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中胃减压对行神经内镜经鼻颅底手术患者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接受神经内镜经鼻颅底手术的3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进行胃减压,分为胃减压组(146例)和对照组(211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和术后24 h内PONV发生率的差异。对于包括胃减压在内的各因素对行神经内镜经鼻颅底手术患者PONV发生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结果所有患者术后24 h内的PONV发生率为11.8%(42/357)。胃减压组的女性比例[58.2%(85/146)对比46.4%(98/211),P=0.029]和Apfel评分为2~3分的比例[64.4%(94/146)对比50.2%(106/211),P=0.008]均高于对照组,而胃减压组PONV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5%(11/146)对比14.7%(31/211),P=0.03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术中采用脂肪填塞修补脑脊液漏、术中采用黏膜瓣修补脑脊液漏、术中胃减压和术中失血量是神经内镜经鼻颅底手术患者PONV发生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术中胃减压(OR=0.397,95%CI:0.185~0.852,P=0.018)和术中失血量(OR=1.133,95%CI:1.026~1.250,P=0.013)为神经内镜经鼻颅底手术患者PONV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实施术中胃减压可降低神经内镜经鼻颅底手术患者PONV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在人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变化、微血管密度(MVD)与侵袭性垂体腺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2例垂体腺瘤的VEGF及其受体表达水平,同时检测CD34表达,用于测定垂体腺瘤的MVD,比较其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差异.结果VEGF及其受体和MVD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P<0.01).结论VEGF可能通过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刺激垂体腺瘤生长和侵袭,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侵袭型垂体腺瘤的分期手术治疗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采用分期手术治疗侵袭型垂体腺瘤的临床意义,总结出针对不同生长方式肿瘤的较好的分期手术方法.方法根据25例侵袭型垂体腺瘤的临床病史特点和CT、MRI等影像学表现,详细制定手术治疗方案,并按照肿瘤的不同生长形态选择合适的分期手术入路,术中采用神经内镜和神经导航辅助技术.结果本组病例根据生长方式不同可分成4种类型,分别采用相应不同的分期手术方案,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切除3例.死亡1例.结论手术前应根据病史和影像学资料,肿瘤的生长形态,累及的解剖腔隙,选择合理的分期手术方法,避免对鞍区重要解剖结构的损伤,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内镜和神经导航技术有助于提高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4.
巨大不规则型垂体腺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巨大不规则型垂体腺瘤不同手术入路选择的临床意义,总结出针对不同生长形态肿瘤的较好的手术入路和治疗方案。方法根据66例巨大不规则型垂体腺瘤的临床病史特点和CT、MRI等影像学表现,详细制定手术治疗方案,并按照肿瘤的不同生长形态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部分术中采用神经导航和神经内窥镜辅助技术。结果本组病例分别采用6种不同手术方案,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51例,大部切除1例,部分切除4例。手术死亡4例。结论术前应根据病史和影像学资料、肿瘤的生长形态以及累及的解剖腔隙,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和治疗方案,避免对鞍区重要解剖结构的损伤,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神经导航和神经内窥镜辅助技术有助于提高肿瘤的切除率。  相似文献   
5.
