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伍长学  肖锡俊  袁宏声 《心脏杂志》2006,18(5):568-569,573
目的观察抑肽酶对心脏手术患者尿微量蛋白水平的干扰。方法选择心脏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抑肽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尿微量蛋白水平。结果术后尿白蛋白(A lb)、免疫球蛋白G(IgG)和α-微球蛋白(α-MG),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均高于术前,而血液BUN、Cr水平没有显著变化。术后抑肽酶组尿A lb、IgG、α-MG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两组间NAG、BUN、Cr并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尿A lb、IgG、α-MG、NAG能反映早期肾损害,但尿A lb、IgG、α-MG容易受抑肽酶干扰,因此不适合监测心脏手术患者肾损害。  相似文献   
2.
从1954年1月至1986年6月,我院收治胸部刀刺伤128例,其中血气胸101例、心脏损伤11例、胸腹贯通伤16例。保守治疗63例,剖胸手术65例。全组死亡5例,死亡率为3.9%。根据临床诊治经验,作者指出:1.心脏刀刺伤的临床分型有助于正确及时地处理伤员。2.伤口位于背部的血气胸应更积极地剖胸手术。3.术前易忽略胸腹贯通伤员的腹内脏器损伤。  相似文献   
3.
为了寻求临床上更为安全实用的心肌保护方法,对冷晶体心脏停搏液间断灌注 和浅低温氧合血,常温氧合血心脏停搏液持续灌注两种方法保护心肌的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方法:应用冷昌体心脏停搏液间断灌注(CCC组)浅低温事务 氧合血心脏停搏液持续灌注心肌保护方法,观察了心脏瓣膜直视手术48例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起搏器的使用情况,测定了主要心肌酶,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同功酶(LD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告1997年3~12月用房顶及房间隔联合切口为14例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及术后心律随访结果。方法常规体外循环及心肌保护。首先做右心房斜切口,继而行房间隔切口,两切口汇于隔顶后向前切开左房顶3~4cm。带扣线置于左房顶切口下缘及房间隔作牵引,行二尖瓣置换。随访时复查心电图。结果无左房顶切口出血的病例,除1例术后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呼吸衰竭外,13例患者恢复出院。随访结果:术前为窦性心律的3例患者术后仍为窦性心律,而术前为心房纤颤的10例患者中除1例术后恢复窦性心律外,余9例仍为心房纤颤。结论在常规左心房直切口或经房间隔切口显露困难时,房顶及房间隔联合切口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患者 女,24岁。因心累10年,反复晕厥8年,加重20天,于1999年7月6日入院。查体:心率正常,血压偏低,心前区扪及收缩期震颤,闻及IV~V级收缩期杂音,上传至胸骨上窝及颈根部。心电图示电轴不偏,顺钟转,左心室肥厚伴劳损。心脏X线三位片示左心室段延长,心尖下移,心后三角消失。...  相似文献   
6.
患者 女,28岁.因心悸、气促1个月,加重伴全身水肿15d入院.查体:口唇无紫绀,颜面水肿,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降低,心界不大,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确杂音,腹部膨隆不明显,肝稍大,双下肢膝关节以下明显凹陷性水肿.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36岁。心悸3个月余,反复咳嗽、双下肢水肿10个月余入院。查体:胸骨右缘第2肋间闻及舒张期叹气样杂音,心尖区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相似文献   
8.
患者 女 ,18岁。畏寒发热 (38~ 39℃ )、心悸、气促、咳嗽和咯脓痰 11天 ,在当地医院摄胸部 X线片未见异常。经青霉素、环丙沙星和先锋霉素等静脉滴注 10天 ,痰转为白色泡沫状 ,心悸、气促加重 ,不能平卧。于我院门诊做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示 :心包液性暗区 ,于 1999年 1月 10日以“心包积液”收入心内科。患者既往无肺部感染史 ,6年前发现心脏杂音 ,无症状 ,未治疗。查体 :体温 39.5℃ ,脉搏 12 0次 /分 ,呼吸 35次 /分 ,血压 10 0 / 38mm Hg(1k Pa=7.5 m m Hg) ,半卧位颈静脉充盈 ,右胸下部叩诊呈浊音 ,呼吸音减弱 ,闻及湿口罗音 ,触…  相似文献   
9.
田子朴  袁宏声 《四川医学》1989,10(3):134-135
随着心脏外科的发展,需行再次手术的患者逐渐增多。由于前次手术后所形成的心包内粘连对体外循环的建立和心内操作都带来巨大的困难,使得再手术的死亡率和并发症都大为增高。本文报告我科1985~1988年间施行的再次心内手术的经验教训,着重讨论再次手术的一般共同性问题,供同道参考。本组共12例,有关资料见附表。  相似文献   
10.
非手术治疗心瓣膜置换术后左心房血栓二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例1,女,31岁。因活动后心悸、气促10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3个月入院。临床诊断:二尖瓣重度狭窄.心房颤动,心功能分级(NYHA)Ⅲ级.左心房内径67mm。采用St.Jude机械瓣行二尖瓣置换术,术后恢复良好。出院前心脏超声心动图复查提示:左房径43mm.人工机械瓣功能正常,左心房血栓形成约23mm×29mm(图1)。出院后除继续心功能调整外,每月至少门诊复查一次国际标准化比率(IN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