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4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辨证施护胆系结石病 1 74例 ,收效较好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74例中 ,男 41例 ,女 1 3 3例 ,年龄 2 0~ 3 0岁 1 9例 ,3 1~ 40岁 5 1例 ,41~ 5 0岁 3 8例 ,5 1~ 6 0岁 42例 ,6 1岁以上 2 4例。患病 2 5年以上 7例 ,2 0~ 2 4年 1 3例 ,1 5~ 1 9年 1 3例 ,1 0~ 1 4年 2 9例 ,5~ 9年 2 8例 ,1~ 4年 46例 ,1年以下 3 8例。1 .2 临床症状 中上腹或右上腹疼痛 1 6 6例 ,恶心1 6 2例 ,呕吐 5 4例 ,纳差 1 71例 ,厌油腻 6 3例 ,嗳气2 7例 ,恶寒 1 3 2例 ,发热 91例 ,黄疸 49例。疼痛发作诱因 :进饱餐 3 4例 ,进高脂…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分布及不同来源的ESBLs耐药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应用WHONET5.3和EXCEL软件分析细菌分布和耐药性。结果我院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从1999年的14%和15%上升为2003年的30.1%和34.5%;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在血中分别为30.2%和30.4%;在21~30岁年龄组中肺炎克雷伯菌发生ESBLs最高占34.8%,产ESBLs大肠埃希菌在81~90岁年龄组中分离率最高为36.7%;门诊患者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分别为19.8%和14.0%;住院患者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分别为26.6%和31.6%,在住院患者中ICU的发生率最高为43.5%和52.4%;血液标本中大肠埃希菌一旦产生ESBLs与呼吸道标本和尿标本中产生的ESBLs大肠埃希菌对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差异无显著性;尿路标本中的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85.0%,65.2%)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6.6%,29.4%)耐药性不同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别不大。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ESBLs发生率逐年增加,这些产ESBLs菌分布在不同病区的各种标本中,临床及时了解它们耐药特点和变化趋势对合理的应用抗菌药物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的病原菌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分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病原菌分布,为临床诊治CRBSI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本院2002年1月~2004年8月,静脉导管培养阳性的261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病原菌和污染菌的分离情况及CRBSI的确诊与非确诊病例。结果261例患者中88例为CRBSI的确诊病例(33.72%),173例(66.28%)为非确诊病例;确诊病例主要来源于外科病房(63例,其中外科重症监护病房41例)、内科病房(12例)、老年病房(10例)和儿科病房(3例);病原菌分离率前4位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15.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4.8%)、铜绿假单胞菌(11.4%)和白色念珠菌(9.1%);主要的污染菌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酿脓链球菌、微球菌属和革兰阳性杆菌。结论了解CRBSI的常见病原菌分离情况有助于CRBSI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调查某三级甲等医院1994~2003年铜绿假单胞菌对五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与这些药物的年用量,探讨用药量和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对1994~2003年5种抗生素的年用药频度(DDD s)与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0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对5种抗生素的耐药率逐年增长,而且耐药率增加均大于12.5%。亚胺培南和环丙沙星用量与铜绿假单胞菌对这两种药物耐药率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与该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也有相关性。结论:亚胺培南和环丙沙星的年用量不仅与铜绿假单胞菌对这两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其呈显著正相关,并且与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也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 ,2 8岁。因两耳垂下肿瘤 5d伴胸骨后不适 1d来院求诊 ,门诊留观治疗。患者自诉 5d前无明显诱因下 ,觉两耳垂下肿痛 ,第 2d发热 ,T 3 8℃ ,未服药体温降至正常 ,不伴头痛、咽痛、鼻塞流涕及咳嗽、咯痰、气急等 ,不伴呕吐、腹痛腹泻 ,后渐觉两耳垂下肿大 ,昨天开始感到胸骨后隐痛不适 ,不伴心悸、胸闷、气急。体检 :T 3 6 8℃ ,P 78次 min ,R 2 0次 min ,BP 14 10KPa,神清 ,一般情况可 ,巩膜无黄染 ,双耳垂下可及肿大的肿块 ,质软 ,轻触痛 ,咽充血 ,扁桃体Ⅰ度肿大 ,腮腺口无分泌物 ,双肺呼吸音清 ,HR齐 ,第 1…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肝素诱导体外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沉淀(Heparin-induced Extracorporeal LDL-LP(a)-fibringen Precipitation,HELP),在治疗难治性高脂血症中的疗效。方法采用HELP系统治疗226例难治性高脂血症患者,检测治疗前后血脂水平,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健康宣教。结果 所有患者均能良好耐受HELP治疗,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下降了30%~50%,对高密度脂蛋白(HDL)影响不大。结论HELP系统对治疗难治性高脂血症,不仅安全而且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全面评估我院使用多年的PET仪的性能参数,保证图像质量以及性能参数的稳定。方法:参考美国国家电气制造商学会(NEMA)布的PET性能测试NEMA NU2—1994标准。使用NEMA标准圆柱模型、18F放射源、18F和68Ge的柱源。结果:草拟了一套性能测试方案和日常质量控制方案。结论:这套方案对PET仪的性能测试和日常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和方法步骤,这些将能更好地保证PET仪的图像质量及性能参数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与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对110株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琼脂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110株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判定联合效应。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与米诺环素联用后,其MIC50显著降低,FIC指数分布:FIC≤0.5占53%,0.52为0;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左氧氟沙星联用后,其MIC50显著降低,FIC指数分布:FIC≤0.5占59%,0.52为0。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无论是与米诺环素还是与左氧氟沙星联用,对多药耐药的鲍氏不动杆菌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并以协同作用为主,无关作用较少,无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9.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体外联合药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左氧氟沙星(组1)、多黏菌素B与利福平(组2)联合应用,对43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效应。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单独应用和最佳组合效应时的MIC值,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判定联合抑菌效应。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左氧氟沙星、多黏菌素B与利福平联合应用后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均有显著降低(P<0.01),根据FIC指数分布,表现协同作用的分别为65.1%和93.0%;相加作用的分别为32.6%和7.0%;无关作用的分别为2.3%和0;无拮抗作用。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左氧氟沙星、多黏菌素B与利福平联合应用,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作用以协同和相加为主,特别是多黏菌素B与利福平联合应用显示了良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分别测定了55例神经外科患者及正常人头发中微量元素硒(Se)的含量。方法:留取被检者枕部近发根处发样,长2cm,经常规清洗,硝酸、高氯酸湿法消化处理.用2,3-二氨基萘荧光法测定硒含量。结果:①正常组(9例):发硒值为0.53±0.15μg/g:②神经经外科非肿瘤组(19例):Se=0.51±0.13μg/g.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0.05);③良性脑瘤组(21例):Se=0.48±0.15μg/g,与正常组及神经外科非脑瘤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④恶性脑瘤组(6例):Se=0.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