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6篇
皮肤病学   138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遗传性半透明丘疹性指端角化病(hereditary papulatranslucent acrokeratoderma)1973年由Onwnkwe首先报道,以指端特异的半透明角化丘疹和家族性为其特征,认为是遗传性点状角化症的变异。本病往往有家族史,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发病也可能与摩擦、外伤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 ,2 1岁。 1年前无明确诱因于左肩胛部发现数个大小不等的黄豆至蚕豆大丘疹 ,因逐渐扩大、增多 ,融合成片 ,压之疼痛 ,于 2 0 0 1年 10月 8日前来我院就诊。查体 左后背肩胛及肩胛区可见数个大小不等的肤色或淡红色丘疹或斑块 ,范围约 5cm×10cm ,形状不规则 ,边缘有数个绿豆至蚕豆大结节呈卫星状分布 ,界限清楚 ,与皮肤粘连 ,触之较硬 ,有轻度痛感。左小腿伸侧散在分布 10个黄豆大结节 ,呈肤色或淡红色 ,性质同前。于 9月10日左右行皮损病理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 表皮基本正常 ,真皮下方至皮下可见大量的梭形肌细胞 ,核亦呈…  相似文献   
3.
沈阳军区某装甲部队皮肤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2002年8月和11月,先后两次对某坦克师指战员集训前后皮肤病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军事训练与皮肤病发病的关系,并探讨相应的对策,为防止非战斗减员,提高部队战斗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54岁,全身红色丘疹、结节及斑块4个月。皮损初发于双下肢,渐波散至全身。查体示全身密集分布的红色丘疹、结节,孤立或呈环形、条带状分布,直径0.3~2.5 cm,质地较硬,略有压痛,有浸润感;皮损大致对称分布,以四肢伸侧、面颊部为著。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弥漫性组织细胞浸润,多个具有分枝的肥大的组织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浸润,灶性浆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少许嗜酸粒细胞浸润,有细胞伸入现象。免疫组化检查示肥大的组织细胞及多核巨细胞CD68、CD163、S-100蛋白均阳性,CD1a阴性。诊断:皮肤型窦组织细胞增多症。给予复方甘草酸苷口服及卡介菌多糖核酸肌内注射1个月,皮损部分消退。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 患者,男,70岁。主因头皮、前额斑丘疹伴瘙痒6个月,于2011年3月9日就疹。患者6个月前无显明诱因头皮、前额出现斑丘疹,伴轻度瘙痒,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p53及bcl 2基因在皮脂腺肿瘤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皮脂腺良、恶性肿瘤上述两种基因产物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5例皮脂腺癌、2例皮脂腺痣和2例皮脂腺增生症均不同程度表达bcl 2蛋白,而p53蛋白仅表达于5例皮脂腺癌的癌细胞。两种蛋白表达强度无相关关系(r’s=0.105,P>0.05)。结论p53基因突变在皮脂腺癌发生中起决定性作用,而bcl 2基因则起协同促进作用。检测p53蛋白可用于鉴别皮脂腺良、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患者,女,26岁。1年半前因患"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而接受其姐为供体的"同种异体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术后一直连续口服"环孢素A"和"泼尼松"抗排异治疗,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半年前于腰、腹、四肢、腋下及双腘窝出现红褐色丘疹,近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蕈样肉芽肿(MF)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皮损中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分化群抗原4、8(CD4、CD8)抗原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5例MF患者的外周血和皮损HLA-DR、LFA-1、ICAM-1、CD4、CD8抗原的表达并与正常人相比较。结果:MF患者外周血HLA-DR 、LFA-1 及ICAM-1 淋巴细胞比正常对照增高(P均<0.01);MF患者外周血CD4 淋巴细胞较正常对照下降(P<0.001);MF患者皮损中HLA-DR 细胞、CD4 细胞、CD8 细胞及LFA-1 、ICAM-1 细胞的表达均比正常对照增高。结论:MF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皮损HLA-DR和LFA-1、ICAM-1、CD4、CD8抗原表达普遍存在异常,与MF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疗效,探讨其对HIE患儿的脑保护作用。方法:60例HIE新生患儿,分黄芪治疗组(n=30)及常规治疗组(n=30),在不同时间点(d 3d、7)进行神经行为评分(NB-NA)、同时(入院时、d 3d、7)监测血清丙二醛(MDA)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后d3天两组NBNA评分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8.67±2.50vs8.27±2.53,P>0.05);d 7黄芪治疗组NBNA评分高于常规治疗组(32.40±5.86vs25.47±8.27,P<0.01)。治疗后d3、d 7黄芪治疗组MDA水平较常规治疗组低6.18±0.79vs7.28±0.86,5.43±0.64vs6.43±0.79,P<0.05)。结论:黄芪能提高HIE患儿的NBNA评分、降低MDA水平,对HIE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巨细胞动脉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为肉芽肿性动脉炎的特殊型,也称为颞动脉炎、老年动脉炎、脑动脉炎、肉芽肿性动脉风湿性多发性肌痛症。为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常累及大、中型动脉,主要是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许多症状是血管闭塞性变化所引起。多发生于50岁以上女性,少数男性也可发病。发病有明显的区域性,我国少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