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的股份制改制,实质是产权关系和利益机制的转换。这种转换的“存在”,决定了人的“意识”的转换,从而要求企业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与创新。 去年,笔者发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一文着重探讨股改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即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法律根据与股权根据,加强了企业党委的政治核心地位和作用;认真研究股票投资与股票投机的关  相似文献   
2.
枢椎齿状突的动脉供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用解剖、透明和X线动脉造影等方法,研究了48具尸体中不同年龄枢椎齿状突的动脉供应,其结果如下: 一、齿状突除直接接受椎动脉的上行分支——前升动脉和后升动脉外,还间接接受咽升动脉水平分支的供应。这些动脉在齿状突周围构成独特的吻合形式,其上方呈弓状(即为顶弓)。二、齿状突的营养动脉分二组:基底部营养动脉和尖部营养动脉。前者从基底部前外侧面和背侧面的中央区进入,每侧多为1支(81.94 3.21%);后者从尖部上方进入,多见2支(69.44±7.68%)。在新生儿、儿童和成人,基底部营养动脉的外径(mm)分别为0.09~0.15、0.16~0.19、0.24~0.29,尖部营养动脉的外径(mm)则各为0.03~0.06、0.06~0.10,0.10~0.14。三、齿状突骨内动脉的配布,因年龄而不同。小于12岁的标本中,齿状突尖部骨化尚未完成,基底部和尖部的营养动脉不存在吻合。成人的齿状突已全部骨化,突内各动脉之间吻合成网状,其中以基底部处最为致密。  相似文献   
3.
丹参、泽泻、茯苓和茯苓皮对小鼠腹膜淋巴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治疗肝硬化有较好的疗效。然而,其促腹水转归机制尚不清楚。我们以往的研究已经发现腹膜淋巴孔是腹水转归的主要途径。最新的研究已经指出,药物可改变腹膜淋巴孔对物质吸收的速率。为此,我们从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方剂中,筛选最常用,且代表不同中医辨证治疗的药物进...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冷冻复型技术对16例人体腹膜壁层间皮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腹膜间皮细胞表面均有微绒毛,但不同部位微绒毛的长短、疏密和排列的方式不同。有的绒毛具有一些特殊形态:(1) 鼓槌状微绒毛;(2) 分叉状微绒毛;(3) 一根微绒毛主干上有多根次级微绒毛;(4) 微绒毛内含有吞饮小泡;(5) 微绒毛根部或其边缘有吞饮小泡开口。  相似文献   
5.
二千多年前,在《汉书·艺文志》一书中,把不懂医理的医生称为拙劣的医生。并且对其提出严肃批评:“拙者失理,以愈为剧,以生为死”,意思是说拙劣的医生,违背医理去治医,就会把轻病治成重病,把可以救治的病人治死。在唐代,由于文化科学的繁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医药事业的客观要求,订出了一些医药卫生律令。如《唐律》有不少涉及医药卫生的惩罚规定。包括用药、针刺的差错及卖药不实,贩卖毒药,行医诈伪等。宋代庸医之害较为突出。有些并非精通医术之人,“假医以自诬”。临症中“虚实补泻,未必适应”,幸而  相似文献   
6.
冠状窦及其属支是心静脉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回流整个心脏的60%静脉血,最后经冠状窦口汇入右心房。关于这方面的国人体质资料不多,仅金崇厚、毕建础等及石中梁作过一些调查。为了积累资料,更正确地反映冠状窦及其属支的形态,作者进行了本工作。共解剖经固定的50例或人心脏,绝大多数为男性。先测量冠状窦的长度及管径,观察其属支的数目、起始、走行及注入等。然后纵行切开冠状窦及其主要属支的管壁,检查其瓣膜及开口等。  相似文献   
7.
大网膜的临床应用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网膜具有很强的吸收、抗感染能力;能通过细胞增生、纤维组织形成和粘连,具有迅速的修复能力.因此,早在十九世纪末,大网膜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大多限于腹部及其附近.1972年Mclean等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血管,用大网膜移植修复头皮巨大缺损,并获得成功,为大网膜的进一步应用开拓了新的途径.随之,一些学者如Aldey、Sanson、Das等对大网膜的应用解剖,特别是血管配布类型  相似文献   
8.
1、用解剖、透明、腐蚀铸型和X线摄影等方法,研究了54例以4个月胎儿到77岁的新鲜尸体腰动脉背侧支的分支、分布、吻合及局部位置关系等。 2、腰动脉背侧支是腰动脉本干的延续,管径较粗,平均值为2.74±0.19mm,在横突间腱膜前面(44.03±2.14%)或后面(55.97±2.14%),分为升肌支与降肌支,前者管径的平均值为2.04±0.12mm,后者为2.09±0.1lmm。  相似文献   
9.
用解剖、透明、腐蚀铸型和X线摄片等方法,研究了68具不同年龄新鲜尸体骶尾骨的骨内动脉供应。骶骨椎体的营养动脉由椎体腹侧面、背侧面和两外侧面进入。中央支支数恒定,是骶椎体的主要营养动脉。周围支支数不恒定,主要分布于椎体周围部。骶椎体动脉的配布可分为腹侧优势型、背侧优势型和均衡型。腹侧优势型多见于S_4和S_5;背侧优势型多见于S_1~S_3。成人以腹侧优势型多见,胎儿则以背侧优势型多见。均衡型在不同年龄组均较少见。腹侧和背侧营养动脉主要分布于椎体中央,外侧营养动脉分布于椎间孔附近的骨质。椎体内动脉大多吻合成网状。骶骨外侧部的营养动脉分别由腹侧、背侧和内侧面进入。背侧营养动脉管径粗,是外侧部的主要营养动脉。尾骨血液供应较差,营养动脉主要由腹侧面进入。  相似文献   
10.
脊柱腰段的神经分布与下腰背痛的关系颇为密切。下腰背痛的原因很多,主要由于压迫和激惹支配脊柱腰段的敏感结构—椎管内容物、椎间盘、椎间关节、椎间韧带、椎体以及腰段周围软组织等的神经所引起。但对这些结构的神经来源、支配范围与神经性质等,尚未完全阐明。据最近文献,作此综述,提供临床工作者参考。关于脊柱腰段的神经支配有:窦椎神经、腰神经后支以及来自交感神经的分支。因此,在叙述脊柱腰段各结构的神经支配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