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正畸临床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疗程长,患者复诊次数多,多少年以来,国内外无数正畸学 专家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不断有各种各样实验报道,有的已经开始了临床应用。本文介 绍这方面的进展并着重介绍药物在牙齿移动中的研究与应用。 1 牙齿移动的机理   正畸牙齿移动的机理是十分复杂的,目前尚无一种统一公认的理论。牙 周组织对正畸力的反应,有两种可能的控制因素:生物电和血流。由于牙槽骨弯曲产生的电 信号来控制骨的代谢,动物实验揭示:应用低状特的直流电能增加牙齿的移动率。血流是 古典牙齿移动理论,它是通过牙周模内血液改变而产生细胞的变化。据此理论: 持久压力使牙周膜内血流改变,引起牙齿在牙周模间隙移动,在牙周膜张力和压力区域,牙 周膜间隙内血管直径减少或增加迅速产生化学环境的改变。据认为环磷酸腺苷是涉及 细胞活化的化合物;另外前列腺素(PG)在正畸机械力下可被诱导产生,转而刺激破骨细胞吸 收骨;在牙齿移动中还有一种说法“炎症常常与正畸牙齿移动相伴 行,”即使使用轻微的力量,都有牙周膜的损伤,但是能够得到完美的修复,所以我们可以 说,正畸牙齿移动是一种能得到完美修复的病理过程,有人总结机械力可以作为第一信使 , PG起第二信使的作用,CAMP起第三信使的作用。另外一种学说,牙周膜细胞的活化起动是组 织改变的关键和开端,成人和儿童牙周膜细胞数目的差异就解释了对正畸力反应不同的原因 。牙槽骨的改建是组织变化的结果则是另一种学说。骨吸收是破骨细胞积极活动的结果,骨 的吸收和形成是同步的,由成骨细胞产生可扩散的产物来调理破骨细胞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低能量激光对大鼠牙齿移动后保持期骨改建因子的影响。方法:选80只8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除基线组的16只大鼠不加力,其余大鼠在21天主动加力结束后随机分为:基线组、复发组、保持组、复发+激光组、保持+激光组。加力21天后进入保持期,在第2、5、10、15天处死大鼠,提取大鼠第一磨牙周围2mm组织的总RNA,检测骨改建的重要标志基因Runx2、ALP、COLI、Nfatc、Ctsk、MMP9的表达。结果:在保持期的四个检测点,实验组的骨改建因子变化均较基线组有显著差异;复发组的骨改建因子对照保持组呈显著增加趋势;随着时间延长,保持+激光组的成骨与破骨改建因子较保持组显著增高,从第5天开始增加至第10天达到高峰,而后降低;除第5天与MMP9因子外,复发+激光组的成骨与破骨改建因子较复发组显著增高。结论:在大鼠第一磨牙的固定保持过程中,低能量激光的干预增加了骨组织改建因子的表达,加速了牙槽骨的改建,因此可能促进牙槽骨进入稳定期,进而缩短保持时间、促进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隐形矫治中上颌尖牙矩形附件磨损对于尖牙移动的影响,为提高尖牙隐形矫治效率提供参考。方法 用获取的牙齿CBCT扫描数据,建立牙齿模型,并分别与磨损和完整附件组装。当矫治器对牙齿施加2°远中扭转、0.25 mm远中位移、0.1 mm压低位移和0.1 mm伸长位移后,比较磨损和完整附件组牙齿位移、牙周膜应力和牙根等效应力的变化。结果 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牙齿施加远中扭转和伸长位移力时,牙齿最大位移明显减小;磨损附件使牙齿在发生远中平移和伸长位移时,牙齿发生倾斜移动。磨损附件使牙齿受到远中扭转、远中平移、压低和伸长移动时,牙周膜最大主应力和牙根等效应力均减小。结论 附件磨损后会影响牙齿旋转和伸长的移动效率。当附件出现明显的磨损后,应该及时更换新附件,以保证附件能够正常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回顾性总结7例胃肠道脂肪瘤临床资料,主要表现为腹痛和其他消化道症状和消化道出血。术前6例误诊为其他肠肿瘤。7例均行手术切除,均经病理检查确诊。胃肠道脂肪瘤临床少见,且无特异性表现,术前明确诊断比较困难,应予注意。  相似文献   
5.
