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双侧肾母细胞瘤(bilateral wilms tumor, BWT)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以及预后, 加深临床认知。方法收集北京儿童医院在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3例BWT患儿的临床资料, 包括年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术前化疗、手术方式、病理诊断和预后。43例共86侧肾脏;男24例, 女19例;就诊中位年龄为17个月, 范围为3~69个月;术前化疗30例(60侧)作为术前化疗组, 未化疗9例(18侧)作为未化疗组, 余4例(8侧)资料不详不列入任何组别;6例化疗前行穿刺活检。30例(60侧)术前化疗患儿中术前化疗反应评估资料完整26例(52侧), 缺失4例(8侧)。术前化疗时间范围为4~12周, 术前化疗方案以VA方案(长春新碱+更生霉素)为主, 共19例(38侧);VAD方案(长春新碱+更生霉素+阿霉素), 9例(18侧);仅运用长春新碱化疗, 2例(4侧)。本研究病例随访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 SPSS 24.0软件计算4年无事件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结果行双侧保留肾单位手术(nephron sparing surgery, ...  相似文献   
2.
膀胱出口部分梗阻(bladder outlet partial obstruction,BOO)是泌尿外科临床上常见的问题之一,指的是由膀胱内口到尿道外口之间任何部位形成的梗阻.成人以前列腺增生肥大为主,小儿多见于尿道瓣膜.梗阻发生后膀胱壁组织结构及膀胱功能发生改变,影响储尿排尿过程,并会进一步造成上尿路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会阴尿道吻合术治疗男童急性外伤性后尿道断裂的效果.方法 总结1994至2007年我院采用经会阴尿道吻合术修复男童急性完全性尿道断裂共24例资料,年龄4~15岁,平均6.5岁,本组后尿道损伤均因骨盆骨折导致,在牛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手术时问为外伤后10 h至7 d.经术前自尿道外口造影诊断后尿道完全性断裂.所有病例均急诊行经会阴尿道端端吻合术.术后留置导尿管2~4周.结果 24例新鲜尿道外伤除1例手术后有尿道狭窄,手术后3个月做内切开;另外1例手术后随诊有轻微压力性尿失禁外,其余病例一次手术均获成功,排尿良好.结论 经会阴修复男童急性外伤性后尿道断裂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雌激素受体α基因(ESR1)、β基因(ESR2)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尿道下裂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384例尿道下裂患儿作为研究组,同期非尿道下裂患儿411例作为对照组。选取目前报道较多的热点SNP位点结合SNP公共数据库,对2个基因共13个SNP位点应用多重单碱基延伸SNP分型技术作基因分型检测。对每个位点的两种等位基因进行卡方检验,对共显性、频率低的等位基因为显性,频率低的等位基因为隐性及叠加作用4种遗传模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进行单倍体分析。了解ESR1、ESR2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尿道下裂发病的相关性。结果 检验结果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在ESR2基因的SNP位点rs1256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其余位点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SNPStats软件对每个位点进行回归分析,发现ESR2基因SNP rs1256040在共显性、频率低的等位基因为显性及叠加作用的3种遗传模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1、0.014和0.016)。单倍体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ESR2-Block2(rs10483774和rs29879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其余各单倍体型中,两组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R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和中国北方人群尿道下裂易感性相关,ESR2基因rs1256040位点的基因型G/A、G/G可能是决定尿道下裂易感性的一个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单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手术后短期患侧分肾功能(differential renal function,DRF)缓解效果. 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单侧UPJO行肾盂成形术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保留睾丸的肿瘤切除术治疗小儿良性睾丸肿瘤43例的临床经验。方法2003年12月至2009年12月作者收治43例小儿良性睾丸肿瘤,年龄5个月至13岁,平均年龄4岁7个月。左侧28例(65%),右侧14例(33%),双侧1例(2%)。多以阴囊内无痛性肿块或阴囊沉重感就诊。超声检查提示为畸胎瘤或表皮样囊肿,39例术前甲胎蛋白(AFP)正常,4例高于正常(正常值0—20ng/mL)。35例取阴囊切口,8例取腹股沟切口,切开睾丸白膜,完整剥离肿瘤,缝合睾丸。术后随诊5—88个月(平均33个月)。结果43例均采取保留睾丸的肿瘤切除术,切除瘤体包膜完整无破溃。术后病理诊断:成熟畸胎瘤27例(63%),不成熟畸胎瘤2例(5%),皮样囊肿12例(28%),单纯性囊肿2例(5%)。40例获随访,无一例复发。