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宫外孕破裂大出血病人出血多且病情危急,输血已成为常规。尽管目前输血技术和检测水平不断提高,但大量异体血输入会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和并发症^[1]。自体血回收无需检验血型和交叉配备,为抢救赢得时间且可以节约血源和减少副反应,又为病人减轻了经济负担,因而临床上较为常用也收到一定的效果,但传统的自血回收存在潜在污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对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的治疗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对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EMT)伴不孕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电视腹腔镜检查原因不明或怀疑EMT的不孕患者,按腹腔镜检查术时有无行手术异位病灶分为手术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手术治疗组术后观察6个月有无怀孕,未孕者给予药物治疗3个月,再促排促孕,追踪怀孕情况。对照组单纯用药物治疗3个月,追踪怀孕情况。结果:手术治疗组6个月怀孕数20/34例(58.82%),对照组8/30例(26.7%),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手术治疗组12个月累计怀孕数30/34例(88.2%),与对照组18/30(60.0%)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检查术帮助查找不孕症病因;腹腔镜下进行外科手术治疗轻度EMT伴不孕患者,比传统的药物治疗轻度EMT能较早获得妊娠机会,同时可提高受孕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着床窗期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形态与性激素及其受体表达的关系.方法:对55例不孕患者及16例正常生育者在排卵后7~9天,行宫腔镜子宫内膜形态的检查,并检测血雌二醇、孕酮及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结果:不孕组宫腔镜下子宫内膜血管及腺体发育较对照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差组腺上皮细胞ER表达较内膜佳组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差组间质PR表达较内膜佳组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孕患者子宫内膜ER、PR的低表达,可能是导致子宫内膜腺体和血管网发育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宫腔镜观察子宫内膜腺体和血管形态是一种较好的、简单可行的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洁净手术室在进行手术状态下浮游菌浓度监测结果.[方法]测定洁净手术室在进行手术状态下(即动态条件下)不同时段空气中茵落数,找出影响浮游茵浓度的因素和改进洁净手术洁净度的措施.[结果]随着手术准备工作的开始,室内人员的走动至手术30 min时手术室浮游茵落数迅速上升,手术中各人员定位后(手术60 min)手术室浮游茵数有所下降;手术120 rain手术即将结束巡回护士和麻醉师整理物品、手术人员离开等活动又使手术空气中细茵浓度急剧上升.[结论]人员活动是手术室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洁净手术室空气消毒除采用动态消毒设备外应限制进出手术室人数和室内人员走动,降低浮游茵浓度.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以宫腔镜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在宫腔粘连性不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宫腔粘连患者的治疗效果,均经宫腔镜下机械性粘连分离术及输卵管间质部插管通液术,术后宫腔放置宫内节育器及雌、孕激素周期治疗。结果:67例宫腔粘连中轻度粘连24例,中度粘连25例,重度粘连18例。46例1次手术成功重建宫腔,21例2次手术。术后88.1%宫腔形态正常,79.1%月经恢复正常,输卵管通畅率72.1%。术后妊娠率50.7%,活产率85.3%。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宫腔镜对于不同程度宫腔粘连的宫腔重建微创、有效。术中注意保护子宫内膜;疏通阻塞的输卵管对提高妊娠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精子症配偶宫颈炎状况及宫颈炎对宫颈黏液的影响。方法:对在我院助孕的无精子症配偶500例,取阴道分泌物及宫颈管黏液行病原体检查、白细胞检测;同时抽静脉血行ELISA法抗精子抗体(AsAb)、单纯疱疹病毒(HSV)、巨细胞病毒(CMV)检测。围排卵期进行宫颈黏液评分,血AsAb升高者进一步行围排卵期宫颈黏液毛细管测试及精子-宫颈黏液接触试验。结果:①按照诊断标准,500例妇女分为宫颈炎组92例(18.4%),对照组408例(81.6%)。②宫颈炎组宫颈黏液CT、UU、BV、HPV感染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炎组血HSV、CMV感染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宫颈炎组围排卵期宫颈黏液评分较对照组(9.32±1.91分对12.67±2.14分)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宫颈黏液的量、成丝性、羊齿化结晶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宫颈炎组较对照组宫颈黏液黏稠、黏液细胞数明显增多,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④宫颈炎组血AsAb阳性检出率33.7%(31/92),明显高于对照组9.8%(40/4...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治疗输卵管通而不畅的有效方法。方法对行输卵管造影提示输卵管通而不畅的163例患者,行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结果术后通畅率为85.28%,术后妊娠率为49.69%。结论宫腔镜下插管通液是治疗输卵管通而不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治疗输卵管通而不畅的有效方法。方法对行输卵管造影提示输卵管通而不畅的163例患者,行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结果术后通畅率为85.28%,术后妊娠率为49.69%。结论宫腔镜下插管通液是治疗输卵管通而不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维阴道超声(3 D-TVS)诊断后在门诊行宫腔镜下子宫中隔切除术在治疗中隔子宫不孕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院经3 D-TVS初步诊断为中膈子宫且未合并盆腔病变的不孕患者71例,其中原发不孕24例,继发不孕47例.全部患者在门诊宫腔镜检查确诊中膈子宫后行子宫中隔切除术及双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术后随访妊娠率及妊娠结局.结果:①经宫腔镜确诊,不完全中隔子宫53例,完全中隔子宫18例.3D-TVS诊断中隔子宫符合率为100.0% (71/71),明显高于二维经阴道超声(2D-TVS)诊断符合率73.2% (52/71)和输卵管造影(HSG)诊断符合率59.2% (42/7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100% (71/71)患者1次子宫中隔切除术成功重建宫腔,无手术并发症.术后宫腔镜复查85.9% (61/71)宫腔形态正常,14.1%( 10/71)宫腔轻度鞍型,输卵管插管术后通畅率达96.5% (137/142).③原发不孕患者术后妊娠率70.8% (17/24).继发不孕患者自然流产率由术前84.1% (58/69)下降为18.6%( 8/43),足月妊娠率由术前2.9%(2/69)上升到74.4%( 32/43),新生儿存活率由术前的5.8% (4/69)上升到74.4%( 32/43),上述各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 D-TVS对中隔子宫的准确诊断是门诊无监护宫腔镜术的前提.3D-TVS诊断后在门诊行宫腔镜下子宫中隔切除术安全、可行,患者损伤小,是治疗未合并盆腔病变的中隔子宫不孕症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