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59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慢性咽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 ,症状顽固而不易治愈。近年来本病呈多发趋势 ,笔者经过多年临床经验 ,自拟了利咽散治疗本病取得显著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89例患者中 ,男性 15例 ,女性 3 8例 ;年龄最大 62岁 ,最小 11岁 ;病程最长 2 0年 ,最短 3个月。1.2 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咽部不适感 ,如咽痛、灼热及异物感。咽部检查可见 :咽部粘膜弥漫充血 ,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 ,咽侧索肿大 ,咽部粘膜干燥、萎缩。2 治疗方法利咽散方药组成 :白花蛇舌草、玄参、沙参各 3 0g ,射干、山茱萸、赤芍、丹参、昆布、郁金各…  相似文献   
2.
脂肪细胞分泌的脂肪因子参与胰岛素抵抗、肥胖、代谢综合征,在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包括新型脂肪因子在内的多种脂肪因子与心房颤动的关系已引起了广泛关注,大量研究显示各种脂肪因子通过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心房重构以及交感神经激活等作用,参与心房颤动的发生与发展,甚至可作为预测预后的因子,为心房颤动的发生以及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复方甘草甜素、泼尼松治疗慢性淤胆型乙型肝炎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建武  孙丽杰  李晓光  李树臣 《肝脏》2006,11(3):185-186
慢性淤胆型乙型肝炎是临床常见病,患者以肝内胆汁淤积为主,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该病疗效肯定,但常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且大量应用激素后常造成机体免疫抑制,使HBV再激活,导致重型肝炎的发生.复方甘草甜素具有内源性皮质类固醇激素样作用,但不良反应较小.我们应用复方甘草甜素治疗慢性淤胆型乙型肝炎患者,并与泼尼松治疗进行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心肺耐力特点,分析可能影响其心肺耐力的因素,指导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心脏康复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7例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起搏器植入组)与匹配的128例一般人群(非起搏器植入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超声心动图参数以及心肺运动测试结果,探究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心肺耐力特点。对起搏器植入患者进行亚组分析,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探寻影响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心肺耐力的因素。结果:起搏器植入组无氧阈心率、峰值心率、峰值心率占预计值百分比明显低于非起搏器植入组(94.16±18.14 vs105.48±16.36bpm,P0.001;115.07±22.14 vs 130.14±20.93bpm,P0.001;75.67±13.64%vs 85.18±11.24%,P0.001),起搏器植入组峰值摄氧量低于非起搏器植入组(16.8±4.14 vs 18.65±3.90ml/kg/min,P0.05),两组摄氧效率斜率、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均值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起搏器植入组进行亚组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运动习惯、心室起搏比例、植入年限在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分析发现心室起搏比例≥40%是起搏器植入患者心肺耐力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0.167)。结论: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心肺耐力下降,年龄、运动习惯、心室起搏比例、植入年限是影响其心肺耐力的重要因素,其中心室起搏比例≥40%是影响心肺耐力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活化内源性大麻素系统诱导不完全线粒体自噬的机制。方法HepG2细胞或表达HCV核心蛋白的HepG2细胞与肝星状细胞(LX-2细胞)共培养。共培养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2-AG水平,分光光度法测定检测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Ca~(2+)浓度和线粒体膜电位,试剂盒检测线粒体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蛋白质免疫检测大麻素受体1(CB1R)、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和p62蛋白表达。