结论术前超声检查结合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可作为判断睾丸肿瘤性质的方法之一,对诊断为良性睾丸肿瘤者可采取保留睾丸的肿瘤切除术,预后良好;在辅助检查结果不确切的情况下需做术中睾丸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尿道瓣膜患儿行经尿道镜瓣膜切除术后的尿动力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7例因后尿道瓣膜经尿道镜瓣膜切除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均采取问卷调查、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静脉肾盂造影、泌尿系超声、尿动力学检查等进行随访,重点分析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结果诊断时常见症状排序依次为排尿困难、泌尿系感染症状、尿失禁等.术前发现肾积水17例,膀胱输尿管反流9例.均行经尿道镜瓣膜切除术.平均随访时间27(15~40)个月.临床症状均消失或减轻,无尿道狭窄、尿道瘘,造影检查提示解剖性梗阻均已解除,9例肾积水较前好转;8例存在膀胱输尿管反流.16例(94.1%)存在尿动力学异常,7例(41.2%)表现为膀胱顺应性降低,平均最大逼尿肌压力降低,逼尿肌不稳定;7例(41.2%)表现为残余尿增多.8例(47.1%)膀胱容量低于同年龄正常预测值的80%.结论后尿道瓣膜切除术后膀胱功能异常仍然存在,尿动力学检查能及时发现膀胱功能损害及其程度,建议PUV患儿术后定期行尿动力学检查,以了解膀胱功能,保护上尿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Lich-Gregoir术与开放Cohen术在儿童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vesicoureteral reflux, VUR)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 将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50例原发性VUR且资料完整的患儿纳入研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Lich-Gregoir组(n=69)和开放Cohen组(n=81);根据VUR侧别的不同以及术中是否行输尿管裁剪, 将腹腔镜Lich-Gregoir组进一步分为单侧未裁剪输尿管腹腔镜Lich-Gregoir组(A组, n=33)、双侧未裁剪输尿管腹腔镜Lich-Gregoir组(C组, n=16)、单侧裁剪输尿管腹腔镜Lich-Gregoir组(E组, n=12)、双侧裁剪一侧输尿管腹腔镜Lich-Gregoir组(G组, n=8), 开放Cohen组进一步分为单侧未裁剪输尿管开放Cohen组(B组, n=30)、双侧未裁剪输尿管开放Cohen组(D组, n=20)、单侧裁剪输尿管开放Cohen组(F组, n=18)、双侧裁剪一侧输尿管开放Cohen组(H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双侧肾母细胞瘤手术治疗后复发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以提高双侧肾母细胞瘤的总体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泌尿外科200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例双侧肾母细胞瘤复发患儿临床资料,包括患儿初次手术情况、复发时间及部位、后续治疗方法及随访情况等。结果10例中男7例,女3例,发病年龄10~69个月,平均27.3个月。初次手术的20侧中,18侧采取保留肾单位的肿瘤剜除术;1侧因肿瘤位于肾门处,保留肾脏困难而行瘤肾根治性切除术;1侧因肾内占位为多发小瘤灶而未行手术。术后病理均为预后良好型,未见间变型。复发时间为术后2~36个月。1例为双侧复发,同时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未再行手术,以化疗为主,后转移至纵隔,最终死亡。一侧复发的9例患儿中,1例予单纯化疗9个月,肿瘤消失;8例予再次手术,仍采用保留肾单位的肿瘤剜除术;5例无再次复发;3例二次复发患儿中,1例术后再次出现原位复发合并肺转移,再次行瘤肾切除术及肺叶楔形切除术,无瘤生存至今,其余2例因多处转移而最终死亡。术后均予化疗,化疗药物包括长春新碱、阿霉素、环磷酰胺、依托泊苷和卡铂,方案不完全一致。术后1例进行了放疗。10例患儿随访时间19~108个月,1例失访;3例死亡;1例带瘤存活;其余5例均无瘤生存,至随访时患儿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均正常。结论双侧肾母细胞瘤复发后可再行肿瘤切除术(nephron-sparing surgery,NSS),同时辅以加强化疗,可有相对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儿Y型重复尿道的治疗方法,提高Y型重复尿道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到2015年6月收治的13例Y型重复尿道患儿的病历资料.本组均为男孩,就诊年龄1~15岁,平均5.5岁.主要表现为生后自会阴或肛门处排尿,其中4例合并阴茎下弯,其余可伸直,未发现阴茎背曲需要矫正者.术前常规检查包括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VCUG)、静脉肾盂造影(IVP)及泌尿系超声,明确诊断及有无其他伴发畸形.共有12例进行手术,其中11例腹侧尿道为主尿道,一期行会阴部或阴茎根部尿道造口,二期成型自阴茎根部造口处到阴茎头之间的尿道;1例腹侧会阴部尿道发育纤细而背侧尿道发育正常行腹侧尿道切除术.1例就诊时在当地医院行会阴部瘘管切除术而将腹侧主尿道切除,长期进行尿道扩张治疗,未予处理.结果 13例术后平均随访1~5年.4例经2次尿道成型术后治愈;二期术后发生尿道瘘5例,其中4例再次修瘘,1例待手术;2例二期术后出现尿道狭窄,经尿道扩张及内切开治愈.1例切除腹侧发育不良尿道者排尿正常,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移行上皮细胞.当地医院行会阴部瘘管切除术而将腹侧主尿道切除的患儿需每1~2周进行尿道扩张后可正常排尿.结论 Y型重复尿道术前分清主副尿道至关重要,主尿道多位于腹侧,应用带蒂阴囊或包皮岛状皮瓣分期成形尿道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