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丽怡  黄伟棠  吕峻峰 《全科护理》2020,18(19):2427-2430
[目的]调查中山市极早产儿铁营养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8月中山市新生儿急救中心收治的极早产儿391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一般资料及纠正胎龄6月龄时铁营养血液检测指标数据,进行影响因素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91例纠正胎龄6月龄极早产儿中有92例确诊为铁缺乏,检出率23.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喂养方式、0~纠正胎龄6月龄体重增长情况、患儿遵医补充铁剂情况均可影响极早产儿铁营养状况。[结论]极早产儿铁营养状况受多因素影响,建议医护人员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改善极早产儿铁缺乏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预测早产儿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sPDA)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出生、胎龄≤32周、48 h内超声心动图确定存在动脉导管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监测其临床表现,于生后3 d及5 d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患儿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sPDA组及非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asPDA)组,分析血清NT-proBNP水平与超声指标的关系,比较两组间相同日龄血清NT-proBNP水平,ROC曲线确定血清NT-proBNP水平预测sPDA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共69例早产儿纳入研究,其中sPDA组13例,asPDA组56例。血清NT-proBNP水平与动脉导管管径、左房内径与主动脉根部内径比值(LA/AO)呈正相关关系(分别r=0.856、0.713,均 PPCI:0.892~1.000,PCI:0.848~1.000,P结论 NT-proBNP可能是动脉导管分流量的量化指标;生后3 d 及5 d血清NT-proBNP水平的检测均有助于早期预测sPDA。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分析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技术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80例。采取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传统的经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INSURE)技术治疗,观察组患儿采取LISA技术治疗,分析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SpO2下降、心动过缓、再次使用PS、反复呼吸暂停、机械通气等发生情况、以及出院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SpO2下降、再次使用PS、反复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呼吸窘迫征的患儿采取LISA技术治疗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治疗过程中由于气管插管拔管引起的气道、肺组织损伤,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C)及合并胎儿血管炎(FV)时与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47例住院的出生胎龄28~32周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早产儿分为HC组和对照组,HC组再根据是否合并胎儿血管炎分FV组及无FV组。早产儿定期行头颅B超检查,比较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并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 HC组、对照组PVL发生率分别为17.9%、10.4%,PVL合并PVH-IVH发生率分别为5.5%、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VH-IVH的发生率分别为29.0%、2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C组中,FV组、无FV组的PVL发生率则分别28.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H-IVH的发生率为34.3%、24.7%,PVL合并PVH-IVH发生率分别为7.8%、3.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可使早产儿PVL、PVL合并PVH-IVH的发生率增加,而对PVH-IVH的影响不大,合并FV会增加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ABE)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诊治的胎龄≥35周、血清胆红素(TSB)峰值〉425μmol/L且资料完整、进行了头颅核磁共振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的患儿,根据是否符合ABE的诊断标准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对一般资料、母孕期情况、合并症、围生期缺氧、黄疸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实验室指标共22项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其中13项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例组43例,对照组3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出生后体重下降程度、TSB峰值、平均每日胆红素上升值及B/A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严重黄疸诊断日龄、围生期缺氧史及酸中毒与ABE的发生相关,OR(95%可信区间)分别为0.545(0.413~0.962)、36.589(1.114~1202.032)、7.963(1.294~49.010),P均〈0.05。结论 在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中,严重黄疸诊断日龄越小,曾有围生期缺氧史和(或)伴有酸中毒者,ABE发生风险越高;而母乳喂养、出生后体重下降多、存在母子血型不合溶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则可能是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加强黄疸的监测、对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积极纠正酸中毒,可能有助于预防胆红素脑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入住中山市博爱医院新生儿科的60例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早产儿治疗和护理及非营养性吸吮、口腔按摩及运动等干预措施,同时按照《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建议》实施经口喂养;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干预,并采用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对患儿经口喂养能力进行评估后经口喂养。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经口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奶量不增或减少、呕吐、腹胀、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可以指导医护人员正确评估并帮助早产儿尽早安全的经口喂养,降低早产儿经口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一遗传性肾炎家系进行临床、病理及候选基因突变分析,明确临床诊断、遗传方式及致病基因突变位点,为该家系的临床治疗及遗传咨询提供指导。方法由肾脏专科人员进行家系调查、收集临床资料,对先证者及另2名患者进行肾脏穿刺活检,标本经光镜、电镜及常规免疫荧光、Ⅳ型胶原蛋白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同时采集先证者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EB病毒转染后提取mRNA,RT-PCR扩增COL4A3、COL4A4基因cDNA,异常片段直接测序,与基因组DNA对比,寻找突变位点。结果该家系临床诊断为X-连锁显性遗传型Alport综合征(AS),病理检查2名男性患者出现基底膜病变,但先证者肾脏病理、Ⅳ型胶原a链及基因检测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该家系可能是尚未认识的新的遗传性肾病类型,或者AS具有遗传异质性,是由于编码肾小球基底膜其它与通透性有关的蛋白质基因突变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临床分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血清胱抑素C(CysC)、血肌酐(Scr)及尿素氮(BUN)水平,探讨其在HIE肾功能监测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不同临床分度的HIE患儿和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血中的CysC、Scr和BUN的含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轻度HIE患儿血清Cys C、BUN及Scr水平无明显差异,而中、重度HIE则有明显差异,且随HIE程度的加重,Cys C、BUN及Scr水平明显升高;Cys C的肾功能障碍检出率高于BUN及Scr。结论不同程度HIE患者血清Cys C、BUN和Scr水平不同,Cys C可作为肾功能监测的敏感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Ⅰ型胶原a1链(collagen type Ⅰ alpha 1,COL1A1)基因PCOL2和Sp1结合位点多态性在中国北方人群中的分布,并探讨其与先天性髋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CDH)的关系。方法 在81个CDH核心家系的243名成员中,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对位于COLIAI基因启动子内的PCOL2多态(-1997G/T)和转录调控区第1内含子内的Sp1多态(1546G/T)进行基因分型,并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结果COL1A1,基因PCOL2结合位点G/T多态与CDH不存在明显关联(P=0.537),中国人PCOL2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西班牙白人群和美国白人群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Sp1结合位点只检测到SS基因型,未检测到Ss或ss基因型。结论 COL1A1基因PCOL2和Sp1结合位点多态存在种族差异,PCOL2和Sp1结合位点多态可能与中国人CDH的发病风险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