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AITD)是一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该病可引起甲状腺自身各种特异性抗体和非自身器官的非特异性抗体的增高。本研究观察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患儿血中的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抗体(IAA)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朱志颖  李嫔 《临床儿科杂志》2006,24(12):1005-1007
目的观察抗早熟Ⅱ号对青春期大鼠长骨干骺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蛳R)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抗早熟Ⅱ号对长骨干骺端骨生长的作用机理。方法将青春期SD雌性大白鼠分为2组,对照组喂饲生理盐水1个月,实验组喂饲抗早熟Ⅱ号中药合剂1个月,采用实时荧光RT蛳PCR定量检测技术检测大鼠长骨干骺端IGF1mRNA及IGF1蛳RmRNA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长骨干骺端IGF1基因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调(t=10.268,P<0.05);两组间IGF1蛳R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0,P=0.914)。结论抗早熟Ⅱ号通过使长骨干骺端软骨细胞IGF1的基因表达水平下调,从而抑制长骨生长,延缓骨骼成熟。  相似文献   
3.
为观察矮身材儿童的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 ,对生长激素缺乏症 (GHD)及非GHD矮身材儿童进行二维心脏超声检查 ,评估其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对象与方法一、对象1.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均符合CHD诊断患儿12例 ,男10例 ,女2例 ;平均年龄9.9岁±2.39岁(7岁~14岁 ) ;平均身高107.5cm±9.3cm ;平均体重17.91kg±2.9kg;均排除慢性器质性疾病。2.非GHD矮身材儿童组10例 ,身高均低于同年龄、性别两个标准差以上 ,男4例 ,女6例 ;平均年龄8.15岁±2.2岁 (6岁~1…  相似文献   
4.
尿崩症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原因导致抗利尿激素[ADH,又称精氨酸加压素(AVP)]分泌和释放严重缺乏或部分缺乏(中枢性尿崩症),或肾脏对ADH不敏感[肾性尿崩症(NDI)],导致肾小管出现水吸收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症候群,其特点是多尿、烦渴、低比重尿和低渗尿.尿崩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少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1.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短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_a)治疗儿童中枢性性早熟(CPP)的疗效 ,我们总结了近2年来用GnRH_a治疗8例女性CPP患儿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资料自1997年2月~1999年1月我院小儿内分泌专科门诊收治8例女性CPP患儿 ,发病年龄3~7岁6月 ,平均5岁8月 ;治疗前的生长速度3.5~5.0cm/半年 ,平均4.25cm/半年 ;身高在同年龄、同性别的第90百分位数以上 ;乳房发育按Tanner's标准为Ⅱ~Ⅳ ;阴毛生长6例 ;出现白带4例 ,月经2例。骨龄均大于实际年龄1年以上 ,其中5例大于2个标准差 ;盆腔B超显示子宫和卵巢有不同程度的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青春期前特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IGHD)患儿6个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9例IGHD患儿进行rhGH治疗,每晚睡前皮下注射0.5IU·kg~(-1),每周分5次注射,共26周。评价治疗前后身高、生长速度、身高标准差计数(SDS)等指标。结果:在rhGH治疗期间,46例患儿生长速度由每年(2.5±1.0)cm提高到(11.5±2.5)cm(P<0.005)。身高SDS由治疗前(-4.2±1.8)增为(-3.7±1.8)。同时患儿13和26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IGF结合蛋白(IGFB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其体重与骨龄无明显变化。治疗后共有15.7%患儿出现甲状腺功能降低,抗hGH抗体阳性率为21.7%,但所有这些现象均未影响患者体格的线性增长。在治疗期间所有患者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和代谢性指标(如血糖和血脂水平)等均保持在正常范围。结论:rhGH是治疗IGHD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检测Ⅱ型糖尿病前期伴牙龈炎患儿龈下菌斑中的牙周可疑致病菌,指导牙周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以6~14岁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血糖水平和牙龈炎症状况分为3组:糖尿病前期伴牙龈炎组(实验组)、代谢正常伴牙龈炎组(对照组一)、代谢正常而牙周健康组(对照组二),每组各30例。