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0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爆发性1型糖尿病(fulminant type 1 diabetes,FID)是近年由日本学者Imagawa等首先提出的1型糖尿病的新亚型[1]。该病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危重,预后凶险,其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还不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所熟悉,故深入及系统的研究本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病可发生于妊娠期或刚分娩后,称妊娠相关性爆发性1型糖尿病(PF)[2],若发病抢救不及时将严重威胁母儿生命。近一年我院收治了2例孕晚期FID患者,为引起广大临床工作者重视,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复杂过程,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研究认为,POP的发生与盆底支持组织结构功能完整性的破坏密切相关,以机械性损伤如阴道分娩等引起的盆底肌肉、韧带及筋膜的破坏为主。细胞外基质是盆底支持组织中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包括胶原蛋白、蛋白聚糖、弹性蛋白和糖蛋白,任何成分的含量和(或)结构发生改变都有可能引起组织弹性降低,抗张能力下降,对盆底支撑作用减弱。类赖氨酰氧化酶1(LOXL1)作为结缔组织疾病的重要相关蛋白,能够影响局部组织中胶原蛋白与弹性纤维的生成、结构及其功能。LOXL1在POP患者盆腔组织中表达异常,故推测LOXL1在POP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缺失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在外阴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外阴鳞癌中的FHIT蛋白的表达,以PCR方法检测HPV感染情况,并以10例正常外阴组织作为对照,分析HPV阳性组和阴性组外阴鳞癌组织中FHIT蛋白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FHIT在正常外阴组织中呈阳性表达;FHIT在外阴鳞癌组中阴性率为71.4%(30/42),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0),且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FHIT阴性率上升。FHIT基因的表达在HPV阳性组和阴性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0)。结论:FHIT基因缺失与外阴鳞癌发生发展有关。HPV感染可能是引起FHIT异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诊断仪对1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结果全部置管成功,一次进针14例(87.5%),二次进针2例(12.5%)。经引流后黄疸均明显减退,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术前血清总胆红素228~518μmol/L,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在86—277μmol/L之间,平均下降198.6μmol/L。肝功能明显改善,有效地改善了症状。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道置管引流术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是一种安全、创伤小、简便、实用的治疗措施,可以明显延长恶性梗阻洼黄疸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二线城市三级孕产妇转诊中心重度子痫前期(SPE)孕妇的临床特点, 探讨二线城市三级转诊系统内防控SPE及其严重并发症的关键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终止妊娠的341例SPE孕妇的临床资料, 分析比较基层医疗机构转诊(转诊组, 92例)与三级孕产妇转诊中心规律产前检查(本中心组, 249例)的SPE孕妇的子痫前期(PE)风险因素、临床发病特点、SPE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转诊时机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1)PE风险因素:转诊组和本中心组SPE孕妇合并PE风险因素者分别为69例(75.0%, 69/92)、179例(71.9%, 179/249),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8, P=0.567)。(2)SPE临床发病特征:转诊组出现PE预警信息、出现PE首发症状、临床诊断、终止妊娠以及发生SPE严重并发症的孕周均明显早于本中心组, 孕32周前终止妊娠、孕32~34周终止妊娠、发生SPE严重并发症、产妇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新生儿入住新生儿ICU及单胎胎儿生长受限的比例均高于本中心组, 活产率低于本中心组...  相似文献   
6.
<正>1病历摘要患者,35岁,因孕26+3周,发现子宫颈扩张6 cm, 于2019年10月28日入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治疗。末次月经2019年4月26日,预产期2020年1月31日。孕早期建档,定期产前检查。停经12+1周彩超检查提示胎儿如孕12周大小,颈项透明层(NT)1.6 mm。孕中期行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21-三体、18-三体、13-三体)检测均提示低风险,拒绝行产前诊断。因既往两次不明原因胚胎停育史,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22年底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新生儿感染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处置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17日-2023年1月9日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新生儿感染病例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临床特征。结果 共纳入100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年龄为17.5(8.3,22.0)日龄,出生胎龄39.3(38.4,40.1)周,出生体质量3 165(2 991,3 522)g; 100例患儿中轻型84例,15例普通型,1例重型;患儿均有明确接触史,大部分为水平传播获得感染;临床表现以发热为主(91.0%),间断发热2.5(1.5,3.0)d; 40例(40.0%)合并呼吸系统症状,23例(23.0%)有消化系统症状;实验室检测WBC计数未见明显升高,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绝大部分在正常范围内;患儿年龄、体温与住院时间均呈负相关(P<0.05),发热时间与住院时间呈正相关(P<0.05),但相关关系均不密切;出生体质量、胎龄和最初病毒载量均与住院时间不相关。结论 ...  相似文献   
8.
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复杂过程,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研究认为,POP的发生与盆底支持组织结构功能完整性的破坏密切相关,以机械性损伤如阴道分娩等引起的盆底肌肉、韧带及筋膜的破坏为主.细胞外基质是盆底支持组织中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包括胶原蛋白、蛋白聚糖、弹性蛋白和糖蛋白,任何成分的含量和(或)结构发生改变都有可能引起组织弹性降低,抗张能力下降,对盆底支撵作用减弱.类赖氨酰氧化酶1(LOZL1)作为结缔组织疾病的重要相关蛋白,能够影响局部组织中胶原蛋白与弹性纤维的生成、结构及其功能.LOXL1在POP患者盆腔组织中表达异常,故推测LOXL1在POP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与否对全盆底重建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91例POP-Q分期Ⅲ~Ⅳ期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行全盆底重建术(使用Prolift网片)中切除子宫与否,比较两组术后的疗效。结果切除子宫组的手术时间为(157.30±5.38)分钟,明显长于保留子宫组(132.29±11.88)分钟(t=41.10,P<0.001);切除子宫组的术中出血量为(214.81±18.26)mL,也明显多于保留子宫组(187.14±48.24)mL(t=45.47,P<0.001)。保留子宫组术后阴道平均长度长于切除子宫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5,P<0.001)。手术后于1、3、6、12个月随访,随访率两组均为100%。两组术后治愈率为100%。切除子宫组有1例网片暴露;保留子宫组无网片暴露。两组均无膀胱、下尿路或肠道损伤,无感染和侵蚀发生,无持续性排尿、排便困难。结论盆底重建手术时保留子宫对维持盆底结构稳定具有一定的意义,近期效果与切除子宫组相似,且手术时间短,有利于降低中老年妇女围手术期的风险,提高手术耐受程度,但还需进一步随访观察长期疗效及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症子宫切除术在抢救产科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及降低产科子宫切除率的可能性。方法对2007~2010年我院16例因产后出血行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致子宫切除的发生率为0.06%,子宫切除的主要指征为胎盘因素、宫缩乏力。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孕产次、再次剖宫产、巨大儿、多胎妊娠、分娩方式等因素与产科急症子宫切除密切相关。结论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是抢救急性产科大出血的有效措施之一。做好计划生育及孕期管理,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有望降低产科子宫切除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