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例因腹胀就诊新生儿,发现肠系膜肿物,伴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超声及CT未能明确该肿瘤性质,腹腔穿刺放腹水,输血治疗效果差,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瘤体来源于肠系膜并广泛侵犯血管及小肠肠管,难以切除,病理免疫组化诊断为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  相似文献   
2.
3.
4.
摘 要目的:探讨Ⅲ度房室阻滞伴加速型双重性室性逸搏心律及正常化融合波的发生机制以及心电图诊断情况。 方法:选取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2016 年 2 月至 2019 年 2 月期间接受治疗的 10 例Ⅲ度房室阻滞伴加速型双重性室性逸搏 心律及正常化融合波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并分析其诊断意义。 结果:10 例Ⅲ度房室阻滞逸搏均具有 2 种起源,可引发 2 种形态逸搏 QRS 波,9 例逸搏分别起源于左右心室,1 例无法明确逸搏起源,仅能够初步判定来源于心室的 2 个部位。 结论:明确Ⅲ型房室阻滞伴加速型双重性室性逸搏心律的心电变化,有助于分析并准确诊断相关疾病,降低误诊与漏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熊脱氧胆酸(UDCA)对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CA)的疗效。方法选取给予胃肠外营养并PNAC的早产儿6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UDCA治疗剂量,将其分成低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对照组。其中高剂量治疗组24例。UDCA 20 mg.kg-1.L-1,分2、3次服用。治疗前ALT(73.5±31.9)U.L-1,谷氨酰转肽酶(GGT)(107.5±27.9)U.L-1,总胆红素(TBIL)(217.0±24.3)μmol.L-1,结合胆红素(DBIL)(71.8±18.8)μmol.L-1,总胆汁酸(TBA)(61.5±18.2)μmol.L-1。低剂量治疗组18例。UDCA 10 mg.kg.L-1,分2、3次服用。ALT(76.8±32.1)U.L-1,GGT(116.8±29.8)U.L-1,TBIL(207.7±20.8)μmol.L-1,DBIL(71.0±20.1)μmol.L-1,TBA(63.9±19.8)μmol.L-1。对照组23例采用综合治疗,但未服用UDCA。ALT(70.3±33.8)U.L-1,GGT(108.3±30.8)U.L-1,TBIL(220.0±25.8)μmol.L-1,DBIL(67.9±19.7)μmol.L-1,TBA(63.5±22.6)μmol.L-1。治疗2~4周比较3组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高剂量治疗组3例因不能耐受高剂量转为低剂量治疗,统计时将其剔除。其他UDCA治疗患儿均未观察到有变应性皮疹、腹泻、血糖升高、白细胞升高等UDCA的不良反应。治疗前3组肝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治疗2周、4周,高剂量治疗组与对照组ALT、GGT、TBIL、DBIL、TB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肝功能指标明显降低;低剂量治疗组与对照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肝功能指标明显降低;高、低剂量治疗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各剂量UDCA治疗早产儿PNCA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在治疗溶血尿毒综合征(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中的意义.方法 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6例HUS患儿进行血浆置换治疗;以新鲜冰冻血浆作置换液,治疗时间每次2~3h.结果 16例患儿经血浆置换治疗均存活,无明显并发症出现.全部患儿首次治疗后病情明显缓解;12 -72 h,黄疸消失,血肌酐[(385.0±189.4)μmol/L vs( 100.0±19.3)μmol/L]、乳酸脱氧酶明显下降[(799.3±289.8)U/L vs (300.0±100.4) U/L],血小板计数[(45.0±18.8)×109/L vs( 120.0±20.0)×109/L]、血红蛋白回升[(59.3±15.3) g/L vs (120.0±18.3)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15例患儿症状消失,14例实验室检查正常.住院时间为15 ~57 d.结论 血浆置换可以有效缓解病情,清除血浆致病物质,及时阻断HUS的病理过程,补充血浆中有效成分.推荐血浆置换作为治疗HUS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定早期早产儿血浆N末端脑钠肽(NT-proBNP)参考值范围.方法 1.研究对象按下列标准纳入:(1) 2009年10月至2012年8月出生后24 h内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病房的早产儿;(2)母亲孕期健康;(3)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者;(4)出生当天血气分析、电解质、肝肾功能、心肌酶、血常规及传染病4项(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等实验室辅助检查无异常者.2.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于出生后1d、3d、7d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变量资料选用Shapiro-Wilk检验法进行正态性检验,呈正态分布者用x-±s表示.