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研究胸椎骨折术后长、短节段内固定系统在矢状面矫形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04-06-2012-06期间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胸椎骨折145例,根据采用内固定节段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采用长节段内固定系统治疗胸椎骨折)75例,对照组(采用短节段内固定系统治疗胸椎骨折)70例,全部病例经过6~36个月的随访,术后对其骨折椎体进行矢状面矫形的统计,采用JOA评分等指标,采用SPSS 15.0进行统计。结果采用长节段后路系统治疗胸椎骨折的观察组与短节段固定对照组在术后矢状面矫形的恢复上有显著差异,术后JOA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长节段固定手术治疗胸椎骨折的临床预后满意,大部分随访表明无需再次进行前路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微粒骨嵌压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5月~2007年1月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58例,采用后路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根据植骨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行椎间嵌压植骨,对照组30例采用椎旁横突间植骨。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2.8%,对照组优良率70.0%。58例术后随访4~19个月,平均12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优良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后路椎体间微粒骨嵌压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较椎旁后外侧横突间植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应用药物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52例,其中26例应用玻璃酸钠(sodium hyaluronate,SH),山东正大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进行膝关节腔注射,40例得到0.5 a随访,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4年6月—2005年6月我院骨科门诊收治OA患者52例,全部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推荐的OA标准[1],并排除畸形及炎症。将其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SH,对照组用醋酸泼尼松龙关节腔注射。治疗不满1个疗程者不在其中。符合标准者40例,治疗组19例,对照组21例。1·2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双下肢伸直,膝关节放松。进针点选择髌骨…  相似文献   
6.
1 病历介绍 患者,女,37岁.因右肩部包块30余年,增大伴头痛4 a余于2005年12月1日入院.患者于出生后发现无明显诱因下右肩部出现肿块,当时较小,无明显疼痛,未做特殊处理,近4 a来患者觉肿块明显增大,无明显疼痛,曾在外院诊断为血管瘤,未做特殊处理,现包块逐渐增大,并出现胀痛及头痛,用力活动手臂后出现右手轻度肿胀及麻木.门诊予以细胞穿刺,病理报告:纤维血管源性肿瘤,倾向良性.  相似文献   
7.
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四肢骨折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探讨手术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 分别采用自体髂骨及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四肢骨折500例,对两种植骨方法 术后患者恢复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种方法 在术后Palev评分、骨折愈合时间上无明显差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同种异体骨治疗四肢骨折效果明确,但需要重视术后并发症,排斥反应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新型持骨器     
传统的三爪持骨器,有以下不足:①置入困难,创伤大,骨折愈合慢。三爪的置入是从骨折处一旁置入,在肌肉丰厚的切口,必须剥离较多软组织方能置入,因而软组织剥离多,局部血供破坏大,骨折愈合慢。②周定不稳。三爪对骨折端的固定是环形或点状固定,且受力不在同一平面,固定不稳,抗成角、抗旋转能力差。③内固定钢板置放不便。要维持骨折端良好对位和钢板置放准确并拧紧三爪,很容易顾此失彼。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CT三维重建个性化设计猪股骨髋关节假体与骨髓腔接触率的定量研究。方法选择猪股骨,拍摄实验前正侧位,双斜位片,再运用CT进行横断面扫描,获得CT数据后三维重建。基于CT三维重建数据,运用机器人磨削个性化假体,使其成为与髓腔完全匹配的定制假体。匹配后,拍摄实验后正侧位片,计算定制假体与髓腔接触的骨皮质或者骨松质的表面积以及接触率。结果通过计算,个性化假体近端表面与骨髓腔直接接触率为90.8%,与医疗机器人辅助扩髓组获得的假体表面与骨髓腔直接接触率相近,远较传统手工扩髓组获得的假体近端表面与骨髓腔直接接触率高。结论基于CT三维重建个性化股骨假体与猪股骨髓腔初始固定直接接触率为90.8%,可获得良好的接触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人工骨水泥型股骨头置换合并可吸收丝线捆扎术与其他方法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的疗效,前瞻性评价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108例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合并可吸收丝线捆扎术,对照组采用其他方式治疗。结果108例患者得到平均2 a的随访。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工骨水泥型股骨头置换合并可吸收丝线捆扎术将成为治疗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