采用cDNA微阵列杂交技术对垂体瘤基因表达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cDNA微阵列杂交技术筛选垂体瘤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并初步讨论了差异表达基因在垂体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cDNA微阵列技术筛选垂体瘤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对于在3种垂体瘤中高差异表达基因用RTPCR和实时定量PCR进行初步验证。结果用cDNA微阵列技术筛选垂体瘤组织差异表达基因按照基因功能分类,发现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与信号转导相关和发育、分化相关。PP4R2,GHRHR和clusterin分别在泌乳素瘤,生长激素瘤,无激素瘤中明显高表达,并经RTPCR,实时定量PCR等证实。结论PP4R2,GHRHR,clusterin可能分别在泌乳素瘤,生长激素瘤,无激素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垂体腺瘤经蝶窦术后鞍区出血的治疗及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垂体瘤是常见的鞍区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10%左右[1].近年随着医学检查技术的发展,垂体瘤的发现率明显增加,有报道约15%~20%[2].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手术在临床上渐趋成熟.垂体腺瘤经蝶窦手术最致命的并发症是术后出血,本文总结9例经蝶窦行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并发鞍区出血,探讨其出血的原因、治疗措施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眶上和经眶上锁孔入路在鞍区显微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眶上入路与经眶上入路在鞍区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总结25例鞍区肿瘤的手术经验,其中垂体腺瘤9例,颅咽管瘤6例,鞍结节脑膜瘤3例,蛛网膜囊肿4例,Rathke囊肿2例,上皮样囊肿1例。采用眶上入路17例,经眶上入路8例。部分病人术中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技术。结果术后复查MRI,示眶上入路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经眶上入路全切除和次全切除各为4例。眶上入路开颅操作简便,适用于大多数鞍区病变的手术。经眶上入路将锁孔技术与颅底外科技术结合运用,不仅将额叶的牵拉降至最低限度,而且对鞍区的显露较眶上入路视角向上增加了20°,操作径路也相应缩短。结论眶上入路适用于大多数鞍区肿瘤和囊性病变的手术切除,经眶上入路则适用于体积较大的鞍区肿瘤。内镜辅助技术可帮助术中确认手术效果,减少肿瘤残留机会。  相似文献   
8.
儿童及青少年垂体瘤的手术治疗(附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垂体瘤的手术冶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至2007年11月收冶的42例儿童和青少年(平均年龄15.6岁)垂体瘤患儿的年龄和性别分布情况及发病特点、肿瘤分型、诊断与鉴别诊断和治疗与预后等情况。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随访其内分泌学指标及MRI。结果:本组患儿男女比例为21:21,其中PRL腺瘤22例(22/42例,52.4%),无功能腺瘤7例(7/42例,16.7%),GH腺瘤5例(5/42例,11.9%),多激素腺瘤2例(2/42例,4.8%),TSH腺瘤2例(2/42例,4.8%),ACTH腺瘤4例(4/42例,9.5%)。微腺瘤与大腺瘤之比为19:23(1:1.21),侵袭性大腺瘤8例(男女之比为6:2)。经鼻蝶手术治疗35例(35/42例,83.3%),经眶锁孔手术3例(3/42例,7.2%),经额下2例(2/42例,4.8%)及经翼点2例(2/42例,4.8%)。治愈率为64.3%(27/42例),控制率为21.4%(9/42例),改善率为11.9%(5/42例),未愈为2.4%(1/42例)。结论:儿童期垂体瘤少见,女性患儿中PRL型腺瘤是最常见的亚型。应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个性化治疗方案,大部分患儿采用经鼻蝶手术是有效并且安全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手术出血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104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手术发生出血并发症病人的临床资料,出血后保守治疗82例,再次手术治疗22例。结果鞍上远隔部出血8例,痊愈3例,长期昏迷1例,死亡4例;颈内动脉出血5例,痊愈4例,死亡1例;瘤腔内出血38例,痊愈25例,视力下降7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长期昏迷1例,死亡3例;鼻腔出血53例,均获得满意止血。结论出血是经鼻蝶垂体腺瘤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大多预后良好,少数严重出血可危及生命;提高显微手术技巧和总结经验教训可减少和避免手术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单侧鼻中隔黏膜切口经蝶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蝶入路手术切口的改进方法。方法:对1097例垂体腺瘤采用单侧鼻中隔黏膜切口经蝶显微手术。结果:本组病例全切除加次全切除率达96.5%,术后鼻出血发生率仅为0.4%,鼻中隔穿孔、粘连发生率仅为0.6%。结论:单侧鼻中隔黏膜切口经蝶入路可以减轻手术创伤,减少与鼻腔切口有关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