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31篇
  1篇
中国医学   6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目的 建立菊花茶中56种农药残留的分散固相萃取(QuEChERS) - 气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GC - MS/MS)测定方法。方法 样品用乙腈提取,PSA+C18+GCB混合型分散固相萃取剂净化,DB - 5MS色谱柱分离,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 在0.005~500 mg/L范围内,56种农药的线性相关系数均≥0.995,方法定量限为0.002~0.057 mg/kg,平均回收率为60.0%~118.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3%~20.09%。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可以实现菊花茶中农药残留的快速高通量检测。  相似文献   
3.
中药循经敷贴对哮喘豚鼠肺组织IL-10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循经敷贴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Hutson法豚鼠模型,治疗组隔日诱喘后用中药敷贴30 min,对照组隔日诱喘后采用生理盐水浸润纱布敷贴,比较记录诱喘潜伏期时间。两周后处死豚鼠,取肺组织,用半定量RT-PCR法比较IL-10mRNA的表达。结果:中药循经敷贴能显著延长豚鼠诱喘潜伏期,提高哮喘豚鼠肺组织IL-10mRNA的表达。结论:提高IL-10mRNA的表达可能是中药循经敷贴治疗哮喘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刘烨  翟新明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5):733-733,736
静坐不能是临床应用抗精神病药最常见的一种椎体外系反应,表现为无法控制的激越不安、不能静坐、反复走动或原地踏步并伴不同程度的失眠、焦虑、烦躁.静坐不能在治疗1~2周后最为常见,发生率约20%[1].为了解东莨菪碱与苯二氮(革)类药物治疗静坐不能的效果,本文对二者做了对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诊断标准》[2]确诊,年龄18 -52岁,心电图、脑电图、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检查均正常,116例患者均为首次用药或入组前已停服精神药物2周以上,其中奋乃静所致静坐不能26例,氯氮平所致静坐不能30例,利培酮所致静坐不能18例,舒必利所致静坐不能32例,喹硫平所致静坐不能8例,齐拉西酮所致静坐不能2例.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入院时均无静坐不能,排除躯体疾病及其他原因所致的运动不安.  相似文献   
5.
被誉为"魔力小王子"的青年演员、歌手罗翔,凭借着帅气阳光的外表、温情动人的歌声以及纯真扎实的演技,日趋成为中国文娱圈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热爱文艺文娱圈炙热新星自出道以来,罗翔出演多部影视剧、舞台剧的各类角色,如电影《右手》、《幸福胡同》,电视剧《我们的年华》、《向阳的日子》、《老千》,舞台剧《密特朗巴什》、《七色花和灰姑娘的故事》、《我爱×××》、《混世魔王》等;同时他还是  相似文献   
6.
Ⅰ期临床试验是药物临床研究的起始阶段,是整个药物研发链中十分重要的一环。Ⅰ期临床试验通常是以健康受试者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单中心临床研究,健康受试者不但不能获得疾病治疗的益处,还常常需要承受高剂量试验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对Ⅰ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保护应贯穿在试验的整个过程中,从方案设计、伦理审查和知情同意、保险和研究协议、身份识别和个人信息保护、临床观察及安全性评价等方面进行严格管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2型糖尿病(T2DM)患病率快速增长,作为一种慢性进展性代谢性疾病,目前尚无治愈的证据。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部分超重/肥胖的T2DM患者经过干预治疗后可以实现T2DM的缓解。2021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欧洲糖尿病学会(EASD)联合发布的《糖尿病缓解专家共识》中将停用降糖药物至少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作为T2DM缓解的诊断标准。诱导T2DM缓解的治疗策略包括生活方式干预、降糖药物和减重手术,应根据T2DM患者的体质指数(BMI)水平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诱导糖尿病缓解,并在达到糖尿病缓解后,每年不少于1次HbA1c水平检测,确定是否复发。作为T2DM治疗的新策略,积极诱导糖尿病缓解可有效延缓糖尿病进展,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和利拉鲁肽在改善棕榈酸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损伤方面是否具有协同保护效应.方法 分离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应用不同浓度棕榈酸处理诱导细胞氧化损伤,观察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和(或)利拉鲁肽对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的活性氧簇(ROS)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上清一氧化氮(NO)的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Q检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0.25和0.50 mmoL/L棕榈酸细胞内ROS水平显著升高[(125±17)%、(189±8)%比100%,P<0.05],上清NO水平降低[(89.9±6.2)%、(79.8±4.8)%比100.0%,P<0.05];二甲双胍(0.5 ~ 1.0 mmol/L)和利拉鲁肽(10 ~ 100 nmol/L)单独应用后,可使0.50 mmol/L棕榈酸所致的ROS产生增加和NO产生减低作用下降;低剂量的二甲双胍(0.1 mmol/L)或利拉鲁肽(3 nmoL/L)单独应用对0.5 mmol/L棕榈酸的作用均无明显的影响,但两者联合则可减低上述作用:两者联合组与棕榈酸组相比,ROS水平降低[(158±31)%比(250±27)%,P<0.05],NO水平增加[(91.7±30.6)%比(82.3±5.0)%,P<0.05].结论 二甲双胍和利拉鲁肽在改善棕榈酸诱导的内皮细胞氧化损伤方面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艾塞那肽(exendin-4)对糖耐量减低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高脂饲养48只4~5周龄(150~180g)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6周后每周测血糖,12周时有41只大鼠糖耐量试验2h血糖介于7.8—11.1mmoL/L,视为糖耐量减低大鼠造模成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t=20)和干预组(n=21):对照组每日2次皮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干预组每日2次皮下注射艾塞那肽(5μg/kg),分别于0、4、8周检测两组的餐后2h血糖、空腹血胰岛素及体质量变化;同时各处死1/3数量的大鼠,取胰腺组织固定、包埋、切片。行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各组胰岛单个胰岛面积、数量等组织形态学改变;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胰岛β细胞抗凋亡蛋白(BCL—XL)、促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的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光镜下单个胰岛面积、胰岛数量:干预组4、8周较同期对照组及未干预时增大、增多。(2)胰岛β细胞BCL—XL蛋白:干预组4周(43.7±1.2)、8周(49.5±1.2)高于对照组4周(30.5±1.2)、8周(30.5±1.3),差值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195、30.452,均P〈0.05)。(3)easpase-3蛋白:干预组4周(29.5±1.0)、8周(23.5±1.7)低于对照组4周、8周(41.5±1.0VS42.6±1.2,t值分别为-24.139、-25.378,均P〈0.05)。结论GLP-1受体激动剂对糖耐量减低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对照,确定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下肢动脉病变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行下肢动脉64层螺旋CTA及DSA检查的患者24例,DSA与64层螺旋CTA检查间隔时间2周。CT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DSA采用步进跟踪造影技术,分段DSA进行下肢血管检查,将64层螺旋CTA与DS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DSA显示34条共170段下肢动脉,69段血管存在狭窄性病变,CTA诊断血管高估8段,低估8段。以DSA检出血管狭窄程度≥50%为阈值,64层螺旋CTA对下肢动脉狭窄程度诊断的敏感性97.1%,特异性96.0%,准确率97.2%,阳性预测值94.4%,阴性预测值97.9%。结论 64层螺旋CTA是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评估的可靠方法,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的术前评估、诊断和筛选有较大的帮助,可为制订介入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