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89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1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耻肛尾(PAC)三角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回肠浆肌层膀胱扩大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防止膀胱扩大术后单层回肠浆肌层挛缩及肠粘膜再生,将18只犬分为3组进行了回肠浆肌层膀胱扩大术的实验研究。术后临床观察半年并行尿流动力学、病理学和血生化检查。结果发现:应用去粘膜技术可完全去除肠粘膜而无再生;双层回肠浆肌层材料及保留膀胱粘膜可较好地克服术后膀胱挛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脊髓发育不良的临床病理解剖学。方法依据112例术前病史、体检、影像学、尿流和肛肠动力学、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EMG检查评价并行脊髓手术治疗。术中观察脊髓形态学改变并留取组织学标本。结果按照椎管内病变及其脊髓病理解剖改变将其分为终丝拴系、脊髓粘连、脊髓脂肪瘤、囊性占位、脊髓纵裂、静态病变六型及若干亚型。结论脊髓发育不良主要为一进行性加重的动态病理过程,其脊髓神经损害的病理解剖学基础是椎管内病变及其脊髓、神经根的形态学改变,应尽早诊断和椎管内手术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神经管发育不良 (NDTs)患儿及核心家庭MTHFR基因A1 2 98位点多态性分布的研究 ,探讨该基因多态性与NDTs之间的关系。方法  2 0 0 0年 9月~ 2 0 0 2年 3月 ,40例 3~ 1 5岁NDTs患儿 (男 2 8例 ,女 1 2例 )及其中 2 6个核心家庭进行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PCR RFLP)技术 ,分析MTHFR基因第 1 2 98位核苷酸基因型 (野生型、杂合型、突变纯合型 )的分布情况 ;并对 2 6个核心家庭进行以父母为对照的病例对照研究 ,计算传递失衡指数 (TDT)及基于单体型的单体型相对危险度 (HHRR)。结果 NDTs患儿、核心家庭与正常对照中均未发现纯合突变。基因型构成比采用 χ2 检验 ,NDTs患儿及患儿母亲野生型分别占 1 7.50 % ,1 1 .54 % ,杂合型分别占 82 .50 % ,88.46 % ,与正常对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分别为P >0 .2 5 ;P>0 .90 )。患儿父亲野生型占 30 .77% ,杂合突变型占 69.2 3 % ,低于正常对照 (P <0 .0 5)。等位基因频率比较采用u检验 ,患儿为 41 .2 5 % ,与对照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患儿父母分别为69 .2 3 % ,88.46 % ,均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1 )。核心家庭分析结果 :TDT(χ2 ) =0 .36 ,P >0 .0 5 ;HHRR(χ2 ) =0 .369,P >0 .0 5。结论 MTHFR基因第 1 2  相似文献   
5.
传统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 ( HD)的手术方法有很多种 ,如经腹会阴巨结肠根治术 ,需开腹手术 ,术后可有肠粘连、感染等多种并发症。自 2 0 0 0年来 ,我院不开腹且不借助腹腔镜 ,采用单纯经肛手术切除病变肠管根治巨结肠 2 2例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2例中 ,男 1 6例 ,女 6例 ;年龄 2 0天~ 1 2岁。病理类型 :短段型 8例 ,普通型 1 4例。术前小肠结肠炎 3例。均依据病史、肛诊、钡灌肠X线片、肛门直肠测压诊断巨结肠 ,术中据快速病理确定病变范围 ,术后常规行病变肠管组织学检查予以证实。1 .2 手术方法 术前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阑尾原位造口顺行灌肠治疗神经源性大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8年6月至1999年12月间对13例伴有大便失禁的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男9例,女4例,年龄6~13岁,全部施行阑尾原位造口附加阑尾套叠瓣手术,术后间断经阑尾造口插管灌肠.结果 1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6年.4例分别于术后2个月、4个月、4个月、6个月停止灌肠后近2周发现造瘘口狭窄,2例经扩张治疗后狭窄消失,2例未行扩张,再2周后造瘘口闭塞.无发生造瘘口漏粪、漏气或插管困难,11例术后肛门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应用阑尾原位造口施行顺行灌肠,可明显改善神经源性大便失禁患儿的肛门功能及生活质量,是一种理想的顺行灌肠方法 .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二年内收治的7例小儿应激性溃疡的临床诊治体会,其中2例胆道或十二指肠大出血致应激性溃疡,5例因应激性溃疡引起消化道出血。讨论了小儿应激性溃疡在临床上实际发病率相当高应引起注意,小儿以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作者结合文献复习和自己的治疗经验,提出小儿应激性溃疡的具体防治措施。对患病小儿或高危病人,除改善全身情况外,予以H_2受体拮抗剂如甲氰咪呱,或抗酸药物及高pH的复方要素饮食,并根据本组病例的治疗体会着重强调由于消化道大出血产生的应激状态造成的应激性溃疡极易迷惑诊断,延误处理,造成严重后果,应引起临床的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8.
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ARM)常常合并其他系统发育异常,以泌尿生殖系及脊柱最多见。而伴有ARM的脊髓发育不良,使得肛门闭锁术后大便失禁的治疗更加复杂。故认识ARM与潜在的脊髓发育不良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本文针对ARM患儿合并骶骨发育不全的诊断与治疗选择,对我院近6年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脊髓发育不良性膀胱的病理变化与尿流动力学分型之间的关系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Masson三色法观察 38例脊髓发育不良性膀胱 (MB)及 11例正常膀胱组织标本中平滑肌与结缔组织之间的结构变化。结果 ①MB组和正常组对α 平滑肌肌动蛋白均表达 ,而对α 横纹肌肌动蛋白均不表达 ;②MB组的结缔组织含量逼尿肌反射低下组 (0 .2 2 3± 0 .0 97) ,逼尿肌反射亢进组 (0 .5 4± 0 .11)均明显高于正常组 (0 .13± 0 .0 8) (P <0 .0 1) ,而逼尿肌反射亢进组与反射低下 /无反射组之间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③逼尿肌反射亢进组中有 17例(6 8.0 % )可见平滑肌细胞核排列紊乱 ,而反射低下 /无反射组肌束明显细小。结论 MB的病理改变与尿流动力学结果密切相关 ,临床上应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经肛管结肠拖下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介绍一种经肛管肌鞘内结肠拖下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经肛管拖下术病例,在肛门上及直肠下段粘膜下分离,直肠壁有病变无法粘膜下游离者,亦应紧贴肠壁外解剖减少损伤的可能。拖下手术同时可行内括约肌重建。结果 所有病例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近期随访效果良好。新生儿巨结肠手术可在60分钟左右完成。结论 该术式损伤小、近期效果好,适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及某些肛门直肠畸形患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