以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Aa)、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Pi),福塞坦氏菌(Tannerella forsythia,Tf)为目标菌,应用以16SrRNA为基础的聚合酶链反应(polyn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对龈下菌群进行检测。分析5种菌的相对含量与牙周临床指标和血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5种可疑致病菌的检出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二(P<0.05);实验组虽高于对照组一,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Pg的相对含量与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以及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存在相关性(P<0.05);Pi的相对含量与PD、SBI、FPG、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2 h血糖(OGTT2hBG)存在相关性(P<0.05);Aa和Fn的相对含量与SBI、PD存在相关性(P<0.05);Tf的相对含量与SBI、PD、FBG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Ⅱ型糖尿病前期伴牙龈炎者牙周可疑致病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虽与单纯牙龈炎组相比,其数量无明显差异,但应更加注意血糖水平和菌斑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已确诊的1型糖尿病(T1DM)患儿病程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发生情况。方法 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郑州市儿童医院、江西省儿童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聊城儿童医院、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12家医院登记系统为基础调查多中心1995年12月至2014年6月胰岛素治疗下的已确诊T1DM患者病程中发生DKA的频度和诱发原因。其中,T1DM确诊后发生的第1次DKA为组1A,第2次DKA为组1B。选择北京儿童医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T1DM患者血糖控制状况横断面调查病程中无DKA发生者为对照组,即组2。结果 12家医院共新诊断了1676例T1DM患儿,其中89例患者在病程中发生了100次DKA,发生比率为5.3%(89/1676),发生频率为5.9%(100/1676)。且各中心的DKA发生比率不同,波动在1.1%~24.1%之间。组1A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11.31±3.03)% vs.(8.26±1.53)%,P<0.01]及胰岛素剂量[(0.85±0.42)IU vs.( 0.71±0.31)IU,P<0.01]明显高于组2。组1A的胰岛素泵使用率高于组2(25.0% vs. 11.2%,P=0.01)。而且,前者的自我血糖监测达标率(12.1% vs. 40.1%, P<0.01)及复诊次数达标率(21.2% vs. 46.6%,P<0.01)明显低于后者。组1A的DKA诱因主要是感染(33.7%)、中断胰岛素注射(21.3%)、饮食异常(20.2%),1例患者为胰岛干细胞移植后DKA。组1B仍以感染为主要诱因(4/10),1例患者因为胰岛素泵故障而发生DKA(1/10)。不同病程内发生的DKA诱因分布不同(P<0.01),1年内主要以中断胰岛素注射为主,占39.3%(11/28);1年以上中断胰岛素注射仅占13.1%(8/61),主要以感染(22/61)和饮食异常(16/61)为诱因。DKA发生率高的医院主要是以感染为诱因,达50%(12/24),而DKA发生率低的医院感染诱因占28.1%(18/64)(P<0.01)。结论 已确诊T1DM患者病程中DKA发生率为5.3%,各中心不同,最高达24.1%。DKA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差,不能规律的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及门诊复诊,应该强化糖尿病教育。胰岛素泵使用者及胰岛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成为新的教育关注点。DKA发生率高的医院需要强化患者学习感染时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补肾固齿丸联合聚维酮碘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诊治的106例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含漱聚维酮碘含漱液,10 mL/次,含漱10 s后弃去,4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补肾固齿丸,4 g/次,2次/d。两组用药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好转时间,牙周菌斑指数评分(PLI)、出血指数评分(BI)、牙龈指数评分(GI)评分,血清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98.11%)明显高于对照组(81.13%,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牙龈水肿、牙齿松动、咀嚼疼痛、口腔异味等症状好转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牙周PLI、BI、GI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评分明显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因子IL-6、IL-1β、TNF-α、CR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