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99篇
内科学   75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133篇
预防医学   98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56篇
  2篇
中国医学   65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作者将2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和在位内膜进行离体组织孵育,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孵育液中泌乳素(PRL)含量;同时应用ABC免疫酶标记法确定异位和在位内膜分泌PRL的部位,结果异位和在位内膜离体组织经0~24h孵育,孵育液中PRL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继续孵育至48h,PRL含量不再增加。但异位内膜分泌PRL的活性低于自身在位内膜。免疫组化PRL检测,异位和在位内膜分别有4和6例呈PRL阳性反应。组织学对照现察,内膜成熟上皮细胞数及前蜕膜细胞数越多者,其相应孵育液中PRL含量越高,免疫组化PRL阳性反应也越强。提示异位内膜PRL分泌特点与其自身在位内膜不完全相同,可能与病理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3.
王曼 《中级医刊》1994,29(9):9-11,17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和诊疗标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表现 ,中医称组织内出血为“离经之血”,瘀血积聚 ,继之形成“疒徵 瘕”。古医书记载“痛经”、“疒徵 瘕”等病症应包括本症在内 ,因此本症是“血瘀症”之一。自从 1 30余年前本症被发现以来 ,逐渐被认识。2 0世纪 80年代以后 ,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已逐渐开展。为提高诊断正确率 ,除腹腔镜检查以外 ,通过电子计算机运算 ,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及非参数分析法制成的“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计量诊断指数表”早已在 80年代初发表应用 ,有助于开展中西医结合的研究 ,因能早期诊断 ,有利及早从中药中筛选出符合治疗本症的活血…  相似文献   
5.
病人,女,6 8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当时未介意,4d前因稍劳累后,出现腹胀、纳差,明显消瘦,偶有排尿不畅,下腹部隐痛,自服中药“三消丸”无明显疗效。查体: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部未及包块,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 ,B超:示腹水及盆腔弱回声团,双卵巢区未见异常,血CA 1 2 5检查,为4 4 8 70U/ml,腹水细胞学检查:见大量腺癌细胞,胃镜检查无异常。2 0 0 3年6月1 7日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腹水约2 0 0 0ml,为淡黄色,腹膜增厚,探查肝、脾、胰、肾均未见异常,横结肠系膜与胃底部广泛粘连。子宫体萎缩,双附件外观大小正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全凭静脉复合麻醉时对听觉诱发电位指数、血流动力学和术后复苏的影响.方法:40例美国标准协会(ASA)Ⅰ~Ⅱ级病人择期行胆囊切除手术,随机分为Ⅰ组(舒芬太尼组)和Ⅱ组(芬太尼组),记录两组病人麻醉期间各时间点的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I)值、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SpO2.结果:Ⅱ组插管后1 min、2 min的收缩压较Ⅰ组升高,而插管后1 min的心率较Ⅰ组降低(P<0.05);Ⅰ组插管后1 min、2 min和3 min时的AEPI值低于Ⅱ组(P<0.05);Ⅰ组拔管后至定向力恢复的时间较Ⅱ组长(P<0.05);Ⅰ组丙泊酚的用量较Ⅱ组少(P<0.05).结论: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较芬太尼的全凭静脉复合麻醉可以使病人达到更为合适的麻醉深度,并能使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同时可减少丙泊酚用量.  相似文献   
7.
