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对BALB/c小鼠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乙肝表面抗原(HBsAg)对BALB/c小鼠的某些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源、CHO和酵母HBsAg分别免疫BALB/c小鼠,于免疫后不同时间制备脾脏单个核细胞(MNC),测定MNC对刀豆蛋白(ConA)和细菌脂多糖(LPS)的增殖反应性;采用绵羊红细胞(SRBC)作为致敏原,测定不同HBsAg免疫小鼠后迟发性超敏反应(DTH)的发生程度.结果不同来源HBsAg对ConA或LPS刺激的反应指数(SI)表现出不同的时间曲线,一般于免疫20?d和25?d时显著升高,其中血源HBsAg较高,酵母较低.H.M.-HBsAg在免疫5?d时即显出较高的SI值.CHO-HBsAg对SRBC诱导的DTH反应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不同来源HBsAg诱导细胞免疫反应的类型和程度存在差异,CHO细胞来源的HBsAg对TH1细胞介导的DTH反应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Ab)阴性,HCV-RNA阳性血清建立体外感染肝细胞模型.方法 HCV Ab阴性,HCV-RNA阳性的窗口期血清与人肝细胞共同培养,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共聚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等方法检测细胞内HCV核酸复制、蛋白质表达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细胞与病毒共同培养7~45 d,细胞内和/或培养上清中可间断检出HCV正、负链RNA;细胞浆内有HCV 核心和NS3抗原的表达;细胞超微结构有改变,并于感染后第24天时观察到类似病毒样颗粒.结论 窗口期血清中的HCV能在人肝细胞7701中复制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3.
不同来源乙肝表面抗原的细胞免疫学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不同来源乙肝表面抗原诱导CD8 抗原特异性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反应(CTL)的差异及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 ,从而对各种来源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的免疫原性有更充分的评价。方法 不同来源HBsAg分别免疫BALB c小鼠 ,于免疫后不同时间制备脾脏单个核细胞 (MNC) ,再以相应的HBsAg体外刺激 ,酶联免疫方法 (ELISA)测定细胞因子分泌水平 ;以Na2 5 1CrO4标记靶细胞 ,测定CTL反应活性 ;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T细胞亚群。结果 HM HBsAg免疫小鼠 10d后的脾细胞产生IFN γ水平最高 ,而在免疫后 2 0d和 2 5d ,IL 2的水平显著高于其它各组 ,CD3 分子脾淋巴细胞显著高于其它各实验组 (P <0 .0 5) ;plasma HBsAg免疫小鼠的脾淋巴细胞产生IFN γ和IL 2水平较低 ,但在免疫 2 5d对P815 HBs的杀伤性最强 ;HM HBsAg和SSC HBsAg免疫后CD4 CD8- 脾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增高 (P <0 .0 5) ;CD4- CD8 细胞所占百分比各组间及与空白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不同来源HBsAg诱导的细胞免疫反应类型和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4.
用抗-HGV抗体酶联免疫试验法(EIA)和HGVRT-nPCR方法分别检测100例正常献血员血清和49例非甲~戊型肝炎患者血清。结果:在100例健康献血员中,两法的符合率为94%,但在49例非甲~戊型肝炎患者中,两法的符合率仅为63.3%。提示抗-HGVEIA法可用于献血员的筛查,但诊断HGV感染应同时应用抗HGVEIA和HGVRNART-nPCR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观察一种新型重组 (汉逊酵母 )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的人体安全性、抗体应答和母婴传播阻断效果 ,在开封市筛选 6~ 9岁乙肝病毒 (HBV)感染指标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与抗体 (抗 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抗 HBc) ]均阴性的健康儿童 2 0名 ,按 0、1、6个月程序接种 1批重组 (汉逊酵母 )乙肝疫苗 ,观察不良反应。完成 3针免疫观察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后 ,选择 348名 6~ 9岁HBV感染指标阴性儿童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接种 1批重组 (汉逊酵母 )乙肝疫苗 ,进一步观察不良反应和抗体应答。筛选 4 5名怀孕期间HBsAg、乙肝病毒e抗原 (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并以 4 1名怀孕期间HBsAg阴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和 5名母亲HBsAg阳性、HBeAg阴性的新生儿作为对照 ,按 0、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该乙肝疫苗。结果显示 :所有接种的儿童和新生儿 ,免疫后无 1人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 348名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中 ,除 5人次发热反应在 38 1℃~ 38 5℃外 ,体温升高均≤ 38℃。所有发热反应者和个别头痛者均在 1d内恢复正常。儿童接种 3批疫苗 ,第 1针免疫后 7个月时抗体阳转率分别为 98 2 5 % ( 112 / 114 )、10 0 0 0 % ( 10 7/ 10 7)、99 2 1% ( 12 6 / 12 7) ;抗体几何平均滴度 (GMT)分别为35 1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免疫小鼠诱导细胞免疫应答的特点,制备一批细胞免疫应答检测用参考品,规范乙型肝炎疫苗细胞免疫实验条件和操作。方法背部皮下分别免疫小鼠(BALB/c,H-2^d)0.5、1、2、4和8鹏的HBsAg,于免后7d,检测小鼠脾单个核细胞(MNC)体外刺激诱生IFN-γ的水平。