病例 1 患者男性 ,47岁。因大便带血 2个月于 1 994年 9月 2 1日入院。无腹痛、腹泻及其它不适。查体 :直肠指诊 ,进指 6cm处右后壁触及一 4cm× 3cm大小菜花样肿物 ,质硬 ,触痛 ,尚能推动 ,指套染血。经直肠镜活检证实为直肠中分化腺癌。腹部B超检查发现脾脏有一 3cm× 3cm实性占位性病变。术中探查肝脏、盆腔及腹主动脉旁 ,未见可疑性转移灶 ;脾脏下极见一 3 5× 3cm大小肿物 ,质硬 ,未侵及浆膜。遂行直肠癌根治、脾脏切除术。术后病理显示 :脾中分化腺癌结节 ,证实为直肠脾转移。病例 2 ,患者女性 ,5 3岁。因上腹部疼痛不适加重伴纳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前牙反(牙合)解除前后颅面结构变化,探讨Ⅲ类颌间牵引治疗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前牙反(牙合)的机制。方法:选择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前牙反(牙合)患者20名,其中男15名,女5名,平均年龄(14.36±1.06)岁。所有患者在牙列排齐和整平的基础上行Ⅲ类颌间牵引,测量前牙反(牙合)解除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上反映颅面结构的各项指标,用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前牙反(牙合)解除后,SNB、L1-MP、OP-SN、NLA、ULP减小,ANB、MP-SN、NA-PA、U1-SN、U6-FH、L1-MP、L6-MP、ULL、LLL、LLP、UL-EP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牙反(牙合)解除前后SNA、U1-FH、LL-EP、I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恒牙期唇腭裂术后反(牙合)的患者,Ⅲ类颌间牵引在纠正上下颌牙齿及牙槽关系不调的同时,能掩饰颌骨矢状向Ⅲ类关系,使软组织侧貌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7.
颜丹  王建国  张锡忠 《天津医药》2013,41(1):22-25,97
目的分析支抗微种植体骨内段直径变化对颌骨应力分布和微种植体位移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微种植体和种植体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照。方法利用Pro/E软件建立不同骨内段直径的微种植体和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并用Hypermesh对所建立模型进行网格划分,用ANSYS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在种植体顶部中央位置施加1.96N与颌骨面平行的作用力,分析在上述载荷作用下种植体的位移和骨界面应力的变化。结果随着种植体骨内段直径的增加,骨界面应力峰值和微种植体位移都减小,应力峰值主要集中在颈部和尖部。骨内段直径为1.5mm时,微种植体z轴的Von-mises应力值最小,且曲线最为平缓。颌骨表面应力峰值的面积关系为1.7mm>1.6mm>1.4mm>1.5mm。结论支抗微种植体骨内段直径对微种植体应力分布有影响,在本实验条件下,微种植体骨内段为1.5mm时应力分布对颌骨损伤最小,微种植体位移最小。D2(mm)1.41.51.61.7Table1Theelementnumberandthenodenumberofmodels表1模型网格总数和节点总数网格总数5816631669057140节点总数22508247222764328230材料名称皮质骨松质骨微种植体Table2Mechanicalpropertiesoftheexperimentmaterial表2实验材料的力学参数弹性模量(MPa)137001370103400泊松比0.300.300.35Figure1Sketchforthemodelsofmicro-implantandmandible图1微种植体和颌骨的模型示意图(a)微种植体实体(b)微种植体模型(c)网格划分参考(图1a),建立包含微种植体支抗的下颌后牙区简化颌骨块模型,以下颌第一磨牙横断面作为基底面,直径为10mm,高为12mm,上部设置为3mm厚的皮质骨,其余为松质骨。