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国胆囊癌病人的外科治疗模式、病理学特征和预后。方法 收集中国13个省市的26家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345例胆囊癌病人临床资料,分析中国胆囊癌病人的地区、性别、年龄分布;基于病人的诊疗记录与检查结果对手术病人肿瘤的可切除性进行评估,分析可切除性肿瘤病人的外科治疗模式,参照术前检查、手术记录和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评估可切除性肿瘤手术治疗是否达到根治标准,分析行根治性手术胆囊癌病人的病理学特征。结果 4345例胆囊癌病人中,男性1664例(38.23%),女性2681例(61.77%)。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人3129例(71.01%),其中可切除性肿瘤2074例(66.28%)。在可切除性肿瘤2074例病人中,仅1133例(54.63%)在术前即诊断为胆囊恶性肿瘤,1002例(48.31%)行根治性切除,1072例(51.69%)未达根治标准。胆囊癌根治性切除病人的病理学检查结果中,736例(73.45%)为腺癌,348例(34.73%)为低分化癌,376例(37.52%)伴肝侵犯,152例(15.17%)伴神经浸润,96例(9.58%)伴血管内癌栓,78例(7.78%)伴周围脂肪组织浸润,89例(8.88%)伴周围器官受累,328例(32.73%)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淋巴结阳性。获得生存随访资料的2357例手术治疗病人术后中位生存期为16.17个月,多因素Cox回归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肿瘤TNM分期(P<0.001)、肿瘤分化程度(P<0.001)、肝脏侵犯(P<0.001)、R0切除(P=0.003)均为术后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中国胆囊癌术前诊断率有待提高;胆囊癌外科治疗模式亟待规范;病理学检查报告中反映的多个因素与胆囊癌病人预后密切相关,其描述的规范化对指导胆囊癌病人的精准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总结中药汤剂治疗奥氮平药物副反应的临床经验。方法:调查服用奥氮平1月以上的精神病患者,统计服用药物后较常出现的中医证候及舌脉象,类推奥氮平的中医“药毒”特性;将6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奥氮平合并服用中药汤剂的为治疗组,中药汤剂根据辨证论治选用温胆汤、玉女煎、补中益气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加减治疗,对照组服用奥氮平合并安慰剂,观察治疗前、治疗1月、2月后中医证候评分及糖脂代谢指标的前后变化及组间差异,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服用奥氮平1月前后比较,受试者便秘、纳多、肥胖、口干、脉数、精神疲倦、苔厚腻、肢体乏力、舌红、舌淡、脉滑、舌边齿痕、舌胖大、苔白的中医证候评分较前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中医辨证分型为痰湿内阻证、胃热伤津证、脾气亏虚证和兼有脾虚、痰湿、胃热证。运用传统中医分析中药药性及功效的方法,类推奥氮平的“药毒”性热,入脾胃经,具有胃热伤津、伤脾生湿的作用。经过2月中药汤剂治疗后,试验组中医证候总分较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中医证候总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清胰岛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体重、腰围、腰臀比及BMI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上依据奥氮平“药毒”特性来辨证论治,运用中药汤剂治疗可以显著减少奥氮平所致的药物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去乙酰化酶HDAC6特异性抑制剂Tubacin对MIN6细胞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用RT-PCR检测去乙酰化酶家族成员在MIN6细胞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HDAC6在小鼠胰岛和MIN6细胞内的定位;分别在5.6mmol/L和25mmol/L葡萄糖的DMEM中加和不加10μmol/LTubacin,用其处理MIN6细胞24h,收集上清,ELISA检测胰岛素浓度。同时用MTT法检测Tubacin对MIN6细胞活力的影响,RT-PCR检测上述处理条件下Insulin基因的表达情况。以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Tubacin对MIN6细胞骨架蛋白α-tubulin乙酰化水平的影响。结果:MIN6细胞中各乙酰化酶家族成员mRNA的表达水平相差较大,其中HDAC6表达相对较高。HDAC6主要表达于小鼠胰岛B细胞及MIN6细胞胞浆中。在5.6imnol/L和25mmol/L葡萄糖条件下,Tubaein处理24h可以显著抑制胰岛素分泌,但不影响MIN6细胞活力。同时,在5.6mmol/L葡萄糖存在条件下Tubacin不影响胰岛素基因表达,在25mmol/L葡萄糖存在条件下Tubacin可轻度上调胰岛素基因表达。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结果发现,Tubacin抑制胰岛素分泌的同时伴有α—tubulin乙酰化水平增加。结论:HDAC6抑制剂Tubacin可能通过增加MIN6细胞d.tubulin乙酰化水平,改变细胞骨架的活动度而抑制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4.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素)与铁剂联合治疗方案的长期应用已被证实对肾性或肿瘤相关性贫血具有良好疗效。然而,对于围手术期贫血的短期治疗,联合应用的证据尚不充分。相比于促红素单药治疗,联合治疗从不同角度升高血红蛋白,从而叠加贫血治疗效果,缩短疗程,提高治疗效率。我们开展了一项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95例骨科围手术期轻度贫血(血红蛋白≥90 g/L)患者,结果发现联用组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促红素组,而术后输血风险约为促红素组的25%,提示对于围手术期轻度贫血患者,联合治疗可能优于促红素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及磁共振波谱(MRS)、扩散张量成像(DTI)相关参数的变化,探讨血清MBP联合MRS、DTI预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01—2019-02期间收治的119例ACMP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是否发生迟发性脑病分为DEACMP组和痊愈组。