中药毒性研究是中药安全性研究的重要议题,将具有毒性的中药成分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整理是进行中药毒性研究的基础。因此,通过当前国内外中药毒性研究相关的数据库进行综述,总结中药毒性研究相关数据库的研究现状,突出中药毒性研究相关数据库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为中药毒性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促进中药毒性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鳕鱼肉酶解产物的抗疲劳和体内抗氧化作用。方法:以阿拉斯加狭鳕鱼肉为原料,经菠萝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分步酶解,通过离心、喷雾干燥等工艺制得鳕鱼肉酶解产物。测定酶解产物的氨基酸组成;给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酶解产物,测定小鼠力竭游泳时间,肝糖原含量,血清中乳酸、尿素氮、丙二醛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结果:酶解产物能显著延长小鼠的游泳时间,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能够降低小鼠体内乳酸、血尿素氮和丙二醛含量,提高小鼠体内肝糖原含量,且能够提高小鼠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力。结论:酶解产物具有较好的抗疲劳和体内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给予氯氮平前后齿状回反应及细胞外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15只成年家兔,将刺激用微电极置于海马穿通纤维处,记录用微电极和收集神经递质的引导插管置于同侧齿状回处,经10d康复后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强直刺激组(T组)和无强直刺激组(N组),每组各5只。整个实验180min,分3阶段(60min/阶段)。全程给予齿状回单极方脉冲电刺激,60min时分别腹腔注射20mg/kg氯氮平溶液(T组和N组)或空白溶剂(C组),120min时给予强直刺激(C组和T组)。实验中,每隔2min记录一次齿状回反应,每隔5min检测一次齿状回细胞外DA和5-HT的水平。结果:齿状回反应:C组1、2阶段无改变(P〉0.05),3阶段较1、2阶段增强(P=0.02),产生长时程增强(LTP);T组2阶段较1阶段增强(氯氮平增强)(P=0.004),3阶段较2阶段进一步增强(P=0.02),产生LTP;N组2阶段较1阶段增强(氯氮平增强)(P=0.004),3阶段同2阶段(P〉0.05)。细胞外DA和5-HT的水平:C组的DA水平在3个阶段均无改变(P〉0.05);T组2、3阶段DA水平较1阶段明显升高(P〈0.01),但3阶段的DA水平却没有因LTP的产生而出现相应的改变;N组2、3阶段DA水平较1阶段明显升高(P〈0.01);3组在全部实验中的5-HT水平均无改变(P〉0.05)。结论:氯氮平可在齿状回同步产生氯氮平增强和细胞外DA水平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梳理国家药物安全评价监测中心联合开展的大鼠多终点体内遗传毒性试验数据,比较大鼠肝彗星试验与骨髓微核试验结果的一致性和灵敏性。方法 试验分设阴性物质组、作用机制明确的遗传毒性阳性物质组、受试物组,阴性物质包括超纯水、0.9%氯化钠注射液、玉米油、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5%蔗糖和聚山梨酯80,给药体积为10 mL·kg-1;遗传毒性阳性物质包括200 mg·kg-1甲磺酸乙酯(EMS)、40 mg·kg-1N-乙基-N-亚硝基脲(ENU)、40 mg·kg-1环磷酰胺、75 mg·kg-1甲基苄肼、800 mg·kg-1尿烷、75 mg·kg-1对氯苯胺、40 mg·kg-1 1,2-二溴-3-氯丙烷和10 mg·kg-1秋水仙素;受试物包括100、300、1000 mg·kg-1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6.5、65.0、650.0 mg·kg-1单蒽酮和6.5、65.0、650.0 mg·kg-1大黄素甲醚。分别在实验0、24、45 hig给药1次,给药体积为10 mL·kg-1。开展大鼠肝彗星试验和骨髓微核试验,计算每只动物的肝细胞刺猬细胞率和尾DNA百分含量(Tail% DNA),以及每只动物的嗜多染红细胞(PCE)/总红细胞(ERY)比例和嗜多染红细胞微核(MNPCE)率。结果 大鼠肝彗星试验可有效检出DNA断裂剂,对多种烷化剂(甲磺酸乙酯、甲基苄肼和尿烷等)有较好的预测性,但对环磷酰胺和多倍体诱导剂不灵敏。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单蒽酮和大黄素甲醚骨髓微核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在1 000 mg·kg-1剂量下导致的肝Tail% DNA与0.5% CMC-Na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单蒽酮的肝彗星试验结果为明确阳性,剂量为650 mg·kg-1时,单蒽酮可导致大鼠肝Tail% DNA显著升高(P<0.05),且作用存在剂量相关性;大黄素甲醚的肝彗星试验结果为阴性。结论 大鼠肝彗星试验可与骨髓微核试验互补,有效检出主要作用于肝脏且亲电子性较强的遗传毒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