0 1或 P<0 .0 5 )。各组动物血清 IL - 1β含量无明显改变。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能抑制缺血区脑组织 IL - 1β的合成和分泌 ,从而减轻由 IL - 1β引发的一系列脑缺血损害 ,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调神疏肝针法治疗郁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观察调神疏肝针刺法治疗郁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中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选择110例郁证患者,随机分为调神疏肝针刺法组50例、传统针刺对照组及西药百忧解对照组各30例.应用国际公认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表(SDS)、心理卫生自评表(SCL-90)量表积分法,对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调神疏肝针刺法组治愈34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1例.其痊愈率69.4%及总有效率98.0%明显优于传统针刺组(痊愈率48.3%,总有效率89.7%),而与西药百忧解组疗效(痊愈率64.0%,总有效率96.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调神疏肝针刺法治疗郁证与西药百忧解有相同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通过总结近年来关于针刺和中药汤剂治疗丛集性头痛的临床资料,指出目前的研究现状和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上强调采取统一的诊断标准,疗效标准和临床研究相结合,以便于客观地证明针刺、中药汤剂对丛集性头痛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调神舒肝针刺法对郁证患者抑郁、焦虑状态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001-03/2002-09在天津中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针灸部病房及门诊就诊的郁证患者72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针刺组40例,对照组32例。对治疗方法选择均获患者或监护人知情同意。①针刺组治则为调神疏肝,针刺穴位:内关、人中、三阴交、百会、印堂、太冲。内关:施捻转提插相结合泻法。人中:雀啄手法,致眼球湿润为度。百会: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印堂: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三阴交:施捻转提插补法。太冲:捻转提插泻法。②对照组常规针刺,取穴:肝腧、期门、阳陵泉、神门、间使。根据辩证或补或泻,或平补平泻。患者就诊时和治疗1个月后填写抑郁自评量表(20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1~4分表示很少有到绝大部分时间有该项症状。但项目2,5,6,11,12,14,16,17,18,20为反评题,按4~1计分。测试时间范围为最近1周。20个项目评分相加得总分,超过41分为阳性)、Zung焦虑自评量表(20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1~4分表示很少有到绝大部分时间有该项症状。但项目5,9,13,17,19为反评题,按4~1计分。测试时间范围为最近1周。20个项目评分相加得总分,总分乘以1.25后取整数即得标准分,标准分超过50分为阳性)来客观评估抑郁、焦虑状态及严重程度。抑郁严重指数=总分/80;焦虑严重指数=标准分/80。结果:72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总分比较:针刺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显著降低33.40±7.71,52.70±6.80,39.58±8.50(t=7.91,7.61,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严重指数比较:针刺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显著降低0.40±0.07,0.66±0.09,0.48±0.10(t=7.32,7.14,P<0.05)。③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标准分比较:针刺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显著降低27.96±8.35,47.21±5.73,36.00±4.54(t=7.82,7.56,P<0.05)。④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严重指数比较:针刺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显著降低0.34±0.09,0.59±0.07,0.45±0.05(t=7.26,7.09,P<0.05)。结论:针刺能改善郁证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而调神舒肝针刺疗法从郁证的病因入手,干预效果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8.
针刺内关穴对心肌梗死模型大鼠缺血区微血管功能的干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肖延  杜元灏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1):1582-1583
目的:研究针刺内关穴对心肌梗死后缺血区微血管功能的干预结果。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血管内皮素(ET)和化学比色法测定一氧化氮(NO)以反应微血管的舒缩功能,结果:结扎冠脉后2h缺血心肌ET水平升高(P<0.01),2d时ET进一步升高(P<0.01),1周以后逐渐接近正常水平(P>0.05);针刺组在2h,2d时ET汪洋显降低(P均<0.01),1周以后,与模型组无显差别(P均>0.05)。同时,缺血心肌NO水平在2h,2d,1周时显降低(P均<0.01),两周时接近正常水平(P>0.05);针刺组在前3个时相上较模型组升高(P<0.05,或P<0.01),两周时模型组比无显差异(P>0.05)。结论:针刺内关穴在心肌梗死早期可调节ET和NO的病理性改变,改善缺血区微血管的舒缩功能,缓解脉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9.
调神益肾针法对更年期大鼠雌激素效应器官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调神益肾针法对更年期雌性大鼠外周经典效应器官--阴道、子宫形态功能活动的影响。方法:用巴氏染色观察阴道脱落细胞,用苏木精-伊红染色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观察子宫组织结构。结果:调神益肾针法能使原停留在间情期的更期大鼠重新出现典型的动情期阴道细胞涂片,子宫内膜萎缩性变化有所减轻,腺体增多,腺上皮细胞功能活跃。结论:调神益肾针法可改善雌激素效应器官异常的形态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10.
对应取穴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取穴的规律性需要进一步的认识。笔者根据“巨刺”“缪刺”古代刺法,结合前人“圆运动”理论和对应取穴思路及个人临床经验,绘制对应取穴同心圆,形成四个同心圆(对应环):手-足-头(尾);腕-踝-颈;肘-膝-剑突;肩-髋-会阴。通过基于圆理论的对应取穴法可缩小取穴范围,提高穴位选择的目的性,并能拓展身体部位的对应治疗功能,为临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