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脑室周围型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脑室周围型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1996至2006年诊治的53例PCNSL-脑室周围型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患者均行头颅CT和/或MRI检查,术后经病理证实,术后均辅以放疗(全脑普放或γ刀)和/或化疗.结果 本组全切除18例(33.96%),近全切除25例(47.17%),部分切除10例(18.87%);45例(84.91%)术后症状及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随访51例,随访时间5~30月,最短存活时间5月,最长30月,中位生存时间20月.结论 PCNSL-脑室周围型恶性程度高,病程短,起病快,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较困难,预后较差,对放化疗敏感,手术结合放化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人脑基底动脉及其分支进行解剖研究,探讨其疾病与相关解剖结构的联系.方法:尸体头颅20个,经手术显微镜下行解剖后观察其结构,分析其解剖特点.结果:本组标本显示Willis环变异,小脑上动脉的双干变异.人脑基底动脉下段较中上段粗,上段及中段直径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人脑基底动脉有很多变异,熟悉该部位的解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丘脑肿瘤的临床特点、外科治疗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18例丘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9例,大部切除5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死亡1例,术后症状改善11例,无明显变化3例,加重3例,随访15例4个月~2年,复发3例,死亡2例.结论 头痛是丘脑肿瘤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星形胶质细胞瘤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丘脑肿瘤手术难度大,但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术后治疗,仍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常见,绝大多数患者通过钻孔冲洗引流术可取得满意疗效。但机化者并不常见,对该类血肿需进行开颅手术。我院2004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183例,其中机化型9例,经过血肿清除术加包膜全切除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第三脑室病变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第三脑室病变的外科治疗方法、技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第三脑室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经胼胝体入路11例,经额叶皮质-室间孔入路2例,经终板入路2例;术后5例行放疗,2例行化疗,1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全切8例.次全切5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脑积水均已解除,1例术后死亡;随访3~12月,14例患者基本恢复正常学习、工作.结论 合理的手术入路及熟练的手术技巧是提高切除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辅以适当的术后放化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典型脑脓肿的特点并探讨降低误诊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误诊的脑脓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误诊原因及避免的方法。结果:误诊为胶质瘤6例,转移瘤3例,蛛网膜囊肿1例,均接受手术及术后严格抗感染治疗,术后复查CT证实脓肿已清除,并治愈出院。结论:详细询问病史、全面收集和分析临床资料是降低误诊率的关键,囊变坏死胶质瘤及转移瘤切除前的穿刺是预防误诊而致感染扩散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疾病,发生率占全身部位损伤的10%~15%,多由于交通事故、工伤、跌伤等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重、复杂多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我科2004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927例,通过密切监护,迅速及时掌握病情变化,不失时机的配合医生予以抢救处理,在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EGFR、PTEN在常见恶性脑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抑癌基因——人10号染色体上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类似物(PTEN)在常见恶性脑肿瘤中的表达及与脑肿瘤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合激光共聚焦免疫荧光显像法对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和间变性室管膜瘤四种脑肿瘤,共计100例标本的EGFR和PTEN表达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EGFR的阳性率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和间变性室管膜瘤中分别是76%(19/25),36%(9/25),28%(7/25)和24%(6/25)。PTEN的阴性率在上述四种肿瘤中为40%(10/25),8%(2/25),8%(2/25),4%(1/25)。PTEN阴性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7个月,PTEN阳性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8个月。两组患者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FR的过表达和PTEN的缺失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中常见,并和预后关系密切。但是,在髓母细胞瘤、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和间变性室管膜瘤中EGFR的过表达和PTEN的缺失不常见。因此针对EGFR和PTEN的靶向治疗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中有意义,而在其他三种肿瘤中不实用。  相似文献   
9.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原发性颅脑损伤,是颅脑损伤后植物生存、重残和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占颅脑损伤死亡患者的29%~ 43%[1,3]。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小儿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解剖生理特点,决定其伤情也有特殊性。但目前对小儿DAI的临床诊治研究报道较少,有待深入探讨。我院于2001年1月-2010年10月共收治12例小儿DAI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创伤性癫痫致痫灶的定位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5年11月-2009年5月手术治疗的62例创伤性癫痫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8例,女14例;年龄11-48岁,平均28.8岁.根据临床表现、警醒状态下脑电图(V-EEG)及电生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术前定位59例,通过颅内电极置入定位3例.在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下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单纯软化灶切除术36例,软化灶及周围痫样放电部位一并切除15例,软化灶部分切除联合低功率皮层热灼术11例.结果 术后随访6~33个月,按Engel分级:Ⅰ级32例,Ⅱ级17例,Ⅲ级9例,Ⅳ级4例,无Ⅴ级患者.结论 V-EEG是创伤性癫痫致痫灶术前定位的重要检查手段.在ECoG监测下进行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