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纤维状矿物粉尘对肺泡巨噬细胞膜损伤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评价来自全国6个不同矿床的6种纤维矿物粉尘的细胞膜毒性,探讨其受损机制,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及扫描电镜方法观察纤维状矿物粉尘对肺泡巨噬细胞膜的通透性、膜流动性、膜形成的影响。结果纤维硅灰石,斜发沸石无细胞膜毒性,纤状海泡石、纤状坡缕石、纤状水镁石、纤状蛇纹石石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细胞膜毒性。纤维状矿物粉尘对细胞膜毒性与其表面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60例急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予口服帕利哌酮缓释片一天一次给药,可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剂量,为期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精神症状变化,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价社会功能情况,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s)评定总体病情,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估不良反应,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4、8周末进行评估.实验设计为单臂,以自身为对照.结果 经口服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后,研究对象的PANSS总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1.545,P=0.000),PSP分值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08,P=0.000),CGI-s分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69,P=0.000).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30%病人出现椎体外系不良反应(EPS),大多为轻度.结论 帕利哌酮缓释片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提高个人和社会功能,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因此,帕利哌酮缓释片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一种有效的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各个阶段认知功能的特点及与精神病病理症状的相关性,并研究帕利哌酮的干预作用。方法运用持续操作测验(CPT)和 Stroop 色词测验对满足入组标准的超高危组、首发组及正常组人群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并运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各组的精神病性症状进行评估;评估认知功能与精神病症状的相关性。对首发组患者采用帕利哌酮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 CPT、Stroop 色词测验及 PANSS 评分。结果3组 CPT 和 Stroop 色词测验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05);PANSS 总分与 CPT 存在相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后,CPT 和 Stroop 色词测验得分均明显升高,PANSS 评分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认知功能缺损可能对精神分裂症发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而疾病的发作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这一缺损;且精神病性症状愈严重,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愈明显。帕利哌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精神病理症状。  相似文献   
4.
脑钠肽在慢性心力衰竭中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脑钠肽(BNP)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诊断、病情评估、治疗疗效评价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102例CHF患者(CHF组)和同期住院以呼吸困难为主诉并排除心脏疾病的患者30例(对照组)的血液BNP浓度,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CHF组31例患者随机做核素心血池显像,测定安静状态的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CHF组的血液BN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BNP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良好正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呈良好负相关.核素心血池显像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血液BNP浓度的关系与彩色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射血分数和血液BNP浓度关系呈一致性.CHF患者经治疗后,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改善,血液BNP明显下降(P<0.001).血液BNP浓度≥10 720 pg/ml或BNP浓度呈进行性升高患者近期病死率高.结论:BNP的检测有利于CHF患者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疗效评价,因此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患者临床特征与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的性别差异及其相关性。方法 收集BD患者男、女各94、38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和甲状腺功能指标。结果 患者住院时间、游离和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TT3)、及抗抑郁药的使用存在性别差异(P<0.05);治疗前后游离和总甲状腺素(FT4、TT4)差值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中FT4差值与年龄呈负相关,发病年龄与FT4、TT4差值呈负相关,精神病性症状与FT3、FT4、TT4差值呈正相关;而女性中TT4差值与精神病性症状呈负相关。结论 BD患者治疗前后的甲状腺功能及相关因素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6.
抑郁症是一种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的慢性精神疾病,近年来对其发病机制及更有效治疗手段的探索越来越受关注。目前基于微生物-肠-脑轴理论的研究发现了抑郁症与肠道菌群异常的相关性,其中伴随着神经递质水平异常、迷走神经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异常等发现。结合单胺类神经递质耗竭的经典假说和目前单胺类神经递质与肠道菌群水平异常的联系,对神经递质参与肠道菌群异常和抑郁症的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探索,为后续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7.
认知功能损害是精神分裂症的三大原发症状之一,在疾病早期发现和高危人群风险预警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为了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认知负载状态下的脑电图特异性,本试验收集1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9例健康受试者的脑电信号作为对照,基于小波变换提取各频段信号,计算非线性动力学及脑功能网络属性等特征,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将两类人群进行自动分类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两组受试者在认知负载状态下,Fp1和Fp2导联在α、β、θ、γ这4个频带的关联维数和样本熵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大脑额叶功能损伤是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进一步基于机器学习的自动分类分析结果表明,将非线性动力学与脑功能网络属性相结合作为分类器的输入特征,所得分类效果最优,其结果显示准确率为76.77%、敏感度为72.09%、特异性为80.36%。本研究结果表明,脑电信号的非线性动力学和脑功能网络属性等特征,或可作为精神分裂症早期筛查和辅助诊断的潜在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裂症(SZ)为慢性精神疾病,常伴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MRI可用于观察SZ患者脑结构及功能异常,为识别精神障碍生物标记物提供重要支持。多项研究基于多模态MRI构建脑结构及功能网络,采用人脑连接组学分析方法,发现SZ脑复杂网络异常,如最短路径长度增大、聚类系数及网络效率下降、核心节点受损等,进一步支持SZ失连接假说。本文针对SZ脑结构及功能网络、多模态网络等最新研究进行综述,探讨SZ脑复杂网络拓扑结构及属性特异性的特点,讨论现有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患者的健康一级亲属的认知功能缺陷的异同点。方法纳入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两类患者的健康一级亲属各50名、正常对照组50名。采用数字符号、连线测验(trailmarking test,TMT)A和B、数字广度、图形视觉再生、言语流畅性、威斯康星卡片、汉诺塔(Hanoi tower,HOT)评估被试者的注意、记忆和执行功能,比较3组间的差异。结果 3组间数字符号总分、TMT-A时间、数字广度(总分及倒背)、视觉图形再生总分、言语流畅性总分、WSCT持续错误数、HOT总分及完成任务数等成绩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精神分裂症亲属组上述所有指标的成绩均差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双相障碍亲属组仅数字符号、TMT-A时间、数字广度总分及倒背、言语流畅性总分均差于正常对照组(P<0.05),精神分裂症亲属组的图形视觉再生、HOT总分及完成任务数均比双相障碍亲属组差(均P<0.05)。结论两类患者的健康一级亲属均存在注意、记忆和执行功能等认知缺陷,精神分裂症亲属的认知缺陷更显著,提示认知缺陷既是两类精神疾病共同的遗传易感因素,但又在两类疾病的家系中的遗传负荷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温石棉代用品的致癌性研究 国际癌症研究委员会(IARC)在1987年审定的对人类肯定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中,天然矿物有石棉、毛沸石及纤维状滑石等;石英、硅灰石、坡缕石、水镁石等被列为潜在致癌物或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据加拿大魁北克省谢布洛克大学J.邓尼根1986年公布的对石棉代用品的生物效应研究的结果,坡缕石、硅灰石、矿物棉(岩棉),陶瓷纤维、玻璃纤维、硬硅钙石纤维、磷酸盐纤维(人造钙钠偏磷酸盐)等无机纤维材料和芳纶纤维的生物效应实验(包括细胞和动物实验)表明,它们在肺纤维化、肺呼吸能力损害、致癌、诱发肿块、细胞毒性等方面都有危害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