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眼科学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炎性因子与眼眶特发性炎性假瘤(IOIP)的关系。方法利用目前最先进的基因芯片和蛋白液相芯片检测IOIP样本和正常样本中IL-1β基因水平和IL-1β、IL-6蛋白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OIP组IL-1β基因和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两组间IL-6蛋白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炎症因子IL-1β与IOIP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BLEL)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0年8月至2011年10月间经病理证实的泪腺BLEL患者资料16例,分析和总结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16例患者中男:女=1:7;年龄为36~63岁,其中以41~50岁为多;单眼发病:双眼发病=1:7;上眼睑无痛性非充血性持续肿胀为其主要临床表现。眼眶MRI成像扫描显示,16例患者病变均累及眼睑和泪腺组织,受累泪腺明显肿大,T1WI和T2WI均呈等信号,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均匀强化,另外,3例患者眼外肌受累,1例颞肌受累,1例额神经受累;实验室检查仅1例患者丙肝抗体阳性,余未见异常。结论眼睑肿胀是BLEL的典型症状,受累泪腺以双侧居多;MRI成像检查在诊断BLEL中具有重要价值,但确诊该病需要有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学检查在视网膜母细胞瘤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临床确诊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211例患儿,在治疗前常规进行骨髓穿刺,并行骨髓细胞学检查,观察早期有无骨髓转移。结果在211例患儿中210例为正常骨髓象,1例骨髓中发现有肿瘤细胞,但不能确定是视网膜母细胞瘤肿瘤细胞。结论视网膜母细胞瘤早期骨髓转移发生率极低,入院患者是否应当常规做骨髓细胞学检查值得商榷。但骨髓细胞学检查仍然是早期发现转移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存在高风险转移因素的患儿仍应积极进行此项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特发性眼眶炎性假瘤(idiopathic orbital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IOIP)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水平与IOIP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测定60例IOIP患者(病例组)和30例正常健康者的血清ICAM-1水平。所有IOIP患者均经过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采用SPSS 17.0软件比较IOIP组和对照组之间血清ICAM-1水平的差异,并分析IOIP组血清ICAM-1水平与病例及眼别的关系。结果 IOIP患者血清ICAM-1水平为(251.68±76.16)μg·L-1,比正常对照组(176.56±29.80)μg·L-1明显增高(P<0.05);随着IOIP病程的延长,ICAM-1的表达呈明显上升趋势,病程>12个月患者(326.60±38.71)μg·L-1与病程6~12个月患者(264.53±34.90)μg·L-1及病程<6个月患者血清ICAM-1水平(184.04±53.05)μg·L-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双眼发病者血清ICAM-1水平(293.30±69.34)μg·L-1明显高于单眼发病者(240.17±74.56)μg·L-1(P<0.05)。结论IOIP患者血清ICAM-1水平可反映病程长短和严重程度,检测血清ICAM-1水平在评估疾病的严重性、病程长短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顼晓琳  葛心  史季桐  李彬 《眼科》2012,21(3):210-214
目的 总结分析原发性眼眶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征,并与国外已报道病例进行比较,使眼科医生加深对该罕见肿瘤的理解和认识。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08年在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3例原发性眼眶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述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以及治疗和随诊情况,通过复习国外相关文献,比较我国患者与国外患者在临床特征方面的异同。主要指标 临床表现、磁共振成像(MRI)、病理学特征。结果 3例眼眶黑色素瘤患者中,主要临床症状均为不同程度且伴随不同症状的眼球突出。经过详细的全身检查,未发现原发于其他部位的黑色素瘤,排除转移性黑色素瘤的可能;眼睑、颜面部皮肤、结膜、巩膜等均无黑色素性病变,排除了先天性黒变病的病理基础。MRI检查显示:2例肿瘤均表现为短T1短T2信号,强化不明显,符合黑色素瘤的典型特征;1例肿瘤表现为主体呈短TI长T2不强化区,依据通常经验未能提示黑色素瘤。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3例肿瘤均为恶性黑色素瘤,分别为上皮样细胞型、梭形细胞型、混合细胞型。其中1例肿瘤发生于眶内囊肿内壁的上皮组织,具有明确的囊膜上皮基础,据此推测,胚胎时期从神经嵴移行到囊壁上皮细胞间的黑色素细胞可能是原发性眶内黑色素瘤的组织学来源。治疗均采用单纯肿瘤切除术,术后1例患者未行任何辅助性放化疗,另2例患者分别行4个周期和7个周期化疗。随访40~48个月,3例患者均健在,无肿瘤复发和转移迹象。结论 MRI检查对于原发性眼眶恶性黑色素瘤术前诊断具有一定提示作用。附着于眼眶内囊肿上皮细胞间的黑色素细胞可能是该肿瘤的起源。由于肿瘤具有包膜,单纯肿瘤切除术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研究9种单克隆抗体在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中的表达,探讨其免疫病理本质及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使用CD4、CD8、CD21、CD34、CD45、CD68、IgG、IgG4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这9种分子的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对25例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的石蜡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21)、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4、CD8和CD45)、黏附分子CD34及IgG在25例样本中均呈阳性表达,巨噬细胞表面抗原CD68、增殖细胞核抗原和IgG4这3种分子在25例样本中均有一定比例的阳性表达,表达率分别为12%、8%和80%.结论 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是一种主要以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激活为主要病理免疫基础的疾病,绝大多数属于IgG4相关性疾病的范畴,同时有发生恶变的潜能,临床治疗后的密切随访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泪腺腺样囊性癌不同病理组织学分型和分级间骨质破坏、神经侵犯和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9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肿瘤科收治并经病理组织学检测确诊的30例泪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的完整病历资料.分析患者的一般病历资料、医学影像学资料、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以及预后情况等,并系统研究泪腺...  相似文献   
9.
背景 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是临床较少见的眼眶病,主要表现为双侧泪腺的对称性、无痛性肿大,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 目的 筛选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组织与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病变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从分子水平探讨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的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2010年9月至2013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患者9例的病变标本,并收集同期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9例的组织标本作为对照.利用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技术和limma算法检测2个组患者组织标本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验证差异基因的表达,采用Fisher法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法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分析和信号通路分析,找到主要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群和信号通路. 结果 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患者与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中共筛选出5 260个差异基因,Fisher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显著性分析和信号通路分析显示,109个GO条目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显著上调,101个GO条目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显著下调,其中32个功能基因相关的信号通路显著上调,25个信号通路显著下调.GO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中补体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表达丰度最高,其次为T细胞信号通路和B细胞信号通路上调以及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下调.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组患者标本中TIPRL、TLR7和TLR1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眼眶海绵状血管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3、-2.32、-2.32,均P<0.05),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人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组织与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病变组织中基因表达谱明显不同,这些差异表达基因除参与T细胞和B细胞信号通路的上调以及MAPK信号通路和TGF-β信号通路的下调外,还涉及补体系统的变化.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是多种基因和通路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