微种植体骨外段直径为D1(2.0mm),骨内段直径为D2(1.4、1.5、1.6、1.7mm),颈部光滑区高度0.9mm,骨内段微种植体长度为6mm(图1b)。采用Hypermesh软件进行网格划分,图1c中O为原点坐标,坐标正方向如该图右上角所示。(2)建模操作。打开Pro/E软件,根据微种植体尺寸,通过"拉伸"和"旋转"操作建立除螺纹外的微种植体模型,通过"螺旋扫描"建立微种植体的螺纹模型,通过"旋转"完成颌骨模型的建立,模型最终都保存成ACIS格式。(3)网格划分操作。将颌骨模型和微种植体模型导入到Hypermesh中,通过"boolean"运算,切割出皮质骨和松质骨以及微种植体通道,并建立皮质骨和松质骨之间的共面关系,通过"tetramesh"操作对三部分模型分别进行网格划分,调节网格大小和最小角度来控制网格质量,最后定义网格属性,本文中所有网格到采用"solid45"网格类型。模型网格总数和节点总数见表1。1.2材料属性将微种植体颌骨模型导入Ansys10.0中,微种植体及颌骨均设置为线弹性、正交各向同性的均质连续材料,微种植体材料为钛,材料力学参数见表2。1.3边界条件及载荷条件微种植体和骨模型钉道之间建立非线性接触,骨模型底部节点设置为全位移约束。计算时,在微种植体模型顶部施加与颌骨面平行的正畸作用力1.96N,即Fz=1.96N,Fx=Fy=0(图1c)。2结果2.1微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在压力侧和拉力侧骨界面上沿微种植体轴向,从颌骨表面开始,每隔0.7mm采集Von-mises应力值及位移值,得到微种植体植入深度和其Von-mises应力及位移折线图,见图2。皮质骨区域(y<3mm)是主要的应力区,其峰值出现在微种植体骨界面颈部下方2~3mm,松质骨区域(y>3mm)的应力值明显小于皮质骨,随D2D16mm3mm9mm10mm1.96NFigure2Thebroken-linegraphsofstress-locationanddisplacement-locationonthemicro-implant-boneinterface图2骨界面上的应力位移折线图微种植体植入深度(mm)1234560.050.040.030.020.010.00位移(mm)(d)拉力侧位移图中不同线型代表不同微种植体骨内段直径微种植体植入深度(mm)Von-mises应力(MPa)123456300250200150100500(a)压力侧Von-mises应力微种植体植入深度(mm)123456Von-mises应力(MPa)300250200150100500(b)拉力侧Von-mises应力微种植体植入深度(mm)1234560.050.040.030.020.010.00位移(mm)(c)压力侧位移  相似文献   
8.
牙槽突裂畸形植骨术前的正畸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锡忠  张卫国 《天津医药》2000,28(10):630-631
唇腭裂患者由于牙槽突间骨组织的缺失,造成上颌牙弓的完整性丧失、牙弓的对称性差、鼻基底部塌陷、牙槽突裂隙处尖牙萌出受阻,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牙槽突植骨术。植骨术前,如果患者的牙齿及牙弓畸形严重则手术难度大易失败,需要先进行正畸治疗,这是唇腭裂序列治疗中重要步骤。笔者应用高性能矫正技术对20例唇腭裂患者进行植骨术前的正畸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植骨术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彭朋  张锡忠 《口腔医学研究》2011,27(12):1042-1044
目的:分析远中水平向、远中龈向30°两种受力方向下,尖牙的牙周膜应力分布和牙根位移。方法:对离体上尖牙进行CT扫描并建立尖牙-牙槽骨-矫正装置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比较2种载荷下,尖牙牙周膜应力分布和牙根位移。结果:2种载荷下,尖牙移动的方式均为倾斜移动,龈向30°载荷的牙周膜应力分布更加均匀,但尖牙表现出龈向压入趋势和更大的远中舌向扭转。结论:在尖牙远中移动的过程中,远中龈向的牵引方向虽然牙齿仍以倾斜移动为主,但有利于牙周膜应力均匀分布,降低牙根吸收的风险,伴随龈向压入有利于打开咬合,同时需要注意对远中舌向扭转趋势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