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重建失神经皮瓣感觉功能的方法,探讨神经端侧缝合法重建皮瓣感觉的效果。方法:临床应用腓肠神经伴行血管皮瓣逆行转位修复8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组织缺损4例,皮瓣切取时。保留腓肠神经或髂腹股沟皮瓣营养神经近端足够长一段,与皮瓣受区供体神经呈30&;#176;~45&;#176;端侧缝合,于术后2,4,8,16,24周测皮瓣的感觉、植物神经功能。结果:11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部分坏死,随访4~18个月,皮瓣感觉和植物神经功能部分重建,供体神经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神经端侧缝合法可重建失神经皮瓣的感觉功能,操作简便、有效,对手足外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减少为艾滋病患者手术麻醉的医务人员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几率。方法42例艾滋病手术患者进行麻醉时实行了预防感染的应对措施,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艾滋病患者手术麻醉过程顺利,参加艾滋病患者麻醉操作及管理人员均未被HIV感染。结论科学合理的预防应对措施和完善的职业暴露处理是减少医源性感染HIV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吴强  李康华  贝抗胜  李雄  唐华军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3):4827-4827,i006
为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MPR,SSD)在上颈椎损伤中的形态学改变与其预后的关系,应用螺旋CT对12例上颈椎管损伤的患者行薄层容积扫描,采用合适的重建参数及阈值在工作站上进行三维重建,多角度、多层面拍片。结果表明三维重建图像能清晰评价颈椎骨折移位、椎间稳定、椎管形态情况,并可提供病变的逼真立体图像,为术前手术方案制订及预后评估提供丰富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MPR,SSD)在上颈椎损伤中的形态学改变与其预后的关系,应用螺旋CT对12例上颈椎管损伤的患者行薄层容积扫描,采用合适的重建参数及阈值在工作站上进行三维重建,多角度、多层面拍片。结果表明三维重建图像能清晰评价颈椎骨折移位、椎间稳定、椎管形态情况,并可提供病变的逼真立体图像,为术前手术方案制订及预后评估提供丰富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伤椎置钉法对胸腰椎骨折的复位与固定效果。方法对38例胸腰椎骨折椎双侧或一侧椎弓根完整、椎体下半部及下终板无爆裂患者,通过伤椎植入椎弓根螺钉,在后路行椎间撑开、连接钉棒使伤椎复位的过程中,使伤椎获得垂直向前的推顶力,以期恢复伤椎前柱高度和后凸Cobb角的矫正,达到局部的应力平衡。所有患者外伤至手术时间为1~10d,平均5.1d。结果术后随访6~40个月,平均18个月。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25.4°恢复至术后平均2.3°;椎体前缘由术前正常椎体平均高度的58.8%矫正至术后正常椎体平均高度的90.3%;伤椎脱位均基本复位,无椎间隙过度撑开、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现象;33例合并圆锥、马尾神经损伤的病例,术后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比较,31例(93.9%)有1~3级的改善。6例术后15~18个月行内固定物取出术,见后外侧植骨融合良好。结论伤椎置钉法是安全的,可有效地使伤椎获得良好复位与固定,有利于维持矫正效果、减少内固定的松动或断裂。  相似文献   
6.
后路椎间盘镜显微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报道显微后路椎间盘镜治疗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例,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下行椎管减压,单侧单节段开窗减压23例,双侧单节段开窗减压12例,单侧双节段开窗减压9例,单侧双节段半椎板切除减压4例。结果 除1例术中硬膜破裂改常规手术外,其余病例均在手术显微镜下完成腰椎管减压术。所有病例获得5~18个月随访,平均8.3个月,优良率92%。结论 显微后路椎间盘镜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手术创伤小、神经根减压彻底、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单纯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黄韧带肥厚和小关节增生引起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enlarged manipulation incision of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EMI-VATS)进行胸腰段椎体骨折前路手术的可行性与特点。方法 2005年3月至2007年2月,应用EMI-VATS行椎管减压椎间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型骨折9例,骨折脱位2例;平均年龄39岁;伤后1周以内施术6例,2周以内3例,3周以上2例。结果 术中出血量平均为600ml,手术时间平均为150min,术后总引流量平均360ml,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时间平均为55h,发生暂时性肋间神经痛、肺不张、少量胸腔积液各1例。术后随访最长者25个月,短者43d,术后脊柱形态均接近正常,植骨及内固定未发现移位与塌陷,对上肢功能无明显影响。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比较,改善I级者5例,改善Ⅱ一Ⅲ级者2例;2例A级其神经功能恢复不明显;2例E级者其神经功能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EMI-VATS行椎管减压、前路植骨与内固定,与传统开放脊柱前路和“锁孔”胸腔镜手术比较,具有开孔少、操作简单、组织创伤小、出血量少和对上肢功能无明显影响等优势;适合不同时期骨折病人,但微创器械尚需完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功能异常胸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出血问题的麻醉处理。方法对肝功能异常32例施行各类胸部手术,面临出血问题采取术前纠正肝功能,适当补入凝血物质,术中给予止血药物,出血量大者及时输血补液,术后如引流量大则给止血药、血液制品,尽量避免二次开胸止血。结果 17例出血量不多,13例术中出血量大,术中及时妥善处理,安全渡过围手术期,仅2例患者术后引流量过多需二次开胸止血。结论只要围手术期做好对肝功能异常患者的治疗,就能减少胸部手术的出血并发症,确保患者围手术期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预防胸科手术老年病人苏醒期心血管反应的疗效。方法40例胸部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舒芬太尼组(n=20)(0.2μg/kg),舒芬太尼组在关胸缝肌肉时静注舒芬太尼0.2μg/kg,对照组病人不予处理,记录关闭异氟醚时,拔管时,拔管后1~15min内每5min记录血压、心率。在拔管后15min分别做动脉血气分析、记录苏醒时间及观察有无嗜睡、呼吸抑制和苏醒期躁动。结果对照组在拔管时及拔管后10mim内血压、心率均明显高于拔管前。舒芬太尼组拔管时及拔管后血压、心率均明显高于拔管前,但增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能预防胸科手术老年人病人苏醒期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0.
唐华军  赵乃康  秦英  邱雳 《微创医学》2009,4(4):349-351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应用于电视胸腔镜活检术的麻醉效能和术后复苏情况.方法 将60例胸腔镜活检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30),观察组使用舒芬太尼,对照组使用芬太尼,两组均复合氯胺酮、咪达唑仑实施全凭静脉麻醉,术中患者保留自主呼吸,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各时点HR、SBP、DBP、SPO2、RR的变化、麻醉药用药、术后复苏情况、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和术后VAS评分.结果 两组麻醉效果满意,术中观察组氯胺酮用量(76.6±5.3)mg,明显比对照组(97.6±5.5)mg少(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7.6±2.2)min,明显比对照组(13.5±2.3)min短(P<0.05),观察组呼吸抑制3例(10%),明显少于对照组呼吸抑制9例(30%),术后20 min、30 min VAS评分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舒芬太尼在胸腔镜手术麻醉中安全有效,是实施胸腔镜活检术麻醉的一种较好的用药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