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异位乳腺组织在普通女性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2%~6%[1],外阴异位乳腺组织少见,阴蒂包皮下哺乳期的异位乳腺组织罕见,国内文献尚未见报道。现将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哺乳期阴蒂包皮下异位乳腺组织1例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26岁,因"顺产后1月余,发现外阴包块17 d"于2019年5月入院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通过医疗网络平台实施健康宣教和流产后关爱(post-abortion care,PAC)服务对青少年人工流产术后选择长效可逆避孕方法(long-acting reversible contraception,LARC)避孕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行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的年龄≤25岁的青少年,随机分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健康宣教和PAC服务)和观察组(实施医疗网络平台的健康宣教和PAC服务)。观察两组术后随访率、LARC的实施情况以及重复人工流产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月的随访率为97.95%,与对照组(96.92%)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月、6月的随访率分别为93.98%、89.18%,明显高于对照组(90.08%、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即刻、术后1月时LARC的应用率分别为12.45%、13.76%,与对照组(13.00%、13.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月、6月的应用率明显增高,分别为25.10%、28.67%,明显高于对照组(15.18%、1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半年内重复人工流产率为0.92%,明显低于对照组(3.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医疗网络平台服务后术后长期随访率高、重复人工流产率低,且明显提高了术后3月和6月LARC在青少年中的应用率,但目前应用率仍不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孕期高水平母血清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子痫前期发生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中孕期高水平母血清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子痫前期发生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筛选、评价文献并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篇文献。主要从病例组与对照组方法的选择、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可比性、接触暴露评估方法 3个方面对文献进行评价。Meta分析结果表明,中孕期高水平母血清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子痫前期发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OR=2.01,95%CI(1.50,2.69),P<0.00001〕,偏倚分析提示无显著偏倚存在,该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结论中孕期高水平母血清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子痫前期的发生有关,可用于子痫前期高风险人群的筛查。  相似文献   
4.
子痫前期是产科常见且严重的妊娠并发症,是导致围产儿及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1],其确切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其发病机制的假说很多,普遍认为胎盘在其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2]。滋养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凋亡是胎盘形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3]。蜕膜巨噬细胞作为清除凋亡成分的主要细胞[4],若其功能异常,必将影响滋养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妨碍胎盘的形成,最终导致子痫前期的发生。现就蜕膜巨噬细胞和滋养细胞凋亡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潜在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经阴道尿道中段线性悬吊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妇幼保健院2010年8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46例采用经阴道尿道中段线性悬吊术治疗的SUI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平均随访(33.04±19.56)月。采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保留尿管时间、术后残余尿量、手术前后ICI-Q-SF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作为评估手术效果的指标。结果 4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82.93±30.48)min,术中出血量(111.30±78.81)mL,保留尿管(5.26±1.25)d,术后残余尿量(34.61±45.18)mL;治愈42例(91.3%),症状改善3例(6.5%),总有效率97.8%;术前ICI-Q-SF评分(12.41±3.57)分,术后(4.28±1.64)分,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经阴道尿道中段线性悬吊术治疗SUI安全、经济、微创、有效。  相似文献   
6.
总结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医院多部门协作的陪护管理模式。笔者所在医院组建了由护理部、医务部、院感科、信息中心组成的陪护管理团队,各部门分工协作,运用智能门禁管控系统,对进出住院大楼的人员进行身份信息识别、体温实时监测,同时细化各类人员进出流程,做好陪护人员健康宣教。基于智能门禁管控系统,运用多部门联合协作的陪护管理模式,能够顺应当前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控制病区人员流动,保障医务人员、患者及陪护的健康与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慢盆消炎方对慢性子宫内膜炎模型大鼠NF-κB、磷酸化IκB-α、TNF-α、MCP-1的表达及其TNF-α、MCP-1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混合菌株接种法制作慢性子宫内膜炎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妇乐组、中药组(慢盆消炎方),另设同龄正常大鼠为正常组,连续灌胃给药3周。给药结束取各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Western blot分析NF-κB、磷酸化IκB-α蛋白在子宫内膜组织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各组子宫内膜组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表达;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TNF-α、MCP-1含量。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子宫内膜组织NF-κB蛋白、磷酸化IκB-α蛋白、TNF-αmRNA、MCP-1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或P0.05),血清中TNF-α、MCP-1含量亦明显上升(P0.01);病理学显示模型组子宫内膜呈炎症改变,各层组织均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并且黏膜层有出血。2、与模型组相比,妇乐组子宫内膜组织NF-κB蛋白、磷酸化IκB-α蛋白、TNF-αmRNA、MCP-1 mRNA表达水平有所下降(P0.05),但下降程度不如中药组;病理学显示上皮细胞结构已有较明显的修复,排列较整齐,但子宫内膜仍可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伴腺体轻度扩张。3、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子宫内膜组织NF-κB蛋白、磷酸化IκB-α蛋白、TNF-αmRNA、MCP-1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1),血清中TNF-α、MCP-1含量亦明显下降(P0.01);病理学显示中药组子宫内膜各层结构基本恢复正常,仅见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结论:慢盆消炎方具有治疗子宫内膜炎的功效,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磷酸化IκB-α、TNF-α;MCP-1表达及降低TNF-α、MCP-1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据1992~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一般人群中HBsAg携带率为9.8%,HBV感染率为57.6%[1];丙型肝炎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美国人群中携带率为0.6%~1%,在献血者中为1.4%[2].血液和血液制品是乙肝与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据报道,输血后肝炎在肝炎发病率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大约每年在受血者中有0.5%发生输血后肝炎,其中乙肝约占10%~20%,丙肝约占60%~80%[3].由此可见,严把血液质量关是预防乙肝与丙肝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解长沙地区不同献血人群HBsAg、抗-HCV阳性率,给进一步采取净化血源的相关措施提供依据,遂对1999年的26624份血样化验结果作了系统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经阴道尿道中段线性悬吊术治疗非复杂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非复杂性SUI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无张力尿道中段线性悬吊带术(TVT)治疗,观察组采用经阴道尿道中段线性悬吊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目前年龄≤25岁青少年人工流产现状和PAC服务前后对避孕方式的选择,分析LARC在该人群中的应用状况。方法对2018年四川省妇幼保健院行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的年龄≤25岁青少年实施术前问卷调查和术后流产后关爱(post-abortion care,PAC)服务,统计分析该人群对避孕方式的选择。结果年龄≤25岁青少年占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总人数的38.43%。实施PAC服务后避孕意识增强,未采取避孕措施的比例较PAC服务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选择高效避孕措施的比例明显增高,如复方口服避孕药(76.46%vs 1.03%),LARC(12.13%vs 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25岁青少年人工流产率高;PAC服务后青少年能更好地选择高效的避孕措施,但目前LARC在该人群中并不受青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