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38篇
  免费   2191篇
  国内免费   1242篇
耳鼻咽喉   308篇
儿科学   473篇
妇产科学   185篇
基础医学   1751篇
口腔科学   390篇
临床医学   4922篇
内科学   3123篇
皮肤病学   328篇
神经病学   1075篇
特种医学   133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2838篇
综合类   10102篇
预防医学   4432篇
眼科学   459篇
药学   4210篇
  46篇
中国医学   4139篇
肿瘤学   949篇
  2024年   280篇
  2023年   963篇
  2022年   1090篇
  2021年   881篇
  2020年   860篇
  2019年   979篇
  2018年   950篇
  2017年   605篇
  2016年   776篇
  2015年   876篇
  2014年   2001篇
  2013年   1634篇
  2012年   2077篇
  2011年   2139篇
  2010年   2094篇
  2009年   1896篇
  2008年   1914篇
  2007年   1833篇
  2006年   1728篇
  2005年   1495篇
  2004年   1440篇
  2003年   1284篇
  2002年   1061篇
  2001年   1184篇
  2000年   943篇
  1999年   878篇
  1998年   685篇
  1997年   649篇
  1996年   679篇
  1995年   597篇
  1994年   524篇
  1993年   419篇
  1992年   447篇
  1991年   350篇
  1990年   354篇
  1989年   367篇
  1988年   319篇
  1987年   282篇
  1986年   243篇
  1985年   204篇
  1984年   183篇
  1983年   160篇
  1982年   137篇
  1981年   110篇
  1980年   98篇
  1979年   49篇
  1978年   30篇
  1959年   41篇
  1958年   36篇
  1957年   2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溶质载体蛋白(SLC)及其受体趋化因子受体7(CCR7)与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I期NSCLC患者12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淋巴结微转移情况分为对照组92例和转移组3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通过根治术切除病灶,通过免疫组化方式检测病灶中SLC7A11及CCR7含量,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及影像学检查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SLC7A11及CCR7与淋巴结微转移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建立ROC曲线分析两者及其联合检测对NSCLC患者微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SLC7A11及CCR7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转移组患者病灶直径、支气管受累及TL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灶直径(OR=49.254,95%CI=11.062~507.604)是影响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LC7A11(OR=8.622)及CCR7(OR=8.709)表达水平是影响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独立因素(P<0.05)。SLC7A11、CCR7及联合诊断对NSCLC淋巴结微转移具有较好的检测价值(均P<0.05)。联合检测特异度显著高于 SLC7A11及CCR7单独检测(2=7.292,15.125;均P<0.01)。结论 SLC家族的中SLC7A11及其受体CCR7与NSCLC患者微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正>先兆流产是孕妇早期常见临床病症之一,早期先兆流产如不能及时进行有效干预,后期会导致出血、盆腔感染,严重者发展为难免流产,导致妊娠终止。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推行,女性平均生育年龄有所升高,高龄是先兆流产的高危因素。不明原因的流产可能与黄体功能不全难以维持正常妊娠有关,给予黄体支持与孕激素补充,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1])。中医药治疗先兆流产可因人而异,整体调节,能够弥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地黄叶总苷胶囊联合低剂量雷公藤多苷治疗肾移植术后蛋白尿的疗效。方法将55例接受肾移植并于术后出现蛋白尿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7例常规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并给予雷公藤多甙片0. 5 mg/(kg·d)口服,3次/d,连续服用8周;观察组28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服地黄叶总苷胶囊,0. 4 g(2粒)/次,2次/d,连续服用8周。观察2组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并随访治疗12周后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2组治疗12周后的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 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但2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结论地黄叶总苷胶囊联合低剂量雷公藤多苷治疗肾移植术后蛋白尿的疗效要明显优于单用雷公藤多苷治疗,且用药不良反应未显著增加,安全性高,两药联合可以作为肾移植术后蛋白尿的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钙代谢平衡实验推算我国北方青少年钙的适宜摄人量。方法将北京怀柔区304名13~15岁青少年分为 4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另外三组每天补充含钙量分别为300 mg,600 mg,900 mg的奶粉。连续补钙1年后,从每个组男、女 生各随机抽取4人,共32人,进行钙代谢实验。实验期共6天,收集研究对象在实验期间内摄人的饮食、排出的尿液和粪便,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钙含量。结果研究对象钙的表观吸收率为63.2 %,男生为67.4 %,女生为58. 7 %,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部研究对象的钙储留量为770 mg/d时达到平台期(男生为790 mg/d,女生为600 mg/d),对应的最低钙 摄人量为1400 mg/d(男生为1320 mg/d,女生为1200 mg/d)。结论为满足钙储留量的增长以及使机体保持较高的钙吸收 的需要,建议青春期少年要保证每日能摄人800 mg -1000 mg的钙。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酸浆种质资源分布情况。方法直接到酸浆种质分布区域调查收集种质材料,用GPS仪精确定位采样点的地理位置,测定经纬度和海拔高度,对于所采集的每一份种质样本做好详细的记录。结果共进行考察点为95个,其中收集到了酸浆种质的采集点为63个,采集点主要集中在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结论酸浆的分布广泛,适应性强,东北三省的酸浆的种质资源非常丰富,根据实地调查,依据宿萼及果实的形态差异,可以划分为多个种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与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手足口病患儿诊断中所发挥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诊治的手足口病患儿200例作为检测对象,设定为研究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儿童200例进行对照检测,设定为对照组,对比两组SAA、CRP相关指标,研究组患儿不同严重程度的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患儿的SAA、CRP、SAA/CRP比值数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随着疾病严重,研究组患儿的SAA、CRP、SAA/CRP的数据不断上升.结论:SAA和CRP是小儿手足口病的重要检测指标,发病后患儿的指标水平明显提升,根据数值可评估患儿疾病的严重程度,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均发挥了重要价值,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寻常痤疮(以下简称痤疮)是全球最常见的皮肤疾病之一。采用A型肉毒毒素、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ADSCs)和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治疗痤疮,其方法较新,疗效较好。A型肉毒毒素通过抑制胆碱能神经末梢的乙酰胆碱释放,从而抑制皮脂腺皮脂的分泌。ADSCs可以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分化,同时抑制辅助性T细胞17亚群(T helper 17 cells, Th17 cells)的功能,控制炎症反应。CGF富含多种生长因子、CD34~+细胞和纤维蛋白骨架,可以促进组织修复再生。每一种治疗方法对痤疮形成的不同病理生理机制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为痤疮的治疗提供了较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脑电图在诊断结核性脑膜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以及脑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电图异常率为82.25%,其异常率与患者的意识障碍、脑脊液成分异常、颅内压升高等临床表现呈相关性,脑电图的变化与患者病情变化存在平行发展关系。结论:多数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电图检查结果表现异常,脑电图检查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以及预后评价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究四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的特点及其耐药情况。方法:抽取2017年11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四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82例资料,统计其临床采集标本中细菌培养、鉴定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不同标本中分离病原菌谱的特点分布及其对15种抗菌药物的体外耐药情况。结果:82例患者标本中分离出致病菌87株,主要来自痰液(49株)、尿液(17株)、伤口分泌物(13株)等标本中,导致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为最强,其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为最弱;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唑林的耐药性为最强,而其对美罗培南的耐药性为最弱。结论:四肢骨折内固定患者术后发生感染致病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为最常见,多数致病菌为多重耐药菌,且对临床常使用的抗菌药物均由较高的耐药率;建议临床对术后感染患者尽早采集标本做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以确保其用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