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D大鼠肾后动脉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78年Hashimoto等~([1])通过结扎肾后动脉提高血压成功诱导大鼠颅内动脉瘤后,国内外学者对该模型逐步改进.本研究旨在观察大鼠肾后动脉走向及分支的解剖,为模型建立提供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60只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体质量100~150 g,由南昌大学动物实验室提供.大鼠用3%戊巴比妥钠麻醉后,仰卧位固定,自鼠剑突下1 cm处行腹部正中切口进入腹腔,翻开网膜及肠管,找到腹后壁的双肾动静脉,用6×放大镜仔细观察和解剖双肾动脉及其分支肾前、肾后动脉的位置结构及走行.本研究通过南昌大学动物伦理学会认证和许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人参环氧炔醇(Panaxydol,PND)对体外培养RSC96细胞神经营养因子及髓鞘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用含不同血清浓度的培养基培养RSC96细胞,MTT检测其增殖能力,以获取最适宜RSC96细胞体外生长的血清浓度。在适宜的血清培养基中加入PND(10μmol/L)处理RSC96细胞,以RT-PCR、western blot及ELISA检测RSC96细胞NGF和BDNF的表达。另外,预先在培养基中加入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尼非地平探讨PND可能的作用途径。结果培养基血清浓度为4mmol/L时,RSC96细胞生长形态最接近于原代Schwann细胞。PND增强RSC96细胞表达和释放NGF和BDNF(P0.05)。尼非地平的使用,则削弱了PND对RSC96细胞的作用(P0.05)。结论在适宜的血清培养基中,体外培养的RSC96细胞可替代原代Schwann细胞,作为研究药物对它的影响及机制的细胞模型。PND增强RSC96细胞的生物活性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Ca2+信号途径介导。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氮与缺血性脑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脑损伤以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其发病机制较复杂.目前认为一氧化氮(NO)与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就NO与缺血性脑损伤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由于急性胆囊炎胆囊及Catot三角区充血水肿、粘连,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急性胆囊炎时术中出血多,胆道损伤危险性增加,中转开腹率及并发症增多等问题存在顾虑。急性胆囊炎曾被列为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随着腹腔镜器械的改进,手术经验的积累,  相似文献   
5.
颞下经岩骨前部入路(Subtemporalanteriortranspetrosalapproach)亦称Kawase入路,最初是由日本学者Kawase于1985年提出,后经其他学者改良,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处理脑桥腹侧及上斜坡区的病变。此入路通过磨除颞骨岩尖部骨质进入岩骨斜坡区,与此相适应,对颞骨岩部的应用解剖学研究也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重点综述近年来与此入路有关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进展。1 与颞下经岩骨前部入路有关的颞骨岩部内结构1.1 颈内动脉岩部:颈内动脉岩部起于颈静脉孔前内方的颈动脉管外口入颈动脉管,在管内分垂直段和水平段。其垂直段在颈动脉管中朝向膝…  相似文献   
6.
饶玉文  应治剑  伍洪昊 《江西医药》2009,44(10):974-975
目的探讨平底短型网塞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2009年4月使用平底短型网塞补片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随访时间2.5~14个月,平均9个月,全组均无复发。结论平底短型网塞补片在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中复发率低,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改进Kawase入路中增加岩尖磨除范围及扩大岩斜区暴露程度的方法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颅湿标本16具(32侧),观察并测量岩尖周围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模拟Kawase入路操作,对手术全程及术野的暴露范围进行观测。结果三叉神经孔至岩浅大神经与下颌神经交点的距离为(12.49±1.09)mm,三叉神经孔至弓状隆起与岩嵴交点距离为(29.45±3.81)mm,Kawase入路中岩斜区的暴露深度约为(14.43±1.05)mm。结论熟悉颞骨岩部的显微解剖及其周围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能在经岩骨前部入路的手术操作中充分暴露岩斜区,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耳蜗的定位方法和定位标志,为颅中窝手术入路中磨除岩尖及耳蜗在颅底外科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颅湿标本10具(20侧),观察并测量耳蜗及其与周围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结果:耳蜗基底圈的内侧壁至三叉神经孔的距离为(10.36±1.50)mm,下颌神经与岩浅大神经交点和内耳门后缘的连线至三叉神经孔的距离为(8.04±0.99)mm,提出耳蜗的定位四边形。结论:颅中窝手术入路操作中,在下颌神经与岩浅大神经交点和内耳门后缘的连线的内侧磨除岩尖部骨质时,不容易损伤耳蜗。  相似文献   
9.
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班级1为突击型班级,班级2为准备型班级。班级1实施了规律的、紧凑的突击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专业外语、简答题和阅读与翻译;对班级2的学生则给予了充分的准备时间,包括布置课后作业、制作模型、绘图等多种类型的功课,同时强调理论和动手能力。通过多次有效督促,最终两组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均较传统教学效果更好,突击型班级的学生表现更突出。  相似文献   
10.
正硼替佐米(bortezomib,BTZ)是临床批准的第一个蛋白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不仅发现对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等有效,更已进入多发性骨髓瘤和套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应用。BTZ通过抑制内源性NF-κB抑制剂I-κB的泛素化和蛋白内体降解而抑制NF-κB的活性,最终导致肿瘤细胞的程序性死亡~([1~3])。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以浆细胞恶性增殖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