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支原体肺为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肺炎支原体核酸聚合酶联反应及培养确诊的小儿支原体肺炎96例,占同期肺炎总数的15.87%,发病年龄〈5岁者86.45%,而3岁以内者为64.58%,最小年龄仅120/30月。除肺为外有肺外多器官损害者21例。96例中合并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者23例,其中腺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各5例,副流感病毒ⅠⅢ或Ⅱ13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上海地区腹泻住院患儿进行诺若病毒检测,对其流行株进行基因序列的测定,以了解诺若病毒在上海地区的流行特征,为该病原体所致腹泻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1至2005年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的粪便标本。首先进行轮状病毒的检测,在轮状病毒抗原阴性标本中,每隔8个标本按编号顺序行机械随机抽样,建立RT-PCR方法进行诺若病毒的检测。对PCR产物进行双向测序,测序结果通过Clustal W和Mega 4.1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共收集腹泻患儿粪便标本5534份,轮状病毒抗原阴性4084份,机械随机抽得484份用于诺若病毒检测,45/484份(9.3%)检测到诺若病毒。对诺若病毒感染季节分布和患儿年龄特点的分析表明,除4月和7月份未检测到诺若病毒外,其余各月份均检测到诺若病毒,其高发的月份是8至11月。5~6月也呈一个小高峰。77.8%(35/45)的患儿<2岁,其中6~11个月的患儿所占比例最高,达35.6%(16/45),<6个月的婴儿占20%(9/45)。GⅡ-4型是这5年间尤其是2003年之后的主要流行型别,2001至2002年尚存在其他的流行型别GⅡ-3和GⅡ-7...  相似文献   
3.
急性轮状病毒腹泻小儿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轮状病毒腹泻小儿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的变化。方法收集3岁以下因急性轮状病毒腹泻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就诊的小儿75例,以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3、4、7、8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起病时间在3d以内的小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2、3、4、7、8 mRNA的表达水平都有明显升高,P均<0.05。其中TLR2、3、8 mRNA表达在发病7d和14d时仍高于对照组,P均<0.05。TLR4 mRNA的表达在病情较重的患儿比较轻的患儿高,P<0.05。结论多种TLR参与了轮状病毒引发的宿主免疫应答反应的启动和调节。  相似文献   
4.
急性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免疫应答的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小儿在轮状病毒急性感染期的免疫应答特点。方法 采用EIJSA方法检测血浆和粪便轮状病毒特异性抗体,流式细胞术进行淋巴细胞亚群分析,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转录因子、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 腹泻患儿血浆中轮状病毒特异性聊价gG抗体和大便中轮状病毒特异性IgA抗体及CD19细胞亚群比例,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升高。腹泻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12p40 mRNA的表达升高。粪便和血浆中IgA抗体的滴度与患儿腹泻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结论 急性轮状病毒感染小儿早期出现的免疫应答反应,以特异性抗体显著增加为主要特点,并且抗体产生的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EB病毒感染实验室诊断方法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EB病毒(EB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方法 设计针对EBV基因组的引物和荧光标记探针,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70例外周血标本.其中17例是确诊EBV感染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27例是临床高度怀疑EBV感染患儿,26例是临床非EBV感染的患儿,并与检测EBV抗体VCA-IgM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比较.结果 确诊组、疑似组和对照组患儿FQ-PCR检测EBV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0%、81.48%和0.00%.与此对应VCA-IgM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0%、25.93%和0.00%.确诊组EBV DNA的平均拷贝数为1.15×105/ml,疑似组为4.38×104/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VCA-IgM检测方法相比,FQ-PCR检测到EBV感染的阳性率更高,EBV DNA的定量检测可帮助诊断儿科活动性EBV感染,尤其是可疑患儿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6.
上海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病毒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近5年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病毒病原和支原体病原感染状况。方法采用系列呼吸道病毒单克隆抗体桥联酶标法或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上海地区5年中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5496例标本进行病毒学或肺炎支原体-DNA检测。结果检出病毒阳性2257例,阳性率41.07%以上,肺炎支原体-DNA检出率16.2%(572/3538)。结论连续5年中上海地区有2次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发病高峰(1994年和1998年),病毒性感染流行季节主要在每年1~2月和11~12月。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DNA疫苗并对其免疫效应进行观察,为RSV的免疫预防提供新思路。方法构建表达RSV-F蛋白的质粒pcD—F,接种BALB/c小鼠后以RSV long株进行攻击,于攻击当日和攻击后第5、14天采用ELISA和ELISPOT方法分别检测小鼠RSV特异性IgG抗体和分泌RSV特异性IFN-γ的淋巴细胞,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小鼠肺组织RSV—RNA的含量。肺组织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RSVlong株攻击后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pcD-F免疫小鼠后,产生RSV特异性IgG抗体(滴度1:60),RSV攻击后第14天,pcD—F免疫小鼠的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升至1:2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SV攻击后,pcD—F免疫小鼠分泌RSV特异性IFN-γ的淋巴细胞升至99个/1×10^5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个/1×10^5细胞(P〈0.05)。pcD-F免疫小鼠的肺部炎症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肺部RSV得到有效的清除。结论成功构建的RSVDNA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LR)和细胞因子在细菌性痢疾(以下简称“菌痢”)患儿免疫应答中的作用,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线索。方法研究对象为确诊菌痢的患儿55例,建立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5种TLR和6种炎性细胞因子的基凶表达进行定量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发病在3d以内和3d以后的小儿外周血白细胞中TLR2、TLR4mRNA的表达水平均有明显的升高。IL-8mRNA的表达水平在发病的全程比对照组均明显升高,IL-12p40mRNA的表达水平在起病早期有3倍的明显升高。升高的TLR2、TLR4和升高的炎性细胞因子之间呈明显的止相关关系。结论菌痢患儿TLR2和TLR4显著升高,并通过促使细胞因子的产生启动并参与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9.
小儿支原体肺炎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肺炎支原体核酸聚合酶联反应(MPDNA-PCR法)及培养确诊的小儿支原体肺炎96例,占同期肺炎总数的15.87%。发病年龄<5岁者86.45%,而3岁以内者为64.58%,最小年龄仅l20/30月。除肺炎外有肺外多器官损害者21例(21.88%)。96例中合并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者23例(23.96%),其中腺病毒(ADV)及呼吸道台胞病毒(RSV)各5例,副流感病毒ⅠⅢ或Ⅱ(PⅣ-ⅠⅢ,Ⅱ)13例。全部病例均用红霉素治疗,治疗好转率达10O%。  相似文献   
10.
呼吸道腺病毒快速检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腺病毒(adenovirus,Adv)是引起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较为重要的病原之一,引起的肺炎病情危重,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故对其进行早期快速诊断,以便临床尽快地进行治疗和隔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