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6篇
综合类   29篇
肿瘤学   16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染色体不稳定性相关基因MRE11(meiotic recombination 11 homolog A)突变与原发性胃癌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7例原发性胃癌病人的胃癌组织和对应的正常胃黏膜组织,并通过显微切割方法从胃癌组织中获取较纯胃癌细胞。设计扩增MRE11基因外显子的引物共20对,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方法在胃癌细胞和对应正常胃黏膜组织中对MRE11基因编码区进行突变检测,并运用CGH方法对存在突变的胃癌细胞进行染色体分析。结果:在27例原发性胃癌中,4例存在MRE11基因共4个体细胞水平的错义突变,其中3例为肠型胃癌。CGH显示该4例胃癌均存在5个以上基因组片断的获得或丢失事件。结论:MRE11基因突变可能在某些原发性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显示染色体不稳定性的肠型胃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因肝功能衰竭而接受肝移植治疗患者的病因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肝功能衰竭肝移植受体41例,分析临床病史、血清病毒学指标、病肝质量以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41例中男33例,女8例,中位年龄44.1岁。其中急性肝功能衰竭5例;亚急性肝功能衰竭5例,移植后纤维化淤胆性肝功能衰竭1例,其余30例既往均有慢性肝病、肝硬化史,近期病情加重出现肝功能衰竭。以上各类患者手术摘除肝脏的平均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组织病理学改变包括:①肝脏呈新鲜大块、亚大块坏死,仅见少量再生肝细胞;②新旧不等的亚大块坏死,肝细胞再生较为明显;③在肝硬化背景上出现广泛性大块、亚大块坏死,同时可见明显的肝细胞再生;④在肝硬化背景上出现活动性炎症伴明显淤胆,有些假小叶呈现片状坏死或自溶;⑤少见类型肝功能衰竭如急性妊娠脂肪肝和移植后纤维化淤胆性肝炎。结论目前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肝功能衰竭,临床与病理均缺乏统一规范的诊断标准,是肝功能衰竭临床病理诊断中的难点,需不断积累病例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再次肝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2002年6月~2005年12月,共施行185例肝移植,其中再次肝移植8例,回顾性分析该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再移植率4.32%。首次肝移植和再次肝移植前病人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平均为15.6分和23.9分;再次肝移植距首次肝移植的时间间隔平均为316 d(78~725 d);再次肝移植原因中胆道并发症3例,慢性排异2例,肝动脉栓塞、急性排异、乙型肝炎复发各1例。8例患者均平稳渡过手术期,前3例病人分别于术后第101、16和28天因严重感染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后5例病人均康复出院,存活至今达27、12、8、4和3个月。结论再次肝移植是挽救移植肝失功的有效手段。正确掌握手术指征,合理选择手术时机,以及手术技巧的不断完善和围手术期的精心处置,是提高再次肝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再次肝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2年6月~ 2005年12月,共施行185例肝移植,其中再次肝移植8例,回顾性分析该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再移植率4.32%.首次肝移植和再次肝移植前病人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平均为15.6分和23.9分;再次肝移植距首次肝移植的时间间隔平均为316 d(78 ~ 725 d);再次肝移植原因中胆道并发症3例,慢性排异2例,肝动脉栓塞、急性排异、乙型肝炎复发各1例.8例患者均平稳渡过手术期,前3例病人分别于术后第101、16和28天因严重感染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后5例病人均康复出院,存活至今达27、12、8、4和3个月.结论再次肝移植是挽救移植肝失功的有效手段.正确掌握手术指征,合理选择手术时机,以及手术技巧的不断完善和围手术期的精心处置,是提高再次肝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因肝功能衰竭而接受肝移植治疗患者的病因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肝功能衰竭肝移植受体41例,分析临床病史、血清病毒学指标、病肝质量以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41例中男33例,女8例,中位年龄44.1岁.其中急性肝功能衰竭5例;亚急性肝功能衰竭5例,移植后纤维化淤胆性肝功能衰竭1例,其余30例既往均有慢性肝病、肝硬化史,近期病情加重出现肝功能衰竭.以上各类患者手术摘除肝脏的平均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组织病理学改变包括:①肝脏呈新鲜大块、亚大块坏死,仅见少量再生肝细胞;②新旧不等的亚大块坏死,肝细胞再生较为明显;③在肝硬化背景上出现广泛性大块、亚大块坏死,同时可见明显的肝细胞再生;④在肝硬化背景上出现活动性炎症伴明显淤胆,有些假小叶呈现片状坏死或自溶;⑤少见类型肝功能衰竭如急性妊娠脂肪肝和移植后纤维化淤胆性肝炎.结论目前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肝功能衰竭,临床与病理均缺乏统一规范的诊断标准,是肝功能衰竭临床病理诊断中的难点,需不断积累病例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高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给日常生活及工作带来巨大变化。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是让计算机去行使通常情况下具备智能生命才可能行使的活动,广义的人工智能涵盖机器学习和机器人等等,本文主要聚焦于机器学习与相关的医学领域,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中的人工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CNN)是深度神经网络的一种,是在深度神经网络基础上,进一步模仿大脑的视觉皮层构造和视觉活动原理而开发;目前在医疗大数据分析中应用的机器学习方式主要为CNN。在未来数年内,人工智能作为常规工具进入医学图像解读相关的科室是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分享人工智能与生物医学的融合进展,并结合实际案例,重点介绍CNN在胃肠道疾病的病理诊断、影像学诊断及内镜诊断等方面的应用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7.
