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1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的妊娠并发症及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治方法。患者35岁,孕2产0,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3年,停经66 d,间断阴道流血20余天,血β-hCG水平升高,影像学检查提示子宫底壁肌层瘢痕周围囊性灶,考虑异位妊娠,予甲氨蝶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子宫膀胱瘘(VUF)发生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0年1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6例VUF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检索近20年的中英文文献筛选出276例病例,对这2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同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282例患者中,VUF发生最主要的病因是子宫下段剖宫产,占87.23%;其最常见、最具特征的临床症状是周期性血尿,占61.61%。VUF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超声、膀胱镜、磁共振成像(MRI)、宫腔造影、膀胱造影和CT尿路造影(CTU)等,其中MRI对发现VUF有独特的诊断价值。97.15%的VUF患者通过手术修补瘘口,术后愈合良好。结论 VUF常为医源性疾病,多继发于剖宫产术后,术中仔细解剖有助于预防VUF发生。MRI是识别异常窦道的有效手段,单纯膀胱镜检查存在误诊或漏诊的风险。手术修补是根本的治疗方式,整体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合并子宫腺肌症(AM)相关不孕患者的临床及手术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行手术治疗的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9例同时合并EM和AM不孕患者(研究组),338例EM非AM不孕患者,39例AM非EM不孕患者,419例非AM非EM不孕患者(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情况。结果:39例同时合并AM、EM的不孕患者,占同期内异症不孕手术者的10.34%,占同期腺肌症不孕手术者的50.0%。两组的年龄、孕产次、不孕类型、手术费用和住院费用方面无显著差异;研究组的中位住院时间、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内异症IV期患者17例(43.59%),显著高于同期内异症不孕组(P0.01);深部浸润型内异症患者13例(33.3%),高于同期内异症不孕组,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局灶型腺肌症与弥漫型腺肌症间内异症各分型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EM可协同AM共同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与其他不孕手术相比,疾病程度重、手术难度大等,术前应充分评估。  相似文献   
4.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作为不孕的独立影响因素从多个环节影响妇女的生育能力。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对疼痛的改善、相应脏器损伤的修复和阻止进一步进展有明显的作用。手术虽可能不增加自然妊娠率,但可改善体外受精结局。具体手术方式、手术路径与是否合并其他因素(如子宫腺肌病、卵巢囊肿)密切相关。辅助生殖技术是提高妊娠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功能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是人体最为活跃的器官之一,具有丰富的血液供应,包括功能层和基底层.功能层为胚胎植入的部位,受性激素的影响而呈周期性增殖、分泌和脱落性改变;基底层则在经期后修复内膜创面并形成新的功能层.子宫内膜周期性的修复增长及剥脱受体内各种甾体类激素(尤其是雌、孕激素)和多种生长因子的调节,这是一系列连续动态改变的信号传递过程,任何调控因子的改变都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的异常再生,从而引起流产和其他子宫内膜疾病,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内膜癌等.近年来,对子宫内膜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生物学领域,本文主要就近年来关于子宫内膜功能异常机制的研究及其在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是人体最为活跃的器官之一,具有丰富的血液供应,包括功能层和基底层.功能层为胚胎植入的部位,受性激素的影响而呈周期性增殖、分泌和脱落性改变;基底层则在经期后修复内膜创面并形成新的功能层.子宫内膜周期性的修复增长及剥脱受体内各种甾体类激素(尤其是雌、孕激素)和多种生长因子的调节,这是一系列连续动态改变的信号传递过程,任何调控因子的改变都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的异常再生,从而引起流产和其他子宫内膜疾病,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内膜癌等.近年来,对子宫内膜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生物学领域,本文主要就近年来关于子宫内膜功能异常机制的研究及其在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手术对卵巢储备功能及生育的影响。  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 对照组为40例单侧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及10例双侧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行腹腔镜囊肿剔除术患者; 试验组为126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囊肿(巧囊)剔除术患者, 分为单侧巧囊 < 35岁(40例), 单侧巧囊≥ 35岁(26例), 双侧巧囊 < 35岁(41例)和双侧巧囊≥ 35岁(19例)4组。比较各组手术前、手术后24小时内以及手术后6个月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和雌二醇(estradiol, E2)水平, 术后6个月卵巢最大平面平均直径, 并随访术后18个月妊娠结局。  结果  双侧巧囊 < 35岁及≥ 35岁患者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后24小时内FSH较术前明显增高(P < 0.05), 而E2明显减低(P < 0.05)。而畸胎瘤对照患者及单侧巧囊 < 35岁及≥ 35岁患者手术前后各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巧囊 < 35岁患者, 术后6个月基础FSH恢复至正常范围者占77.8%, 而双侧巧囊≥ 35岁患者中基础FSH恢复至正常范围者仅占53.3%,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6个月手术侧与未手术侧卵巢缩小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8个月妊娠率非巧囊组(92.9%)明显高于巧囊组(45.2%)(P < 0.05);单侧巧囊 < 35岁、单侧巧囊≥ 35岁、双侧巧囊 < 35岁及双侧巧囊≥ 35岁患者的妊娠率分别为60%、37.5%、46.2%和16.7%, 各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 < 0.05), 其中以双侧巧囊≥ 35岁患者的妊娠率最低。  结论  腹腔镜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对卵巢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但大部分年轻患者可以在术后6个月内恢复。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注意围手术期卵巢功能的评估和卵巢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是人体最为活跃的器官之一,具有丰富的血液供应,包括功能层和基底层.功能层为胚胎植入的部位,受性激素的影响而呈周期性增殖、分泌和脱落性改变;基底层则在经期后修复内膜创面并形成新的功能层.子宫内膜周期性的修复增长及剥脱受体内各种甾体类激素(尤其是雌、孕激素)和多种生长因子的调节,这是一系列连续动态改变的信号传递过程,任何调控因子的改变都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的异常再生,从而引起流产和其他子宫内膜疾病,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内膜癌等.近年来,对子宫内膜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生物学领域,本文主要就近年来关于子宫内膜功能异常机制的研究及其在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发病率可高达10%~15%,其特征为子宫内膜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反复出血,引发疼痛、不育及结节包块.其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最为常见,但在手术中可能存在卵巢组织的丢失,卵巢储备功能的降低甚至早衰,影响生育结局.因此,术中如何保护卵巢功能是广泛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瘤腹腔镜保守手术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以2004年4月到2007年7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行腹腔镜子宫腺肌瘤病灶挖除术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其临床特点、辅助治疗、随访结果和妊娠结局,回顾性分析复发和妊娠的相关因素。结果 (1)腹腔镜子宫腺肌瘤病灶挖除术后2年,患者痛经程度减轻,子宫体积缩小,血清CA125值下降,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症状复发率34.7%,复发中位时间30个月。复发组患者的年龄和子宫体积更大,术后妊娠者的复发率低于未妊娠者(P<0.05)。(3)和单纯手术组相比,术后辅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组患者的子宫体积更大、多发腺肌瘤及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比例更高(P<0.05),但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术后妊娠率68.8%,分娩率46.9%。妊娠距离手术的中位时间为13个月。未发现影响妊娠的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因素。结论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局限性腺肌瘤患者,腹腔镜子宫腺肌瘤病灶挖除术能有效缓解症状、促进妊娠。年轻、子宫体积大的患者更容易复发,术后妊娠对复发有保护作用。术后联合GnRHa治疗有助于减少复发,但对妊娠的益处尚不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