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临床上对腹泻样本的检测主要依靠传统的细菌学培养及生化鉴定,操作方法繁琐,检测周期较长,而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探针杂交等及免疫学方法也存在特异性差和灵敏度低等问题[1].  相似文献   
2.
目前,临床上对腹泻样本的检测主要依靠传统的细菌学培养及生化鉴定,操作方法繁琐,检测周期较长,而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探针杂交等及免疫学方法也存在特异性差和灵敏度低等问题[1].  相似文献   
3.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致豚鼠下呼吸道感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致病性。方法 60只豚鼠随机分为生物膜组、浮游菌组和对照组,行气管切开术后分别植入生物膜细菌、浮游态细菌及生理盐水包被的硅胶管,15 d后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支气管及肺组织,测量活菌数,分离细菌并测定生物膜形成能力,观察组织形态改变。结果生物膜组豚鼠下呼吸道慢性感染发生率为66.7%,明显高于浮游菌组(P0.01);生物膜组豚鼠支气管及肺组织可见肺泡腔内纤维渗出,间隔炎性细胞浸润,纤毛上皮增生,黏膜下淋巴细胞浸润;生物膜组豚鼠BALF及肺组织中细菌总数分别为(7.45±0.23)×103 cfu/mL和(6.78±0.36)×103 cfu/g,并分离出能够形成生物膜的铜绿假单胞菌。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是下呼吸道慢性感染的高危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摘要:病原生物学知识点多,内容复杂,不易记忆,且课时有限。本研究试图以教师绘制的思维导图作为学生预习的提纲、课堂笔记的蓝本及课后的复习资料,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型甲型流感病毒(2009H1N1)血凝素(HA)DNA疫苗诱导小鼠产生中和抗体特性.方法 构建2009H1N1或1918甲型流感病毒(1918H1N1)HA蛋白表达质粒2009HA和1918HA,采用25μg或200μg剂量2009HA质粒免疫小鼠,以2009HA或1918HA蛋白为包被抗原,测定小鼠血清中2009HA抗体总量或交叉反应抗体含量,分别用2009H1N1和1918H1N1两种假病毒(pp)测定抗体中和活性.结果 25 μg或200μg的2009HA质粒加强免疫小鼠后,4~16周内两组小鼠血清中2009HA总抗体水平以及对2009H1N1pp的中和抗体滴度相似(P>0.05),都含有与1918HA蛋白交叉反应抗体,对1918H1N1pp的交叉中和抗体滴度相似(P>0.05).结论 小剂量2009HA质粒DNA疫苗能够诱导小鼠产生持久的高水平中和抗体,对于预防新现流感病毒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生物化学》中维生素的定义如下:人体必需、却又无法合成或者合成数量较少,因此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基于这一点,人体(实际上包括所有动物)所需的维生素便只能来自于食物。所以,人类的祖先跟其他动物一起还在丛林和草原上厮混的时候,就必须解决维生素来源的问题。在所有的维生素里面,维生素C又是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各24只。对照组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七氟醚组制作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制模前1 h七氟醚组吸入O2和七氟醚的混合气体,七氟醚浓度维持在2.2%。分别于制模后4、12、24 h测定各组肾组织NOS活性及血清Cr、BUN水平;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肾组织形态结构正常,NF-κB蛋白几乎不表达,NOS活性未升高。模型组及七氟醚组肾组织均出现结构异常;随再灌注时间延长,NF-κB表达增高、iNOS活性增强,血Cr、BUN升高,但七氟醚组明显轻于模型组。结论七氟醚预处理能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表达、降低iNOS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七氟醚预处理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HSP70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每组各三个时相(4、12、24 h).所有大鼠于实验结束时测定肾组织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水平及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肾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I/R组和S组HSP70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与I/R组比较,S组HSP70表达在12 h达到高峰,并且显著高于I/R组;C组NF-κB几乎不表达,I/R组NF-κB表达显著增加(P<0.05),并且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S组再灌注4、12、24 h NF-κB表达显著低于I/R组(P<0.05).与C组比较,I/R组和S组MDA显著升高而SOD显著降低(P<0.05);与I/R组比较,S组SOD显著升高而MDA显著降低(P<0.05);与C组比较,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I/R组和S组BUN、Cr均显著升高;与I/R组比较,S组12、24 h BUN、Cr均显著低于I/R组;S组肾损伤的病理变化较I/R组显著减轻.结论.七氟醚预处理能诱导肾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HSP70的表达增强和提早表达,减弱NF-κB活化,增加肾缺血-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实现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的F蛋白对肝星形细胞生长及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含有HCVf基因的pcDNA3.1-f质粒或pcDNA3.1空载体分别转染肝星形细胞株LX2,G418筛选后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分别命名为LX-f细胞或LX-P细胞,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分泌的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含量.结果 自培养24 h起,LX-f细胞各时间点的增殖率均大于LX-p细胞(P<0.01).培养48 h时,LX-f细胞的Ⅰ型胶原蛋白及Ⅲ型胶原蛋白分泌量分别为(25.89±0.42)ng/ml和(18.21±0.49)ng/ml,明显高于LX-P细胞的(22.65±0.49)ng/ml和(15.29±0.62)ng/ml(P<0.01).结论 HCV的F蛋白能促进肝星形细胞增殖,并上调细胞分泌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诱发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临床上对腹泻样本的检测主要依靠传统的细菌学培养及生化鉴定,操作方法繁琐,检测周期较长,而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探针杂交等及免疫学方法也存在特异性差和灵敏度低等问题[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