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疾病病人的疲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维度疲乏量表、呼吸困难量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00例间质性肺疾病病人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间质性肺疾病病人疲乏的因素。[结果]间质性肺疾病病人总体疲乏得分为(58. 68±13. 61)分。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睡眠指数、呼吸困难程度、焦虑水平是间质性肺疾病病人疲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间质性肺疾病病人疲乏处于较高水平,可通过改善病人睡眠和呼吸困难程度、降低病人焦虑水平改善病人的疲乏现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接纳与承诺疗法(ACT)联合配偶同步认知疗法对间质性肺病患者心境障碍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间质性肺病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采取ACT疗法联合配偶同步认知疗法。统计两组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心境障碍焦虑(SAS)、抑郁(SDS)、自我效能(GSES)、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结果 (1)心境障碍:两组干预1个月后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自我效能:两组干预1个月后GSE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3)自我管理能力:干预1个月后,两组自我管理认知、饮食管理、疾病应对、运动管理、环境管理、资源利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4)生活质量:干预1个月后,两组SGRQ量表症状、活动能力、对生活的影响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CT疗法联合配偶同步认知疗法用于间质性肺病患者,可显著减轻心境障碍,强化自我效能,还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多巴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10只设为正常对照组,16只帕金森病模型为模型对照试组,26只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给予银杏叶提取物,应用银杏叶提取物前后的黑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丙二醛、黑质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大鼠腹侧被盖区、损毁侧黑质致密部的黑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黑质内丙二醛明显高于对照组,黑质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试验组大鼠应用银杏叶提取物后腹侧被盖区、损毁侧黑质致密部的黑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黑质内丙二醛明显降低,黑质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明显升高。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抑制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减少,对帕金森病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吸氧是目前解决患者缺氧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心供氧装置的广泛应用为氧疗带来了极大便利。但临床工作中经常出现插拔吸氧管情况,如连接管路和呼吸机调试时,需进行呼吸机和氧气管的切换;进行雾化治疗时,需进行吸氧管与雾化管路的切换;根据患者需求,有时还会进行面罩和鼻导管的切换;因为加床现象,导致床旁中心氧源接头无法满足需求等。在前三种情况中,因中断吸氧而有可能导致某些患者血氧下降,病情加重,反复插拔更换氧气管路易导致氧气表头接口处产生松动而产生漏气。同时由于医院病房标准设计为1张床1个中心氧源接口,如为增加中心氧源,需要病房重新施工,一方面影响患者的治疗,一方面工程浩大,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资源浪费。以上情况提示只提供一个氧源是不够的,需要把1个氧源分成2个甚至更多的氧源。为解决上述问题,我科研制了一种中心供氧Y形管,临床试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减少胃残余量监测频率对经鼻肠内营养患者喂养并发症及摄入热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内科ICU、呼吸ICU、急诊ICU住院并接受机械通气及经鼻胃管持续肠内营养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试验组在启动肠内营养后第12小时监测1次胃残余量,之后每天在相同的时间点监测1次,对照组每4 h监测1次胃残余量,两组均从启动肠内营养时开始,观察、记录至入住ICU第7天,比较两组的喂养并发症及入住ICU第7天摄入热量。结果 试验组及对照组各52例完成研究。试验组在入住ICU 7 d内呕吐发生率及胃残余量最大值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鼻胃管堵塞。入住ICU第7天试验组摄入热量高于对照组(Z=-2.107,P=0.035)、试验组摄入热量达标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χ2=6.62,P=0.0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降低胃残余量监测频率为1次/d可在不增加喂养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下,提高患者入住ICU第7天的摄入热量达标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究基于知信行模式的3H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COPD合并抑郁症患者9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知信行模式的3H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HAMD评及S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者上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临床症状及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临床症状及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较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知信行模式的3H护理可改善COPD合并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