低温冻存时间对肿瘤组织生物大分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温冻存时间对生物大分子DNA、RNA及蛋白质的影响,观察经长期低温冻存的肿瘤样本是否仍可满足科研的需求。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肿瘤样本库内2002至2006年间收集的手术切除胃癌标本20对(包括肿瘤组织及配对正常组织),用于提取组织总蛋白质和核酸,二喹啉甲酸(BCA)法测定蛋白浓度,采用凝胶电泳鉴定RNA、DNA完整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亚单位P65的mRNA表达;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蛋白表达。另随机抽取46例胃癌标本,检测其NF-κBP65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变异。结果:所有抽提DNA的吸光度比值(A260/A280)均在1.7~2.1间,电泳条带清晰,可检测出SNP位点变异。与保存1~2年者相比,储存3年或以上的标本NF-κBP65 mRNA与蛋白表达均有下调(P=0.03,P<0.01)。结论:组织样本低温保存在5年范围内,其DNA分子的完整性与质量均未受影响;RNA与蛋白质分子在低温保存1~2年内尚不影响癌基因表达的分析结果,但低温保存3年或以上的标本中RNA及蛋白质均有不同程度降解。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pEGFP-IRX1真核表达载体,体外转导至SGC-7901胃癌细胞株,观察IRX1基因转染后蛋白表达与细胞内定位.方法 PCR扩增IRX1全长1443 bp编码序列,将PCR扩增产物连接人pGEM-Teasy载体,经测序确认序列无误后,亚克隆入pEGFP-N1载体,构建pEG-FP-IRX1真核表达载体.采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SGC-7901胃癌细胞株,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外源性IRX1基因导入后在胃癌细胞内的表达与亚细胞定位.结果 成功构建有绿色荧光蛋白融合的IRX1真核表达载体,外源性IRX1基因在胃癌SGC-7901细胞中表达成功,在荧光显微镜下IRX1表达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内.结论 pEGFP-IRX1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可在细胞内表达,这将为IRX1在胃癌内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pEGFP-IRX1真核表达载体,体外转导至SGC-7901胃癌细胞株,观察IRX1基因转染后蛋白表达与细胞内定位.方法 PCR扩增IRX1全长1443 bp编码序列,将PCR扩增产物连接人pGEM-Teasy载体,经测序确认序列无误后,亚克隆入pEGFP-N1载体,构建pEG-FP-IRX1真核表达载体.采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SGC-7901胃癌细胞株,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外源性IRX1基因导入后在胃癌细胞内的表达与亚细胞定位.结果 成功构建有绿色荧光蛋白融合的IRX1真核表达载体,外源性IRX1基因在胃癌SGC-7901细胞中表达成功,在荧光显微镜下IRX1表达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内.结论 pEGFP-IRX1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可在细胞内表达,这将为IRX1在胃癌内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胃癌细胞株核因子κB组成性激活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株是否存在核转录因子(NF)-κB组成性激活及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法)检测4株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细胞株NF-κB的mRNA和蛋白表达,比较4株胃癌细胞株中NF-κB的转录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差异,并利用TransAMTMNF-κBP65试剂盒比较不同胃癌细胞株中P65亚基的蛋白活性差异。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NF-κB活性抑制剂PDTC(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4株胃癌细胞株中均存在NF-κB的组成性激活,且存在蛋白表达和活性差异。活化的P65亚基在MKN28、MKN45细胞株中表达较低,在AGS、SGC-7901细胞株中表达较高。经PDTC处理的实验组胃癌细胞的增殖明显受到抑制,对照组呈正常生长。结论胃癌细胞株中存在NF-κB组成性激活及P65蛋白表达差异。抑制NF-κB的活性可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