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皮过长和包茎组织中触觉小体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包茎和包皮过长组织中触觉小体差异情况。方法收集21~25岁年龄组包皮标本44例,按包皮解剖形态分为:①包茎组21例;②包皮过长组23例。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两组包皮标本中的触觉小体进行染色,在放大100倍的视野下观察和统计两组包皮标本中触觉小体总数以及视野的总数,并用卡方检验对两组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标本中,分别有8个(8/21包茎组)和10个(10/23包皮过长组)标本中未发现触觉小体,其差异无显著性(P=0.717)。包茎组和包皮过长组中触觉小体的密度分别为33.1%和21.1%,差异具显著性(P=0.022)。结论包茎中触觉小体密度较包皮过长明显升高可能是一种生理性代偿机制,而两种包皮组织中触觉小体的消失可能遵循同一规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n I)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5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8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进行CTn I定量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发现高危患者,观察UA患者CTn I阳性组和CTn I阴性组住院期间心性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CTn I在NSI、EMI、STENI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心性事件发生率在UA中CTn I阳性组为55.5%(5/9),明显高于CTn I阴性组11.8%(2/7),CTn I检测在NSTEMI及STEMI患者10~24小时阳性率均为100%。结论CTn I检测对UA预后判断以及与NSI、EMI、STENI诊断及鉴别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结核并发糖尿病(pulmonary tuberculosis complicated with diabetes mellitus, PTB-DM)患者临床特征及淋巴细胞亚群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4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结核二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肺结核患者。根据是否并发糖尿病将其分为两组:PTB-DM组85例,单纯肺结核组(PTB组)96例。对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治疗史和胸部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两组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和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反应T细胞检测结果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TB-DM组男性和女性分别占76.4%(65/85)和23.6%(20/85),PTB组分别占57.3%(55/96)和42.7%(4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2,P=0.006)。PTB-DM组<25岁、25~60岁和>60岁的患者分别占2.4%(2/85)、68.2%(58/85)和29.4%(25/85); PTB组则分别占25.0%(24/96)、63.5%(61/96)和11.5%(1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5,P=0.000)。PTB-DM组初治和复治患者分别占74.1%(63/85)和25.9%(22/85),PTB组分别占84.4%(81/96)和15.6%(15/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2,P=0.088)。PTB-DM组胸部CT扫描显示无空洞、有空洞、病变范围<3个肺叶和≥3个肺叶者分别占23.5%(20/85)、76.5%(65/85)、31.8%(27/85)和68.2%(58/85);PTB组分别为53.1%(51/96)、46.9%(45/96)、54.2%(52/96)和45.8%(44/96);PTB-DM组胸部CT有空洞和病变范围≥3个肺叶的患者明显多于PT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6,P=0.000和χ2=9.20,P=0.002)。PTB-DM组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反应T细胞阳性率为81.3%(65/80),PTB组阳性率为74.2%(66/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P=0.270)。PTB-DM组总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绝对计数、NK样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总B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的中位数(四分位数)值分别为1069.00(753.50,2372.50)、548.00(381.00,787.50)、380.00(270.50,574.50)、184.00(111.00,294.50)、60.00(36.00,120.50)和162.00(80.50,244.00)个/μl,PTB组则分别为1161.50(858.50,1601.00)、628.00(472.75,860.50)、457.50(286.00,614.75)、191.50(115.75,315.75)、65.50(34.50,119.50)和184.50(112.25,301.00)个/μl,两组间6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0,P=0.073;Z=-1.47,P=0.142;Z=-1.46,P=0.144;Z=-0.57,P=0.568;Z=-0.09,P=0.931;Z=-1.93,P=0.053)。结论 PTB-DM中老年男性较多,病灶范围广泛、严重; PTB是否并发DM对淋巴细胞亚群6项指标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揭示降香挥发油水蒸气蒸馏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降香饮片挥发油,每30 min收集1次提取液,分离芳香水部分和挥发油部分,通过GC-MS分析不同时段提取液的化学成分。结果实验共得136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反式-橙花叔醇、(E)-β-famesene、α-farnesene为主要特征成分;水中特有成分22种、油中特有成分共计13种、油水共有成分有101种。水中特有成分与芳香水主要特征成分的溶出/扩散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挥发油中主要成分呈负相关。水中特有成分的水溶解度最大,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PC1(熔点、表面张力、极性曲面、折射率呈负相关成分)、PC2(极化率、相对分子质量、沸点呈正相关成分、水溶解度呈负相关成分)是导致成分分布差异的主成分。结论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降香挥发油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受自身理化性质的影响,部分成分特异性地在芳香水、挥发油体系分布,水中特有成分增加了主要成分在芳香水中的含量,可能是导致挥发油提取过程易产生"乳化"现象进而导致挥发油品质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扶正散结中药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EC)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等数据库中有关扶正散结中药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EC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4月30日,并采用RevMan 5.3统计软件对相关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1989例食管癌患者,其中治疗组1025例,对照组964例.Meta分析显示:扶正散结中药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在总有效率[RR=1.55,95%CI(1.29,1.86),P<0.00001]、卡氏评分[RR=1.85,95%CI(1.49,2.30),P<0.00001、中医证候评分[MD=-2.33,95%CI(-2.46,-2.21),P<0.00001]、降低骨髄抑制发生[RR=0.46,95%CI(0.38,0.55),P<0.00001]方面均优于单纯放化疗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肝肾功能[RR=0.71,95%CI(0.34,1.46),P=0.35]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散结中药可提高中晚期EC患者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揭示石菖蒲Acori Tatarinowii Rhizoma挥发油提取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为挥发油去"乳化"技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石菖蒲挥发油,每30分钟收集提取液并分离芳香水和挥发油部分。