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与LX-2细胞和HepG2细胞共培养组相比,LX-2细胞和表达HCV核心蛋白HepG2细胞共培养组,2-AG水平增加,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活性下降,ROS水平和Ca~(2+)浓度升高,线粒体膜电位下降,MDA升高而SOD下降,CB1R水平升高,p-Akt和p-mTOR表达下降,LC3-Ⅱ表达增加,而p62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 HCV核心蛋白增加2-AG水平,上调CB1R表达;增加线粒体ROS水平和Ca~(2+)浓度,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下调Akt和mTOR活性引起不完全线粒体自噬。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调节性T细胞(Treg) /Th17细胞比例变化的影响.方法 3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在抗病毒治疗前和随访24周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Treg和Th17细胞频率,ELISA法检测患者IL-17的水平,观察Treg/Th17细胞比例变化与患者获得持续性病毒学应答(SVR)的关系.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 抗病毒治疗前患者外周血中Th 17、Treg细胞频率和Treg/Th17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4.58±0.86)%与(2.48±0.60)%,t=2.399,P<0.05;(8.58±2.20)%与(4.70±1.30)%,t=7.990,P<0.01;(1.82±0.40)与(1.60±0.35),t=2.088,P<0.05].抗病毒治疗后Th 17、Treg细胞频率和Treg/Th17比例分别为(5.35±0.79)%、(6.46±1.29)%、(1.25±0.21).获得SVR患者Th17细胞频率为(6.27±1.15)%,明显高于未获得SVR的(4.05±0.82)%(t=10.103,P<0.01).获得SVR患者Treg细胞频率和Treg/Th17比例为(4.90±1.39)%、(0.80±0.15),明显低于未获得SVR的(7.42±1.95)%、(1.83±0.42)(t=5.718,8.752,P<0.01).获得SVR患者IL-17水平为(143.5±31.2)pg/mL,明显高于未获得SVR患者组的(121.4±30.1 )pg/mL(t=2.028,P<0.05).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Treg/Th 17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抗病毒治疗后Treg/Th17细胞比例下降,获得SVR患者下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是一种影响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冠心病和脑血管意外最重要的诱发与危害因素之一。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病理特征,又是引起器官损害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多见于青壮年 ,国内有关儿童发病情况报道较少。现将 2 0 0 0年入冬以来收治的 8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情况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男 6例 ,女 2例 ;最小 4岁 ,最大 11岁 ,即 4岁 1例 ,7~ 8岁 5例 ,9~ 11岁 2例 ,均为农村患者。2 临床特点 发热 8例 ,体温 37~ 38℃ 5例 ,38~ 39℃ 3例 ;发热时间 2d的 2例 ,4d的 6例 ;伴有头痛 4例 ,咽痛、咽充血 8例 ,软腭出血点 1例 ;8例患儿球结膜均无充血水肿 ;伴腹痛、腹胀 5例 ,呕吐、腹泻 2例 ;双肾叩击痛 ( ) 8例 ;鼻衄 1例 ;8例患儿均无低血压休克期 ;仅 1例…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乳山市碘缺乏病的现状与干预措施效果 ,2 0 0 0年 10月按《山东省消除碘缺乏病实施方案》进行病情考核评估。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2 0 0 0年 10月将乳山市 15个镇按地理方位分为“东、南、西、北、中”5区 ,每区随机抽取 1个镇 ,每镇随机抽取 2所小学 ,在该小学内随机抽取 4 0名 8~10岁的小学生共 4 0 0名为调查对象 ,调查甲状腺肿大情况 ;在被调查学生中随机抽取 2 0人 (男女各半 ) ,现场采集随意尿测定尿碘 ;每个学校被调查对象中选择 2 0名学生自带家中食盐 ,每镇采集销售部门与盐业加工厂盐样进行碘含量测定。1 2 方法 用…  相似文献   
10.
王桂霞  孙德荣  孙丽杰 《医学综述》2009,15(14):2218-2219
目的探讨胸腺肽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干扰素无效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干扰素治疗无效的9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成3组,促肝细胞生长素组、胸腺肽组及联合治疗组,观察3组治疗3个月前后血清HbeAg/抗-Hbe转换率、血清HBV-DNA的阴转率及治疗结束6个月后随访半年的HBV-DNA的阳转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的血清HbeAg/抗-Hbe转换率、HBV-DNA的阴转率均高于促肝细胞生长素,胸腺肽组。随访6个月,3组血清HBV-DNA的阳转反跳率,谷丙转氨酶与总胆红素复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腺肽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对干扰素治疗无效的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