不同时间点早产儿NT-proBNP水平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NT-proBNP表达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参考值区间:包含95%的参考总体的参考值范围.双侧正态(均数法):x-±1.96 s.检验水准均为α=0.05.结果 1.共入选因早产和(或)出生体质量较低要求寄养的早产儿204例.男104例,女100例;胎龄27+1~36+6周(中位数33周);出生体质量700 ~ 3050 g(中位数1590 g);阴道分娩78例,剖宫产126例;血清胆红素水平(56.6±23.1) μmol/L;母亲年龄为(30.6±5.3)岁;不同性别之间各项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出生后1d血浆NT-proBNP水平作为因变量,将性别、分娩方式、胎龄、出生体质量、营养方式、血清胆红素及母亲年龄作为潜在的影响因素,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Enter法全部强迫引入,结果 显示,以α =0.05为检验水准,均与NT-proBNP水平无相关性.3.早产儿204例血浆NT-proBNP水平出生后1d、3d、7d数据经Shapiro-Wilk正态检验均呈正态分布.经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不同日龄血浆NT-pro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443.824,P=0.000);出生后1d最高,之后随出生后日龄增加而降低,二者呈负相关(r=-0.476,P=0.000).不同日龄组间NT-proBNP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d与3d =4.358,t1d与7 d=14.743,t3d与7d =11.105,P均=0.000).出生后1d、3d、7d早产儿血浆NT-proBNP水平分别为(1875 ±686) ng/L、(1615±574) ng/L、(1118 ±380) ng/L;均数95%置信区间分别为530~3220 ng/L、490~2740 ng/L、373~ 1863 ng/L.结论 早产儿血浆NT-proBNP水平出生第1天达高峰,之后随日龄增加而下降,二者呈负相关;血浆NT-proBNP水平不受胎龄、性别、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及营养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不同性别新生儿排尿参数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新生儿室出生3~7d的54例早产儿(男26例,女28例)和48例足月儿(男30例,女18例)作为研究对象,连续观察12 h(9:00 Am-9:00 Pm)的自由排尿情况.记录每次排尿时间、排尿量、残余尿量(PRV)、是否伴排大便、排尿时觉醒状态等参数;并记录液体总入量.比较不同性别新生儿排尿间隔时间、最大膀胱容量、膀胱排空率(BER)等参数.结果 54例早产儿共排尿318次(男156次,女162次),其中排尿时伴排大便40次(男16次,女24次).男女早产儿PRV、BE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9±0.9)mL比(0.9±0.8) mL和8.3%比44.1%,P均<0.01],但排除BER的影响后,男女早产儿PRV为(2.1±0.5)mL比(1.8±0.6) 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例足月儿排尿350次(男222次,女128次),其中43次排尿时伴排大便(男32次,女11次).男女足月儿BE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3%比43.0%,P<0.0001);排尿伴排大便时,男女早产儿及足月儿BER比较(25.0%比41.7%,28.1%比36.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和女童相比,男童新生儿更易发生排尿后膀胱残余尿现象.  相似文献   
9.
随着尿动力学研究的进展,尿动力检查已成为小儿膀胱功能障碍诊断、鉴别诊断及指导治疗的重要手段[1],甚至对新生儿和胎儿的膀胱功能异常的诊断也成为可能.但是,由于正常新生儿排尿方式和各种排尿异常的知识尚未普及和新的评估方法报道不多,临床对正常新生儿膀胱功能的定义及用何标准进行诊断仍有争议.本文对新生儿膀胱功能发育及尿动力学检查等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聚氰胺泌尿系结石(MUS)并急性肾衰竭(ARF)婴幼儿的预后与转归。方法对2008年7-10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21例MUS并ARF婴幼儿[ARF组,年龄(10.5±5.7)个月]进行20个月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泌尿系超声、尿常规、肾功能检查,并记录其身高、体质量、临床症状及并发症情况。选取同期住院治疗的30例单纯MUS无ARF患儿(MUS组)及50例无三聚氰胺污染奶粉喂养史的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作为对照。比较三组间相关参数异同。结果成功随访17例MUS并ARF患儿;经过保守治疗(其中12例患儿行血液透析),患儿恢复顺利,无临床症状及相关并发症,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12例带结石出院患儿中结石消失7例、变小4例、无明显变化1例。8例出院时仍有肾积水的患儿中,5例消失;2例减轻,1例无明显变化。ARF组患儿出院带石率、结石消失率、出院积水率及积水消失率与MUS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AFR组和MUS组患儿及健康对照组儿童身高及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 MUS并AFR患儿经过住院保守治疗(包括血液透析),ARF得以纠正,症状缓解,20个月随访显示预后与转归较好,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未见泌尿系肿瘤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