另选择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MBP水平;并进行MRS和DTI检查,计算并记录N-乙酰天冬氨酸/(肌酸/磷酸肌酸)(NAA/Cr)、胆碱化合物/(肌酸/磷酸肌酸)(Cho/Cr)、表观弥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等参数。绘制ROC曲线评价不同指标对ACMP患者发生迟发性脑病的预测价值。结果:血清MBP、NAA/Cr、Cho/Cr和FA单独预测DEACMP时,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629(0.580,0.822)、0.632(0.576,0.803)、0.601(0.554,0.766)、0.627(0.581,0.794),各自cut-off值对应的敏感度分别为44.8%、51.3%、42.9%和48.7%,特异度分别为85.6%、90.7%、88.4%和84.2%。血清MBP加NAA/Cr加Cho/Cr加FA联合预测因子AUC为0.718(0.636,0.883),对应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5%和91.2%。结论:血清MBP、NAA/Cr、Cho/Cr和FA对于ACMP患者发生DEACMP均有预测价值,但联合预测因子的预测价值要优于任意单一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克隆小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 (PPAR)γ2 基因并经真核细胞短暂表达系统表达 ,然后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方法 采用RT PCR方法从中国昆明小鼠附睾脂肪垫总RNA中扩增出PPARγ2 cDNA全长基因 ,亚克隆入载体pcDNA3中 ,形成重组载体pcDNA3/小鼠PPARγ2 ,对其进行测序后 ,在真核细胞COS 7中进行短暂表达 ,并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及Western印迹法对其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 克隆出中国昆明小鼠PPARγ2 基因 ,其cDNA序列与Genbank的小鼠PPARγ2 基因序列基本相同 ,仅在 383位氨基酸由Asn(AAC)变成了Ser(AGC)。经鉴定小鼠PPARγ2 基因有效地在真核细胞COS 7中获得了表达。结论 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PPARγ2 的功能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收治的12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61例),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与观察组(62例),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与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神经缺损程度与日常生活能力,并分析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的7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0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的效果确切,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神经缺损程度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还可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8.
周欣  刘赟  龚小见  赵超  陈华国 《中国药学杂志》2009,44(18):1375-1376
 目的 研究鬼箭羽( Euonymus alatus )的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硅胶, Sephadex LH - 20 ,大孔树脂, 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仪 等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 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 8 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雷公藤内酯甲 (1) ,槲皮素 (2) ,苯甲酸 (3) ,何帕 -22(29)- 烯 -3 β- 醇 (4) , 5- 羟甲基糠醛 (5) ,咖啡因 (6) ,角鲨烯 (7) ,正二十五烷 (8) 。 结论 化合物 4 ~ 8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及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dim/-调节性T细胞比例及IL-10、TNF-α、TGF-β1及hs-CRP水平及多奈哌齐治疗1年后调节性T细胞比例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5+CD127dim/-Treg细胞数量,酶联免疫法(ELISA)法测定血清IL-10、TNF-α、TGF-β1及hs-CRP水平。结果:1年后AD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CD4+CD25+CD127dim/-T细胞占CD4+CD25+T细胞比例均明显增加(P0.05),多奈哌齐治疗组CD4+CD25+CD127dim/-T细胞占CD4+CD25+T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AD干预组、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间血清IL-10、TNF-α、TGF-β1及hs-CRP水平无明显变化,多奈哌齐治疗前后IL-10、TNF-α、TGF-β1及hs-CRP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外周血Treg水平在健康及AD老年人群均随增龄而增加,多奈哌齐的干预可以延缓AD患者Treg比例随增龄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治疗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1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进行高压氧治疗,分为对照组和高压氧组。对照组58例,行神经外科常规治疗;高压氧组9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变化情况和治疗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情况。结果高压氧组GCS、GOS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降低致残率,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