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2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监测对昏迷病人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7例昏迷患者采用多次动态脑电图监测,分析脑电图改变与临床结局的关系。结果:平坦波型昏迷死亡率较高(94.7%),慢波型昏迷死亡率较低(30.3%),且预后较好。结论:对昏迷病人实施动态脑电图监测,可提高对预后评估及脑死亡的正确判断率。  相似文献   
2.
多导睡眠图监测发作性睡病1例报告李冲,杜好瑞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13岁,学生。五年前某晚被其父踢一脚后(臀部,无外伤),当夜发高热,体温达39℃,意识朦胧,服用阿斯匹林3/4片后,体温降至正常。次日上午10时开始出现发作性打瞌睡,1日数次,每次历时约...  相似文献   
3.
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类型与动态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类型与动态脑电图特征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美国康泰公司KT98- 2 0 0 0A型 2 4h动态脑电图系统 (2 4hAEEG) ,对 96例脑瘫患儿进行动态脑电图检查 ,分析各型脑瘫脑电图特征。结果 脑瘫患儿的动态脑电图总异常率为 82 .2 9% ,痉挛型脑瘫脑电图异常率和样放电检出率最高 ;手足徐动型脑电图异常率最低 ,脑瘫并癫、智力障碍、小头畸形的动态脑电图异常率高。结论 脑瘫患儿的动态脑电图异常率与脑瘫类型及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发作性睡病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异同,采用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和多导睡眠图(PSG)进行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男性酒依赖(alcohol dependence,AD)患者执行功能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关系,为AD执行功能损害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收集31例男性AD患者为酒依赖组,26名健康男性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event-related potential P300,ERP-P300)测定,酒依赖患者WCST和ERP-P300均在戒断症状消除后评估。结果酒依赖组的WCST完成分类数(Cc)[(3.48±2.02)vs.(4.68±1.37)]、概念化水平(Cl%)[(43.24%±23.10%)vs.(63.26%±15.75%)]低于对照组,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Rf)[(43.85±25.66)vs.(29.18±15.16)]、错误应答数(Re)[(57.42±26.51)vs.(30.47±14.64)]、持续错误数(Rpe)[(44.06±18.52)vs.(30.84±13.31)]高于对照组(均P<0.05)。酒依赖组ERP-P300的N1[(4.26±1.97)μv vs.(7.89±3.69)μv]、N2[(3.48±2.22)μv vs.(5.03±2.56)μv]、P3[(3.46±2.31)μv vs.(6.94±3.99)μv]波幅较对照组降低,N2[(256.30±31.62)ms vs.(223.68±31.73)ms]、P3[(355.42±27.81)ms vs.(314.52±21.64)ms]潜伏期延长(均P<0.05)。酒依赖组WCST与ERP-P300相关分析显示,Cc及Cl%与N1、N2、P3波幅呈正相关(P<0.05),与N2、P3潜伏期呈负相关(P<0.05);Rf、Re、Rpe与N1、N2、P3波幅呈负相关(P<0.05),与N2、P3潜伏期呈正相关(P<0.01)。结论 AD患者存在执行功能障碍,表现为抽象概括、认知转移和反应抑制能力下降及ERP-P300家族多成分异常,以波幅改变较为明显,ERP-P300多成分分析可更全面地了解AD执行功能障碍的电生理特征。  相似文献   
6.
发作性睡病患者的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对发作性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5例发作性睡病和25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及2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白天5次MSLT和整夜多导睡眠图(PSG)描记,分析平均睡眠潜伏期(SL)、睡眠初期出现REM(SOREMP)次数及夜间睡眠相关参数.结果 MSLT显示发作性睡病组SL缩短(4.6±2.5)min和SOREMPs≥2(2.3±1.2)次,SL<5 min+SOREMPs≥2次25例(71%),睡眠次数发作性睡病和OSAS 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23.58~65.99,P<0.001);整夜PSG结果比较发作性睡病组总睡眠时间(336.81±34.08)min、REM潜伏期缩短(17.21±7.25)min,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OSAS组显示具有明显呼吸暂停(平均17次以上)和血氧饱和度降低(87%)的特征(P<0.01).结论 发作性睡病患者具有明显的REM睡眠提前和睡眠潜伏期缩短的特征,MSLT对发作性睡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热性惊厥(FC)患儿的发作年龄、发作次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46例FC患儿的发病年龄、发作次数、24h动态脑电图和3年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 146例FC患儿中,总异常率为30.1%,在异常脑电图中,非特异性异常22.6%,特异性异常7.5%;分组比较,性别之间差异无显著性(X2=2.33,P>0.05);≥3岁组和<3岁组AEEG总异常率分别为14.7%和46.5%,差异有显著性(X2=-18.29,P<0.01);反复发作组明显高于首发组(x 2=-23.87,P<0.01)、有家族史组明显高于无家族史组(X2=-10.18,P<0.01).非特异性异常组脑电图组的患儿1-3年随访痊愈率分别51.7%(15/29)、69.O%(20/29)和82.8%(24/29);特异性异常组分别为10.0%(1/10)、20.0%(2/10)和40.0%(4/10).非特异性异常的患儿其预后明显优于特异性异常的患儿,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FC患儿的预后与发病年龄、发作次数和家族史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24h动脉脑电监测病人的护理经验。[方法]对787例癫痫病人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监测期病人出现临床发作,电极脱落或松动,不合作是影响监测质量的关切。[结论]加强病人的管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各类事件发生,有助于提高脑电监测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酒依赖(AD)患者自主神经及感觉功能的电生理特征。方法对56例AD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体感诱发电位(SEP)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测定,分析SSR反应波及SEP上肢N20、下肢P40电位波幅、潜伏期和正中神经、胫神经感觉传导速度。于酒精戒断2个月时随访AD组患者的SSR。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组SSR异常率及反应波缺失率均显著升高(χ~2=7.860,P=0.005;χ~2=64.655,P=0.00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组入组时及酒精戒断后SSR波幅均显著降低,潜伏期显著延长(均P0.01)。与入组时比较,AD组酒精戒断后波幅、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D组与正常对照组SEP上肢N20电位和下肢P40电位波幅、潜伏期及上肢正中神经、下肢胫神经SC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D患者酒依赖持续时间和日饮酒量分别与SSR潜伏期呈正相关(r=0.335,P=0.017;r=0.369,P=0.008),与SSR波幅呈负相关(r=-0.294,P=0.038;r=-0.310,P=0.028)。结论 AD患者存在周围神经损害,以C类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和传导痛温觉Aδ纤维功能障碍等小纤维损害为主,深感觉传导路尚无明显影响,SSR可为AD提供周围神经早期损害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危险因素及脑电图变化.方法 对83例抢救成功的急性CO中毒昏迷患者按是否发生迟发性脑病分为DEACMP组(32例)和非DEACMP组(51例),比较两组年龄、性别、既往心脑血管病史评分、中毒后昏迷时间及随访期间6次EEG评分,分析DEACM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非DEACMP组比较,DEACMP组年龄、既往心脑血管病史评分、昏迷时间和6次EEG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相关分析显示DEACMP发生与年龄、既往心脑血管病史评分、CO中度后昏迷时间呈正相关(r=0.311、0.435、0.631,均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心脑血管病史评分、中毒后昏迷时间进入方程.DEACMP组EEG具有随假愈期好转后又恶化再缓慢改善的特点,与临床过程平行.结论 CO中毒后昏迷时间长和既往心脑血管病史为DEACMP重要危险因素;DEACMP患者EEG变化与临床过程平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