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8篇
综合类   25篇
药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较研究了中华按蚊初羽化和吸血后的涎腺及血淋巴中蛋白质的PAGE分析。结果表明,初羽化的两种蚊虫涎腺及血淋巴蛋白质区带分别为9和15条,8和22条。吸血第12d涎腺蛋白区带分别为9和8条。吸血第5d血淋巴蛋白区带分别是15条和26条。初羽化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血淋巴脂蛋白区带分别有2条和4条。  相似文献   
2.
痤疮是青少年易患皮肤病,尽管目前治疗方法较多,但或因所需治疗时间长,或因不能坚持长期服药而中断治疗,尤其是重症痤疮患者心理压力大而对医嘱的依从性差更使其疗效不尽人意.LED红蓝光综合治疗仪的问世为痤疮患者治疗提供了新方法.利用我科引进的LED红蓝光综合治疗仪具有的同时或分别红、蓝光照射特点,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差异.  相似文献   
3.
普通环境和清洁级环境中长爪沙鼠寄生虫感染状况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两种不同环境中饲养的长爪沙鼠寄生虫感染状况。方法 根据 2 0 0 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 4 92 2 1— 2 0 0 1《实验动物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和GB T1 84 4 8 1~ 1 84 4 8 1 0— 2 0 0 1《实验动物寄生虫学检测方法》 ,参考实验动物小鼠、大鼠、豚鼠和地鼠寄生虫等级及检测办法进行检测。结果 饲养于普通环境的 1 5笼 80只长爪沙鼠体表寄生虫感染率为 3 75 % (3 80 ) ,体内寄生虫中卡氏肺孢子虫感染率为 6 2 34% (4 8 77) ,鼠三毛滴虫感染率为 86 2 5 % (6 9 80 ) ;饲养于清洁级环境的 7笼 2 3只长爪沙鼠中 ,卡氏肺孢子虫的感染率为 6 9 5 6 % (1 6 2 3) ,鼠三毛滴虫感染率为 6 9 5 6 % (1 6 2 3)。结论 净化后饲养于普通环境中的长爪沙鼠与净化后饲养于清洁级中的个体相比 ,二者体表寄生虫感染的状况有一定差别。但是 ,卡氏肺孢子虫和鼠三毛滴虫的感染情况似乎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4.
在体内用正常小鼠脾及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就犬弓蛔虫抗原(TcAg)对淋巴细胞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成虫的TcAg在浓度为1~125μg/ml时能刺激小鼠脾细胞增殖。TcAg的应答细胞为B细胞,因为经抗免疫球蛋白抗体和补体处理或尼龙棉柱分离后,应答消失。此应答不是由脂多糖(LPS)的污染引起的,因为TcAg能刺激作为LPS的低应答者的C3H/HeJ脾细胞。TcAg不但刺激增殖反应,而且刺激多克隆IgG和IgE产生。TcAg还刺激巨噬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1并刺激人的B细胞。上述结果还表明TcAg是一个有效的促B细胞有丝分裂原,其活性与感染犬弓蛔虫宿主的免疫功能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正> 囊尾蚴病(Cysticercosis)亦称囊虫病,是人体感染猪肉绦虫(Taenia Solium)的幼虫—囊尾蚴(Cysticercus cellulosae)而引起的常见的寄生虫病。人囊尾蚴病早在1558年就为Rumler 所发现。在我国最早的是1922年Barnes 的报道,随后有Mills (1934)、胡传揆(1930)之皮下猪囊尾蚴病、秦光煜(1933)之病理切片  相似文献   
6.
应用斑点-ELISA 和平板-ELISA 对52例脑囊虫病患者的血清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两种免疫方法诊断脑囊虫病的敏感性近似(阳性率分别为92.3%与90.4%);与40例正常人血清均无假阳性反应。但斑点-ELISA 具有节省抗原,操作简便,不需特殊仪器设备等优点,适用于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旋毛虫不同发育阶段同工酶酶谱变化的研究 ,以探讨其生物发育过程中的一些规律。 方法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AGE)和 UVP凝胶分析仪对猪型黑龙江株旋毛虫成虫、肌肉期幼虫和新生幼虫的酯酶同工酶(EST)、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L DH)、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 (MDH)、延胡索酸酶同工酶 (MUF)进行分析。 结果  3个发育时期的 MDH、EST酶谱基本相似 ;L DH的酶谱虽均有 1条带 ,但新生幼虫最深 ,肌肉期幼虫最浅 ;MUF酶谱新生幼虫最深 ,成虫较浅 ,肌肉期幼虫未见酶带。 结论 旋毛虫发育过程中 MDH、EST同工酶变化较小 ,但是 L DH、MUF同工酶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人体和动物感染绦虫及其幼虫的免疫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绦虫成虫及其幼虫引起的疾病涉及到复杂的宿主一寄生虫关系,其中,免疫应答的参与可能是关键的问题。随着囊尾蚴病和包虫病作为经济和公共卫生问题的出现,人体和动物感染绦虫及其幼虫的免疫研究已日益成为人们重视的课题。本文现就终宿主的免疫应答,人工免疫接种,绦虫幼虫的抗原,免疫保护作用及其机理和囊尾蚴病的免疫学诊  相似文献   
9.
应用猪囊尾蚴囊液、头节和囊壁抗原斑点ELISA检测脑囊虫病患者血清.当血清稀释度为1:20~1:320时,囊液、头节和囊壁抗原对脑囊虫病患者血清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95:7%~82.9%,95.7%~71.4%和97.1%~30%。3种抗原与正常人、肺吸虫病人、华支睾吸虫病人及脑血管病人血清均无假阳性反应或交叉反应。与细胞粒棘球蚴病人血清的交叉反应率分别是22.5%~47.5%,10%~42.5%和10%~17.5%,以囊壁抗原的交叉反应为最低。  相似文献   
10.
应用 PAGE 法对多房棘球绦虫的泡球蚴囊液、全囊、原头蚴及囊壁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酯酶(EST)和酸性磷酸酶(AP)的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 LDH 同工酶仅囊液与全囊各出现4条酶带.EST 同工酶全囊、囊液、原头蚴和囊壁分别出现14、17、3和13条酶带;而 AP 同工酶4种样品的酶带则分别是2、4、1和1条.3种同工酶的酶带数均以囊液样本为多且染色深,提示囊液可能是泡球蚴物质代谢的一个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