结果实验共测得56个挥发性成分,其中β-细辛醚、甲基丁香酚、顺式-甲基异丁香酚、γ-细辛醚为主要特征成分,水中特有成分41个,油中特有成分4个,油水共有成分11个。相关性分析表明,水中特有成分与水中主要成分的溶出/扩散呈正相关,而与挥发油中主要成分呈负相关。水中特有成分在水中溶解度较高。雷达特征图谱及主成分(PCA)结果表明,水中特有成分的水溶解度和沸点极高,油水共有成分的蒸气压最高,油中特有成分的极性表面积和沸点较高。水溶性、沸点、极性表面积、蒸气压等是影响成分分布的主要理化性质。结论石菖蒲挥发性成分因理化性质不同,在芳香水部分和挥发油部分分布差异较大,水中特有成分可能是挥发油提取过程中产生"乳化"现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微血流成像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在鉴别甲状腺超声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4类结节良恶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在杭州市中医院诊断为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ACR)TI-RADS 4类的114个甲状腺结节,所有结节均行超声微血流成像及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评估微血流成像、剪切波弹性成像及二者联合应用的诊断效能。结果 114例甲状腺TI-RADS 4类结节中,良性结节 35例,恶性结节79例,恶性结节微血流成像模式多为聚集中断征及穿支血管征,剪切波弹性成像Emax值对鉴别良恶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恶性结节SWE Emax≥41.6 kPa;超声微血流成像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TI-RADS 4类结节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6.20%、65.72%、86.84%,曲线下面积为0.810,敏感度、准确性均高于单一诊断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微血流成像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能提高甲状腺TI-RADS 4类结节的良恶性诊断效能,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度及准确性,有助于此类结节的无创性鉴别诊断,避免不必要的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D打印模型在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3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是否使用3D打印模型分为试验组(n=44)和对照组(n=39),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置钉准确性、矫形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3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其中男童47例,女童36例,平均手术年龄5.98 (1.5~13)岁。行半椎体切除术40例,Ponte截骨术31例,经椎弓根截骨术8例,全脊椎切除术4例。随访时间24~35个月。试验组患儿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180.92±16.74) min (201.51±27.6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8,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340.23±89.52) mL vs.(392.64±100.41) mL]及术中透视次数(4.36±0.89 6.05±1.28)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置钉准确率高于对照组(93.55%vs 79.91%)(X^2=218.00,P<0.05),平均置钉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4.24±1.05) min vs.(8.35±2.29)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1,P<0.05)。两组患儿矫形率无明显差异(t=-1.135,P=0.272)。试验组与对照组患儿术后胸膜损伤、硬膜损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3D打印模型能清晰、直观显示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的脊柱结构及形态,为制定手术计划及手术置钉提供帮助,从而提高置钉准确率,减少术中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平衡型半椎体畸形的影像学特点,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20年6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52例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平衡型半椎体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5(2.9,7.3)岁,男性28例,女性24例。在术前全脊柱X线片上测量患者冠状面和矢状面参数,冠状面参数包括头/尾端节段性侧凸角及代偿弯、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冠状面骶骨倾斜角(coronal sacral slope,CSS);矢状面参数包括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胸腰段后凸角(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等。通过CT及MRI判断前方半椎体和后方附件的畸形情况,分为协调型和错配型。按照半椎体分布的数量、位置及合并脊柱/肋骨畸形情况,对畸形进行分型并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畸形分为4种类型:1型,包含2个半椎体;2型,包含3个半椎体;3型,包含≥4个半椎体;4型,平衡型半椎体同时合并多发脊柱和肋骨畸形...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二味参苏饮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出膏率、巴西苏木素含量和水浸出物作为评价指标,以加水量、浸泡时间、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选取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优化二味参苏饮的提取工艺。结果:巴西苏木素对照品在40~4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9),筛选出二味参苏饮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药材浸泡80 min后,以12倍水量回流提取120 min,10倍水量回流提取90 min,8倍水量回流提取60 min,共3次。结论:建立了HPLC法测定二味参苏饮中巴西苏木素的含量,为提高二味参苏饮的质量标准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优化的提取工艺科学合理,可用于二味参苏饮的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