分别免疫小鼠2、4μgHBsAg,免后7d,检测MNC分泌IFN-γ水平。结果1μg组可检测小鼠IFN-μ阳转;免疫剂量与IFN-γ阳转率存在剂量效应关系(r=0.951,P=0.049),IFN-γSFC与免疫剂量也存在剂量效应关系(r=0.996,P=0.000)。2μgHBsAg组IFN-1阳转率在50%-75%之间;4μg组IFN-γ阳转率均为75%。结论制备一批乙肝疫苗细胞免疫参考品,用于规范疫苗诱导细胞免疫应答的方法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母亲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婴儿,应用国产重组乙肝疫苗(酵母)常规接种后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应答状况及其特征。方法在河南省开封市筛选母亲HBsAg阴性的7~24月龄婴幼儿8 093例,按0、1、6个月程序接种5μg国产重组乙肝疫苗(酵母),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抗-HBs,对<10mIU/ml者的性别、城乡、不同月龄等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 970例7~10月龄婴儿中,56例抗-HBs<10mIU/ml,无应答率为1.89%。其中1 911例城市婴儿中7例无应答(0.37%),1 059例农村婴儿中无应答者49例(4.63%),城乡婴儿抗-HBs无应答率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66.87,P<0.01),不同性别婴儿抗-HBs无应答率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城乡婴儿抗-HBs无应答率的差异与疫苗管理及接种质量综合评估呈显著负直线相关。婴儿11~24月龄间抗-HBs下降速度快,至22~24月龄时,已有15.53%抗-HBs阴转,较7~10月龄时增加8.22倍。结论母亲HBsAg阴性的婴儿常规接种5μg国产重组乙肝疫苗(酵母)后,抗-HBs无应答率为1.89%。城市低于农村。全程免疫后婴儿抗-HBs的下降速度快,提示应加大新生儿期疫苗的剂量,重组乙疫苗(酵母)可由5μg/剂提高到10μg/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和汉逊酵母菌表达的乙肝表面抗原(rHBsAg)诱导动物和人体细胞免疫应答的动态变化.方法 应用不同剂量rHBsAg免疫小鼠(BALB/c,H-2d),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小鼠脾单个核细胞(MNC)体外刺激诱生IFN-γ的水平;单剂rHBsAg免疫后不同时间检测MNC、CD8+T淋巴细胞产生IFN-γ水平;同时测定免疫后不同时间细胞毒T淋巴细胞反应(CTL)活性;检测免疫单剂和多剂乙肝疫苗后小鼠MNC分泌IFN-γ、IL-2、IL-5和抗-HBs抗体水平;对乙肝感染标志阴性的4名成年人按0、1、2个月程序接种乙肝疫苗,检测免疫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D8+T淋巴细胞分泌IFN-γ、IL-2和IL-4水平以及抗体动态.结果 应用ELISPOT法,汉逊rHBsAg免疫小鼠7 d时,可检测到IFN-γ应答,14 d时达到高峰;CTL在免疫后7 d时可检出,峰值位于28 d.在1~8μg免疫剂量范围内,MNCs IFN-γ免疫应答与剂量呈显著正相关(阳转率:Υ=0.951,P=0.049<0.05;SFC:Υ=0.996,P=0.000<0.05),在1~4 μg免疫剂量范围内,CD8+T淋巴细胞的IFN-γ与剂量也呈显著正相关(Υ=0.999,P=0.025<0.05);三剂乙肝疫苗免疫小鼠诱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水平均显著高于单剂(P值均<0.05);成年人接种汉逊乙肝疫苗后不同个体间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的模式不同,IL-2、IL-4应答与个体抗体滴度有关.结论 用ELISPOT法成功测定了汉逊HBsAg免疫小鼠后不同淋巴细胞的细胞免疫剂量效应和CTL时间动态变化,并分析了成年人的细胞免疫应答特点,为规范疫苗细胞免疫评价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HBV/HCV/HIV联合核酸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 使用Abbott Architecti2000化学发光检测盒对534份血浆样品进行血清学检测,Roche COBAS AmpliPrep/COBAS TaqManHBV Test试剂定量检测分别与2种联合核酸检测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81份HBsAg、HBeAg、抗-HBc 3项均阳性样品联合核酸检测均为HBV阳性,200份HBsAg阴性的样品中联合核酸检测试剂分别有11、19份检测为HBV阳性.HBV DNA定量检测>500 IU/ml的193份样品联合核酸检测试剂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6.9%、94.3%,117份样品<500 IU/ml阳性符合率分别为40.2%、45.3%,151份HBV DNA阴性样品联合试剂阴性符合率为99.3%、96.0%.结论 中国人群中存在一定比例低载量HBV携带者,联合核酸试剂作为献血员筛查的补充方法 在提高血液及其制品使用的安全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窗口期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样品抗原检测意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窗口期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样品检测核心总抗原(HCVcAg Trak—C)意义进行评价,考核国外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检测试剂盒的质量及可能的用途。方法用该试剂对8649份自然供血员及566份HCV可疑感染者血清进行核心总抗原检测,分析抗原的分布情况。与抗体试剂(Anti—HCV)、游离抗原(HCV free Ag)试剂、核酸(HCV RNA)试剂进行比较。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筛出157份核心总抗原和抗体同时阳性血清,抗体阴性而总抗原阳性血清5份。利用RNA试剂检测这5份血清HCV RNA阳性。利用HCV free Ag试剂检测这9215份血清,发现两份HCV游离核心抗原阳性血清,其中一份为抗原和抗体同时阳性血清,RIBA检测确证这份血清产生的是核心区抗体。另外一份为单独游离核心抗原阳性血清。结论由于检出了HCVcAg单独阳性的窗口期样品,认为利用HCV抗体试剂对血液进行筛查的同时,使用HCVcAg做必要的补充实验,可以减少因窗口期造成的漏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